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轉貼:《天路歷程》上帝不愛我了!


「上帝不愛我,要不然祂怎會讓我遭遇這些事情?」教會姊妹悻悻然的跟我抱怨上帝!她最近剛跟丈夫離婚。

這位姊妹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卻沒有固定的信仰生活,長大後嫁給了一個非基督徒,因著彼此個性差異、長期溝通不良,終於走上離婚的路。她一個人帶著孩子辛苦過日子,在最痛苦之際才走回教會,但是卻充滿苦毒,幾乎要失去信仰!

上帝是永遠守約的一方
在當下我只能傾聽安慰,然而心中卻想起《瑪拉基書》中,以色列人也曾經這樣抱怨上帝,當上帝對以色列人說:「我過去到現在都愛你們。」以色列人卻回應:「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

上帝要他們看看以東這個國家,上帝說:「以掃不是雅各的哥哥嗎?我卻愛雅各,惡以掃,使他的山嶺荒涼,把他的地業交給曠野的野狗。」上帝告訴以色列人說,以東是以掃的後代建立的國家,他們犯罪得罪上帝,所以上帝讓他們國家被滅,山嶺荒涼!就是以東人說:「我們現在雖被毀壞,卻要重建荒廢之處。」上帝仍定意要審判:「任他們建造,我必拆毀。」

至於以色列這個國家,是雅各的後代建立的,他們跟以東一樣離棄上帝拜偶像,現在雖然跟以東一樣滅國被擄,但是上帝仍然存留以色列這民族,甚至上帝讓他們可以歸回耶路撒冷。

以色列現在的處境雖然艱難,但是他們應受的刑罰應該比這更重,他們應該像以東一樣全然被滅絕,但是上帝卻存留了以色列人。上帝存留以色列不是因為以色列敬畏上帝,而是因為上帝信實的守了約(瑪拉基書三章1節),不是以色列人夠好,配得恩典,而是上帝單方面守約施慈愛。

對救贖有感 知恩感恩
這一位姊妹的處境確實艱辛,然而我也憂心,若繼續苦毒埋怨,只會把自己拉得離神越來越遠。事實上,上帝賜恩讓她從小在基督教家庭中長大,使她有更多機會認識上帝、委身上帝,她卻把信仰當成可有可無的生活習慣;等到長大後離開教會,生活和價值觀與旁人無異,也為自己作了生命中的每一個決定,以致於如今受苦卻回頭抱怨上帝不伸手介入!

在這樣的心態下,她沒有反省自己在信仰上的冷淡、心裡沒有力量來積極處理與先生之間的衝突,一味的指責父母沒有帶她去教會給她好的信仰、指責教會沒有提供協助、指責先生沒有善盡婚姻的責任,卻沒有看見上帝給她的恩典、沒有看見一群姊妹時常禱告與陪伴、沒有看見大家對她的包容與接納!

這實在可惜,甚願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從瑪拉基書學到教訓,知道我們本是不配得恩典的人,本是該受硫磺的火湖刑罰之人,若非上帝恩典,我們今天不可能在這裡,更遑論有機會抱怨上帝!願上帝幫助我們每一位都是一個願意深切悔改,知恩感恩的人。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轉貼:遠志明牧師〈基督教的誤區〉

按:這篇文章見解精闢,拿來自我檢視,好像拿著內視鏡看自己的內臟一樣,會照出自己很陌生、卻千真萬確的自己。在此推薦給大家!

遠志明牧師〈基督教的誤區〉

不明白上帝只在、全在、活在耶穌裡,成為一個人的生命與人相交,這不僅是無神論者的盲點,也是基督教的誤區。不少基督徒以另一種方式忽略著耶穌基督。
為什麼受洗多年了,仍然在罪中掙扎,頗感軟弱無力卻又無可奈何?
為什麼你有心追求上帝,卻彷佛觸摸不到上帝而陷於迷茫?
為什麼你自知失去了起初的愛心和信心,卻怎麼也拾不回來?那起初一遇見就心裡火熱的耶穌如今在哪裡?

