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痀僂承蜩」分析&主內信仰另解

按:這是一篇中國道家哲學的寓言故事,出於《莊子‧達生》。就基督徒而言,「專注」的操練亦有其重要性,只是重點不是放在「對付慾望」上,而是「定睛於神」、「單單仰望神」。

神與人乃「創造」與「被造」的關係,被造者向創造者順服是天經地義、不證自明的事,道家「順應自然」的哲理其實是同樣的思維,只是對象不是有位格的神而已。基於此,人在世上一切作為的是非判斷標準,以神為唯一的依據是必然且合理的結果。

那麼在信仰裡,我們要如何「專注於神」?根據教義,神的有形體現是「聖經」,無形體現是「聖靈」,前者是神默示的話語,後者是神差派的中保。研讀聖經,有助於瞭解神的本質,並建立正確的神\人關係;交通聖靈,有助於切身經歷神的存在,堅固我們的信仰。如此,則可深化信仰的根基----確立我們的神是獨一無二、又真又活的神。此根基確立,那麼「順服神」的信仰實踐,就會是順理成章的自然表現了。


曾經是異教徒及人文主義者的我,信主對我生命最大的破碎與建造,就在這一點上。我從「生硬的讀經」到「領受神的話語」,從「排斥屬靈感應」(因為從無相關經歷)到「確認聖靈為真」,沒有聖靈在我的內在生命動工,單憑我一己之力,是萬萬辦不到的。這過程有極大的痛苦,但神回報我的恩典卻讓我充滿感謝,歡欣讚美,因為我的生命不再是如薛西弗斯般孤獨地對抗命運,而是有主做我生命終極的歸依。與主同行,我得到了完全的愛,主的愛不但修復了我與祂的關係,也持續醫治我生命內蘊不顯的罪性與傷痛。

感謝主!讓我在短短兩年間就讓我學會這門功課,將眼光定睛於祂,讓生命往符合祂心意的方向轉化。希望每一個信主、未信主的人,有一天都能夠學會這門功課,並且領受主為你預備的,莫大的福份!

交代故事背景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也

重點字是「猶掇之也」,引出下文仲尼的發問。
仲尼發問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巧」是孔子對痀僂者技藝的讚嘆,「道」是孔子對他技藝達到如此境界的好奇,並由此引出以下本寓言最重要的論述。
痀僂者關於「承蜩之道」(方法學)的論述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


吾處身也,若厥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


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痀僂者直言確實有「道」。

這是執竿工夫的鍛鍊。難度由「累丸二」增至「累丸五」,失誤率卻由「錙銖」降至趨近於0(猶掇之)。
在訓練中,也可以看出「循序漸進」的學習原理。

這是定身工夫的鍛鍊。讓自己由身到臂都維持最高的穩定度。而身體的穩定,是執竿穩定的基礎。

這是專注工夫的鍛鍊。讓自己集中注意力於目標之上,心無雜念。而這又是定身、執竿穩定訓練的基礎。

這段內容看似與前文重複,其實不是。
前文「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指的是「訓練面」,這裡則是「執行面」。談訓練面,必須詳述每一個細節,故從「執竿、定身」一路講到「專注」;而談執行面時,因訓練的基本功已內化在身體裡面,基本功是否能在執行時展現,就剩下心志、態度的問題。故這裡再度強調「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的專注力,意義在此。
而承蜩之道的論述,讓訓練面與執行面都收在這一點,也有顯豁主旨的用意在。
以孔子的評論做結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

孔子以「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八字呼應痀僂丈人的「道」,為本文作結。這個主旨的揭露,也確認了「專注工夫是執竿、定身訓練的基礎」的解讀所言有據。

按:
就養生而言,「專注」所要對付的「雜念」,指的是「各式各樣的慾望」。慾望雖由內心發動,卻是由外物引誘所致。當人的心志受外物的牽引流蕩而不歸,人就會成了物慾的奴僕;當慾望成了生命的主宰,人就無法辨識所追求的慾望到底是「養生」還是「害生」,因為慾望的滿足,已經是活著的最高指導原則了。生命一旦沈淪至此,就是悲劇。

除了養生的觀點,這個寓言也是一篇極佳的學習理論,可以與荀子〈勸學〉的部分內容相發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