不錯,你當初遇見的的確是他,可是後來漸漸有越來越多出自他和圍繞他的好東西——教會、教義、神學、解經、見證和事奉,將他遮擋了!這真是應了一句俗語:「好成了最好的敵人!」
為什麼參加教會生活很久了,家庭生活依然沒有什麼起色?
為什麼同工不能同心,同事不能共事,想解決也解決不了?
為什麼教會不能影響社會,砥柱中流,反倒是信徒被世俗裹挾,身不由己?
為什麼自稱基督徒的人很多,跟隨基督走天路的人很少?
尼采曾挑戰基督徒:「你們說你們的救贖主活著,那就請你們活出被救贖的樣子來吧?」
讓我告訴你,尼采,不是他們的救贖主沒有活著,是他們不真認識他們的救贖主,幾乎就像你不認識這位元救贖主一樣!
我說一些基督徒不真認識基督,意思是:「他們不真知道他」(以弗所書1:17-23),不知道上帝只在、全在、活在耶穌裡向他們顯現、與他們相交、為他們成全。

這就是基督徒一切疲憊、軟弱和迷茫的根源:他們不知道到哪裡去支取新生命的力量,他們不確切明瞭力量的源泉——上帝究竟在哪裡?紛紛紜紜的基督教產物——很多是精品呢——令他們眼花繚亂了!

我再說一遍,當基督徒將目光專注於教會活動、神學教義和聖經知識等等,這些原本來自耶穌的好東西,就不期然地喧賓奪主;它們本應促進信徒與耶穌之間的生命關係,反倒成了阻礙。
基督徒若不與基督緊密相連,還有什麼力量呢?
耶穌說:「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5)
說來令人震驚:許多基督徒並不曉得道成肉身是什麼意思。
有人會說,道成肉身不就是上帝在耶穌裡來拯救世人嗎?誰不曉得呢?

可是你知道上帝成為一個人的生命入世救人,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上帝沒有「道成神學、道成教義、道成律法、道成儀式、道成組織」,不是用這些東西來顯明自己,也不是用這些東西來拯救世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上帝成了一個人的生命。人們藉以看見上帝的,是這個生命。罪人藉以得救的,是這個生命。信徒藉以得力的,是這個生命。教會藉以復興的,是這個生命。瞎子藉以看見的,是這個生命。死人藉以復活的,是這個生命!
請記住,請警醒,請傳告:在人間,上帝是一個人的生命——耶穌基督!
地仰望著天卻不能將天表達,天父啊,人在你面前也是這樣。
人的智慧之光照燿著世界卻背逆著你,正像太陽照亮了大地,卻遮蓋了天上的情況。
三段論的邏輯豈能套住四季的風?神學的解剖刀豈能取出漫天的情?條分縷析的聰明,失盡渾沌如一的天韻;繁文縟節的宗教,蠶噬了你的清澈與光明!
這就是為什麼,為什麼不是玄祕莫測的天書,是一個嬰孩赤裸的生命;不是冗長的高言大智,是慈父教孺的故事帶著呵護聲;不是賜下清規戒律,是送來無條件的愛;不是一場世紀之辯,是十字架上一聲赤子的哀鳴;不是學人之學、強者之強、貴族之貴,是一個卑微者的血——你,全能者,竟是這樣向我們顯現,又住在我們當中!
噢!耶穌基督!
基督常常被基督教架空了。
做禮拜、主日學、禱告會、查經班、福音團契、什一奉獻,再加上各式特會、退修會、福音營,你與上帝的關係是否就靠這些繁忙的教會生活維繫著?

長老會、浸信會、聖公會、宣道會、信義會,福音派、基要派、靈恩派,你是否以為上帝一定是住在這些教派裡?或者,你認為上帝只住在其中某一教派裡?或者起碼,你認為上帝住在某一教派裡會比住在另一教派裡更愜意些?

基督和基督教是有區別的:基督是神,基督教是人的組織。基督是一個生命,基督教是一套體系。基督只有一位,基督教分很多派。基督從亙古就有,基督教只有兩千年歷史。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遠不改變,基督教有一個發生、發展和改革的過程。基督無罪,基督教裡有罪。基督是合一的,基督教不合一。

不錯,教會應當是上帝的身體,然而很不幸,這身體常常喪失靈魂;教會應當是上帝的家,這家卻常常被盜賊闖入。中世紀的歐洲人以為上帝就住在羅馬教廷,羅馬教廷的腐敗一暴露,有些人就以為上帝死了。如今,誰若以為一踏進教會就能遇見上帝,他也難免失望而歸,因為他遇到的極可能不是上帝,而是一群在軟弱和迷茫中尋求上帝的罪人。

停留於教會卻未能進深至耶穌面前的人,是找不到上帝的。因為上帝是在基督裡而不是在基督教裡與人相遇。

我知道一些朋友,他們對基督教有精深的研究,卻不認識耶穌基督。
我知道一些信徒,他們例行公事一般每週出入教堂,私底下並不常常親近耶穌。
我知道一些同工,他們對教會事務和教義紛爭大發熱心,對耶穌本身並無多少熱情。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上帝那裡去。」(約翰福音14:6)
基督常常被教義取代了。
基督徒參加教會生活越久,愈容易陷於「關於耶穌基督」的一套教義,越容易忽略「耶穌基督本身」。

比方說,保羅和馬丁路德面對「律法和善行可以叫人得救」的強勢説法,提出「只有信耶穌才能得救、只要信耶穌就能得救」。這一信念幾經論戰,被確立為「因信稱義」的根本教義。然而,這一教義之所以根本,就在於它要基督徒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馬太福音17:8)。假若有人以為,只要明白這一因信稱義的教義就可以稱義了,那麼他信的就是因信稱義的教義,而不是使他稱義的耶穌。

熱衷於因信稱義的教義,忽略使人稱義的耶穌,令信徒生命損失巨大:他們只知道一次相信耶穌就永遠得了救贖,卻不知道要天天吃喝耶穌從他汲取生命,更不知道一生跟從耶穌與他一起承擔使命——他們是一種只因信耶穌得救、不吃喝耶穌得力、也不跟從耶穌得勝的基督教徒。

一切教義的灌輸都有這種危險:導致違背教義本身的初衷和內涵。越是專注於教義的辯護而不再專注於耶穌,越是視教義為至寶而不再視耶穌為至寶,這種危險就越大。

教義是走近耶穌的踏板,但滯步在踏板上就大錯了!教義是邁向至高者的臺階,但坐在臺階上就大錯了!

恰恰是教義告訴我們:上帝不在教義裡,上帝在耶穌裡。那些停留於教義的人,怎能得到上帝豐滿的恩典和真理呢?

聖經說,「律法是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從耶穌基督來的。」(約翰福音1:17)

又比如,許多信徒喜歡耶穌的「死」,因為基於救贖的教義,耶穌一死,罪就全歸到他身上去了。他們還喜歡耶穌的「血」,因為耶穌的血可以遮蓋他們所犯的一切罪。相形之下,他們不怎麼喜歡耶穌「活」的時候所傳的「道」,因為這道刺耳紮心!因為這道不只是赦免他們的罪,更要對付他們的罪,還要將不願被對付的人對付掉!因為這道不是只要人明白了就好的一套知識,乃是要人去實行、去捨己、去犧牲的十字架。

為什麼一些人寧要一套繁複枯燥的死教義、不要簡潔明瞭的活耶穌?隱秘就在於:罪

耶穌誠然要為我們受死,但不聽他的話只歡呼他死的人,與殺死他的人一樣有罪了(這樣的人若悔改誠然耶穌也會赦免他)。耶穌誠然要為我們流血,但不遵行他的道只仰賴他血的人,與流他血的人一樣有罪了(這樣的人若悔改誠然耶穌也會赦免他)。

耶穌說,「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路加福音6:46;馬太福音7:21)
基督常常被神學淡化了。
基督教神學分門別類,如聖經神學、基要神學、福音神學、社會神學、處境神學、自由神學、解放神學、文化神學、生態神學、新正統神學、時代主義神學、存在主義神學、教父神學、靈修神學、實踐神學、系統神學等等。

在全面闡述基督信仰的系統神學中,有啓示論、上帝論、創造論、人論、基督論、救贖論、聖靈論、教會論、末世論等等。

這就是基督教神學的架構:基督僅佔有一席之地!
這種神學架構本身就註定了,它與大多數信徒以基督為中心的信仰宿求永遠是兩張皮!

當然,神學既是一門學問,見仁見智就在所難免。問題是有人竟將此類神學等同於神本身,視之為信仰根基。譬如常聽人說,某某信徒因神學根基不牢導致靈命偏差。請問,你説的是神還是神學?如果只是神學,那麼你是哪一種神學?你的神學以什麼為根基?你的神學把耶穌放到哪裡去了?

決定信徒靈命的不是神學;信徒的靈命和神學的好壞,都在於與耶穌的關係。耶穌才是真信仰和好神學的根基。

耶穌說:「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我。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太23:10;約6:37)

聖經說:「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哥林多前書3:11)

好神學不是讓人認識它自己,乃是讓人認識耶穌。

神學要想不被信徒邊緣化,就要徹底降服在基督面前,以認知、吃喝、消化、跟隨這個道成肉身的生命為中心。否則,神學之於信仰,必如哲學之于人生——雖然每個人生自有其哲學,哲學卻只是少數人自命不凡的嗜好。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撿拾忽略的美

在英文科辦公室前,一棵被我忽視了五年的樹,今天以美麗的彩妝吸引了我。雖然花容已有幾處斑駁,殘妝亦有幾分減色,但美麗的花形,還是可以揣想一樹繁盛的雍容。

同事告訴我,她的名字是「合歡」----一個可以雙關聯想的美麗名字。


校內有創意的社團海報

將梵谷的藝術融入化學的訴求,有創意,畫面也很美。

校園一隅速寫

蒼白,是死亡的顏色,卻在一片綠意裡,搶眼的存在著。
也許在未凋零之前,還是要努力活出自己吧!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擬閨怨>

明月照流黃,緣何淚成雙?
君有雲相伴,妾獨影深長。

轉貼:〈神的呐喊—眾教會,醒過來吧〉

出處:〈神的呐喊眾教會,醒過來吧〉

按:下文是文章出處的繁體字版加上新式標點,以方便閱讀。出處連結有視頻可看,內容比文字要豐富,情感也更熾烈。建議一定要看視頻(雖然畫面有點小),牧師們的苦口婆心,對導正信徒偏離神的危機有當頭棒喝的作用。

*          *          *

在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基督徒,但並不都是信耶穌的。有的信的是宗派,有的信的是宗教,有的信的是教義,神學知識和神學理論。反思一下我到底信的是什麼?也有的人是信耶穌,但只認為上帝是良善的,慈愛的,信實的,給予的。同樣也反思一下上帝也是公義的,聖潔的,審判的,恨惡罪的一位神。

近日,一個合併了美國五位備受尊敬的牧者的講道視頻在網路中掀起了熱潮,視頻播放請按此。此視頻讓基督徒來審視並認識真正的信仰,認識真正的福音,認識真正的教會,認識人裡面的罪及真正的悔改

視頻裡大衛韋克森牧師說:「現在幾乎很難找到關於悔改的資訊。提摩太書4:34:『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謬的言語。』
今日的教會已經忘記他的根基,今日的教會已經轉離開他的起點,而成為了一個像妓女的教會。被稀釋過的福音講的是只要信就得救了但沒有悔改,沒有任何依照神而生的懊悔。(哥後710節)假福音只要你做一個簡短的決志禱告就得救了,難道你就真的得救了嗎?
有些人不喜歡聽神的聖潔和基督徒要從這個世界中分別為聖的資訊。更有人認為只要是不討人喜悅的資訊,這是『沮喪的末日審判。』因此有基督徒會拿神的無限的慈愛自己饒恕自己。

凱斯但以理牧師說:「你看這個世界已經變成什麼樣子基督的教會啊,這都是因為你已經失去了你該有的影響力,但神會等候他的百姓。神會等候他的百姓,而神的百姓什麼時候才會踏上神話語中的踏腳石呢?
現今很多人不相信任何標準,即使是新約的標準他們也不相信,他們會說:『這是教條主義,捆綁,律法主義,任何標準都是律法主義,我是在恩典之下的,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凱斯但以理牧師大聲宣告說:「這是從魔鬼來的欺騙你知道嗎?」

雷歐納牧師也說:「我們是屬於現代教會的人,但我認為很丟臉,因為現代的教會正在讓一位聖潔的神蒙羞----對於我們大部分教會來說。我們的喜樂只是拍拍手嗎?只是在教會裡喜怒哀樂的情緒嗎?真的是把教會當做自己情緒的排泄場所了。」

現在也有很多教會,信徒們相見後聊的不是信仰不是耶穌,而是很屬世的污穢,雷歐納牧師說:「朋友們,讓我憑愛心告訴你,既然你喜歡犯罪,那麼你就下去地獄和地上那些罪惡的人一起生活。你喜歡醉酒那麼你就下地獄和酒鬼在一起,你喜歡淫蕩,那麼你就下地獄和妓女在一起。」
有的人只認為上帝是喜愛的,良善的,卡達康倫牧師說:「然而你是否知道神的嚴厲呢?有那麼一天神會永遠切斷他對罪人的憐憫呢?還有很多牧者會因自己的神學知識而驕傲,把神隨便的定義化,概念化。這都是很可怕的。」

辛傑美牧師道中也講到:「有人說,你只要讓一個人在建築屋裡呆上一個小時那就算是聚會了。不,那不算是聚會,我麼可以用各樣的手段來讓人聚會,沒有人會冷你的場,但這不是耶穌基督所建的教會。

這些牧師都在呼喊:「眾教會啊,你已失去了神的呼召你知道嗎?那些饑渴慕義的人啊在哪裡呢?一個被稀釋過的福音已不是純正的福音。」

最後大衛韋克森牧師說:「眾牧師們,神的審判已經在門口,神的手指已經在牆上寫字。」也希望此視頻能讓更多的教會查看神給我們的呼召和異象,也讓眾基督徒都有一個悔改的心及查看自己的心。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賞景有感>

峰迴路轉知何處?白雲深處有人家。
身在絕頂眾山小,目光盡處天無涯。


中生牧師在合歡山主峰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主禱文

轉貼:人治社會才會盛行功過論

人治社會才會盛行功過論

雲暮
發佈於 9月 4, 2014

柯文哲日前在FB上的發言:「『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引來一陣嘩然,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聲浪,他再次回應:「歷史人物的功過自然會有定案,何況蔣經國已經死了這麼久。至少在蔣經國的晚年,他對台灣的貢獻,目前看起來還是功大於過」。

且不說柯文哲對台灣民主歷史進程的無知,對於政治人物,能把他的「功過」放在天秤上做評論,實際就顯示這位政治人物是獨裁者,因為只有凌駕國家之上的權力才會有大功大過的爭議。正常國家的元首是沒有專斷能力創造偉業或悲劇的,因為施政往往要經過獨立機構、媒體的監督與民意的輿論、立法院的把關、符合程序的規章,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避免掌權者一意孤行犯下大錯,自然也不會有大功。

因此在民主時代,放大專制時代政治人物的功,很容易讓人忽略該政治人物所處的背景和職權,以及他所受到的時代侷限,功過齊平而論的影響是淡化該政治人物的獨裁角色,其性質與談論清國的康雍乾盛世的產生,但避開帝制問題是一樣的。

社會的進程有許多的歸因和不可測,把這種歸因總結在個人上是最粗略和不負責的一種。功總是多面而相對的,例如中國史觀把歷代帝王的個人統一大業視為功,所以百姓在征戰中的傷亡、流離、文化變異雖為過,卻是可以被該時代接受的犧牲。又例如漢文化的壯大之於漢族是一種莫大的功,但相對的就是非漢族文化的凋零、式微。用現代多元社會的視角去看,功可以是一群人的功,也能是另一群人眼中的過,獨裁者的功根本沒有共識可言,一旦有了共識就失去了相對性和討論空間,因為這代表某一個群體的主張被奉為圭臬,單一民族的利益成為國家中心。

希特勒對德國人民亦有不少貢獻,而且並不輸給蔣經國:希特勒上台4年後,德國GDP增長102%,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人均收入僅次於英國和美國,失業人員由600萬降為不足4萬,失業率由30%降為1.3%;同時完成了全國高速公路網的建設,重整了重工業基礎體系,還裝備了一支現代化軍隊。德國由最高的赤字和最高的失業率、實際上已經瀕臨破產邊緣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創造了經濟復興的奇蹟。

德國人民會爭論希特勒的功過嗎?會認為屠殺猶太人、左派、同性戀,但把德國從屈辱的凡爾賽條約解救出來的希特勒是功大於過嗎?沒有一個德國人會這麼想。希特勒尚且是從合法程序中勝選的元首,蔣經國卻非民主程序下產生的總統。

儘管柯文哲說:「對就對、錯就錯」,但功過齊平論從來不是理性客觀中立的評論功過,而是如同柯文哲所宣稱:「蔣經國功大於過」為結論,這與他的對錯分明說明顯矛盾。結果就是再再告訴人們優勢者可以犧牲弱勢者、個人要為國家利益犧牲、少數要為多數讓道、獨裁不好,但只要開明就該諒解他。柯文哲也不是第一個提出功過論的人,在中國的主要搜尋引擎「百度」上輸入「毛澤東或共產黨+功過」,馬上有一百六十萬條相關討論,中國傳統文化思維者好談獨裁者功過,這正是尚未從前現代跨進現代性的特徵。

柯文哲認為歷史人物的功過會有定案,但獨裁者的定案往往是過,不會是功,更不會有功過相提並論。違反程序、蔑視民主法治者,即使創造了無數的功,也不能掩蓋身為獨裁者傷害制度、屠殺人民的事實。即使是民主國家的爭議人物也從未有功過的明確定論,例如英國的柴契爾夫人削弱社會福利換取經濟成長,在他死後評價依然兩極,英國人對柴契爾夫人的共識只有「他是一位對英國影響甚深的人」,而非單純的「功大於過」。
詭異的是,在海的另一端中國,也有一群中國人跟柯文哲互相呼應,這個群體叫做「國粉」,他們也認為蔣經國在台灣是功大於過的人物,有過也掩蓋不了蔣的功,他們更進一步提出台灣的民主是國民黨的「功勞、恩賜」,無視台灣黨外人士的抗爭和大環境氛圍、內部壓力與國際壓力種種因素,導致蔣經國不得不妥協這個事實,這些國粉天天「南望王師」,期盼國民黨統一中國解救他們。我相信對台灣了解比中國人更深的柯文哲應該不會有這樣粗糙、失禮的結論,也不會贊同,但若把獨裁者用人治社會的功過觀點加以評論,很容易就得出「為了改革,獨裁者也是必要」之說。

既然柯文哲也知道江南案,那應該清楚正是蔣經國次子蔣孝武主導了江南案,惹怒美方而斷了蔣式政權家天下的後路,被柯文哲認為功大於過的蔣經國時代,有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黨外運動、519綠色和平運動,這個卑微而殘忍的年代,哪裡美好?也正是一連串社會、政治事件的自食其果,致使蔣經國不得不面對來自國際、美國、台灣民間、環境變化、民主聲浪種種壓力,最終向現實妥協。改革從來不是統治者的恩賜、功勞,而是那些喊不出名字的渺小抗爭者們的血汗,將這個年代的變革簡化為蔣經國三字,豈不是對抗爭者的一種諷刺?

關於蔣經國的爭議,已有許多深入的文章作為介紹:
吳乃德:〈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
吳叡人:〈國王的新衣─評吳乃德「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
悠然:〈蔣經國解嚴的原因〉
薛化元:〈蔣經國與台灣政治發展的歷史再評價〉
孫慶餘:〈白色恐怖是蔣經國的遺產〉
楊斯棓:〈蔣經國時代下的弊案〉 

轉貼:我們來多讀書吧 !


朱真一
發佈於 8 月 5, 2014

前幾天接到高雄王宏育醫師給醫療同業的通訊,用〈我們來多讀書吧 ! 〉為題,特別注意看,其中提到我從未看過的報導,簡略地轉告如下。被稱為「學運戰神」及「島國前進」要角的黃國昌教授,今年5月21日應邀到高雄醫學大學演講,本是高醫醫學系三年級的一門通識課程,黃教授跟學生們談他們關心的國事,王醫師躬逢其盛而寫下很有意義的的一段小插曲。

黃教授演講結束後,有位同學問到:「身為學生,欲改變社會的力量似乎非常渺小,有什麼事是我們現在最應該優先做的?」黃國昌的回答重點是「鼓勵大家一定要多讀書,才能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內涵和視野,此乃是一位知識份子對自我社會責任的最基本態度。」王醫師又說他也參加今年1月19日聽柯文哲醫師演講,「柯文哲教授也一再強調咱們要多讀書救台灣。」王醫師還特別說「英雄所見略同,值得國人深思力行。」

用同一題目延伸來討論。學運後強調要學生多讀書,或許您會以為出自謊言連連,陳為廷所說的「一個偽善…一個滿口謊言…不知悔改」部長的口,要學生在學校讀書聽話,不要去參加學運。當時或許有人預料學運戰神會告訴學生們,上街頭去抗爭才能改變社會。同樣地,柯P那時已決定要參加北市市長選戰,不是競選的激昂之言,他說「咱們要多讀書救台灣」。他這句話更加強我必須幫他拉票。他們兩人的回答,我由衷地敬佩他們。

我常說自己所受的教育、環境及身教,使我思想貧瘠,尤其到美國後,我很快地領悟到,這在台灣接受教育的大缺點。思想貧瘠的原因,我認為是台灣一向的「思想箝制」及「填鴨式教育」。跟這兩種原因有關聯,是因也是果的「不讀書」,不讀學校課本外的書。「思想箝制」的議題牽涉廣泛以後另文再來討論。現在「思想箝制」或許比我那時代稍進步,台灣「不讀書」的氣氛或環境仍一樣。

努力「填鴨式」教育,能上好中學或好大學,「好」學生讀「死(課堂內)」書不必讀其他書,是台灣我從前那時代,到現在仍流行的大「病」。因常探討台灣人,像李鎮源教授等前輩,使我很嚮往日治時代的高等學校,相當自由主義的教育。我發現他們自由自在地,自己選讀了很多書,絕不是我輩能相比。就是探討早我四十多年的賴和前輩,從他留下的私人藏書目錄,他購買書籍之多,涉獵的領域之廣,使我更瞭解我的思想貧瘠主要因為看太少書。

最近研讀的葉盛吉及顏世鴻兩前輩的傳記,兩位白色恐怖受害人物,發覺我這「純中華民國」教育出來的,比前輩們差太多了。他們讀得書比我多得太多,思想及思考能力想來也比我豐富。前年回台到成大幾個星期,有幸造訪顏醫師,他家藏書之多,他讀書之廣博,讓我慚愧不已。以後另文再來討論他們。

我胡胡塗塗到美國,一來就發現跟我的同事比,我的一般常識較差,尤其人文知識不管哪方面都輸他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我讀的書比他們少得多。後來自己的小孩上學後,更能瞭解。中、小學時的學校,盡量鼓勵學生廣讀課外書。學校會舉辦各種讀書活動,像比讀課外書的多少,寫讀書報告的好壞。小孩們離家去別地就業後,整理他們的房間,發現他們買而留下的一些書籍,很多是很值得而我未看過的,向兒女們學習,「補」看些他們買的書。

最近在網路流傳,鍾子偉在《商業周刊》的一文〈年輕人從小地方改起,才能改變台灣〉,文中提到「台灣對改變和突破的缺乏就變得越來越明顯」「宏達電和宏碁,都曾經在各自的領域成為頂尖廠商」現在卻在掙扎。他說我們的教育仍沒「擺脫專注在聽從命令、不問問題和比較考試分數上」。知識不足及思考能力薄弱,思想貧瘠下,當然只好聽從。那文章沒提,我的看法最重要的第一步,大家要開始多讀書,讀各種尤其非課本或本行的書,做到黃教授所說「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內涵和視野」。

不久前看過報導,台灣民眾讀書量,好像是一般先進國家中,倒數的前幾名內。我想學生為了考試考得好,可能比其他國家更糟糕,書讀得更少。如何能使大家多讀書,通訊中王醫師提出一很有意義的建議。為了讓更多人看書,書看完後送給別人看,再叮嚀他們看完傳給下一位看。大家不妨輪流分擔選書的時間及買書的錢,讀書的人會更多。最後再引用黃教授之言,多讀書是「知識份子對自我社會責任的最基本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