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學生作品改寫:無題

原版

你我相逢在十字路的交點
擦身而過
沒有一絲的遲疑

繼續前進的你
朝向路的盡頭
那一端有著什麼
我看不見

在原地徘徊的我
多希望能與你有一秒
專屬劇情

改版



你我相逢在十字路的交會點
擦身而過
沒有一絲的遲疑

繼續前進
你朝向路的盡頭
那一端有著什麼
我看不見

我在原地徘徊
構思著與你相會
一秒鐘的劇情

學生作品改寫:戀愛

原版

戀愛,一定要刻骨銘心嗎?
我所要的
只是一點安心的感覺
不需富有
只有平凡
看著彼此
就很幸福
不管未來有多少風雨
一定都能牽手度過

改版


一定要刻骨銘心,才叫愛嗎?
何妨只是
一點安心的感覺?


當彼此凝望
幸福,已在無線傳遞


風雨,可以濕透我們的身體
卻滲裂不了
緊握的雙手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無題

荊棘眷戀著飛鳥
想將他擁入懷中

愛是一具枷鎖
戴越久
傷越重

飛鳥掙脫了荊棘
陽光下
滴滴腥紅閃耀
而撕裂的不是羽翮
是心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學生作品改寫:窒息的愛

原作

幽暗的房裡
瀰漫一股濃烈的腥甜
曾經紅潤的面孔
閃爍的瞳孔
如今已成蒼白的臉孔
空洞的眼神
親愛的
請原諒我
只有這樣
才能留住易碎的愛情

改版


幽暗的房間
最適合瀰漫濃烈的腥甜


為了留住易凋的愛情
我親手將你的紅豔
加壓
製成一朵
永不凋謝的
乾燥花

兒子欺負醫師

昨天兒子感冒,去看小兒科。由於這幾年大都在那裡看診,彼此也算認識,兒子進了診療間,主動爬上座椅,乖乖的讓醫師作例行檢查。

醫師依序看了喉嚨、鼻子,聽診前胸後背,當中順便做了噴藥、吸鼻涕等症狀治療。就在醫師轉身拿器材準備看耳朵的情況時,兒子突然翻身下椅,還順便講了一句:

「ㄟ~醫師今天很慢耶~~」

在現場的無不笑成一團,除了醫師,因為護士在哈哈笑的同時,居然補上一句:「醫師啊!有人挑戰你的專業耶!」

醫師當然沒那麼小心眼,不過專業被「挑戰」,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我就聽到醫師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回應:

「喲!我這樣的速度你還嫌慢喔!好啊,那你趕快長大以後去當醫師,我來讓你看病,看你整個診療過程可不可以在五分鐘之內搞定!居然嫌我看診太慢......」

就這樣,在充滿笑聲的情況下,結束了今天的就診。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學生作品:無題

這是世上最後一朵繁花了
她留下的
在黑夜之後,晨光之下
時鐘的斷針指向風吹的地方
是時光,用最美的詩行
寫就他輕嘆的低喃:
 吾欲愛你而你不在
 你不在……

就讓千帆過盡吧!
只是,他早已不辨容顏了

學生作品改寫:戀

單人床的標價是「舒服」
雙人床的定價是「幸福」

櫥窗外,我捏著僅有的鈔票
捨不得舒服
買不定幸福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紀念我的恩師:王淮


......
王老師住在學校的宿舍裡,門雖設而常開,只要學生扣門,沒有不讓進的。

去過幾次以後,我就單獨行動了,有空就去王老師那裡聊天。從此改上課為聊天,比起老師上課時一句論語可以講二小時的精密分析,和王老師聊天,只有「天馬行空」可以形容,那不是上課,也不是傳授功夫,根本就是知識灌頂,生命與靈魂的直接對話。

其他書還好,《老子》可是精讀細背的,因為這是王老師的本家行當。他就出過這麼一本《老子探義》,據說是他大學時就寫好的東西,寫好了也不想發表,這麼一擱就十來年,直到教授升等要有著作,才不得不拿出來出版。

在王老師身上,我第一次領略天才是怎麼一回事,後來,在江兆申老師那裡,我再度知道什麼叫天才。原來天才不只是聰明,而是有一種特別的能力,可以輕易穿透一般人無法理解或必須困難學習的領域。......
我曾經和王老師提過這種天才的發現,他只淡淡的說,你要相信,天才是難以想像的。就是這樣淡然的態度,使我知道,原來一個人的才能,有無限可能。

王老師本身的天份,在我看,最粗淺的,是對古文的理解能力,而後是對古人思想模式的穿透能力,許多苦澀艱深的古文,王老師三言兩語的就交代得清清楚楚,真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可以在學生的年紀,就把《老子》那麼深奧的東西,分析得明明白白。

王老師上課的時候,常常講一些許多學生喜歡的「名言」,例如,他常常說,人的本質是孤獨的,但生活可以孤獨而不寂寞。

「如何可能」才能做到「孤獨而不寂寞」呢?那就要讓自己的心靈強大,所以「交朋友也要交那種有強大心靈的」。這是王老師的強人哲學。

王老師並不教我寫詩、寫文章、繪畫、寫書法,但他教我思考的能力,那是更根本的、可以圓滿自足的能力。

其他許多老師教我的東西,我當下不見得知道有多重要,但王老師教的東西,我知道,是一輩子都用得上的,也是要用一輩子去學習的能力。

所以,畢業以後,我仍然常常去找王老師,問他一些當時的困惑,也從他的生活態度中,領略一種非常超脫常俗的、不平凡的美學。

王老師談中國思想,也談現實的政治,更談人生的態度,他對人世的一切興衰起落,都有很準確的預測,是最厲害的「趨勢專家」,也是最高明的哲學家。我最佩服和嚮往的,就是他這種「看穿真相」的能力。許多學生都可以從他上課的精密分析學到這種綿密嚴謹的推理。

王老師上課很精采,他的名言是,「思想和數學一樣,小數點都不能錯過。」所以他教中國思想史的時候,論語孟子的一句話可以講二個小時,細細推論、不斷反覆辯論,一堂課上下來,就好像做了一次心靈的三溫暖。......

我想到王淮老師心中那深不可測的學問,忽然明白,上王老師的課非常幸運,但也非常浪費老師的才學,重點是,不應該只期待和滿足於老師的說文解字和精密分析,而是儘量充實自己的基本能力,這樣,才能領略他看似靈光一閃、其實是深思熟慮的智慧。......

王老師退休以後,我們還偶而見面,記得最後一次見面的時候問他,有沒有想要回家鄉去住?沒想到王老師說還是要留在台灣。

1995以後,因為台灣的政治變動和海峽兩岸關係的演化,許多當年動亂時期隨軍隊或政府來台的老師們都移民國外,他們害怕戰爭的心理,我很能理解,而同時告老還鄉的心理,也是人情應有的心理,所以我問王老師,有沒有想要回安徽長住?

王老師回答說,在中國歷史上,台灣現在的狀況,是最「有趣」的情形,他要留下來好好看一看台灣人的智慧與發展。

當時我對政治對立、衝突日激、國力空轉的台灣原本感到憂心,不知道為什麼,王老師的這番話,竟然覺得台灣還是有希望的。

後來的幾年,我因為工作、人生的際遇都有極大的轉變,需要耗費全部的力氣去面對新的挑戰,就再也疏於和王老師聯絡。但想到王老師還在台灣,就對整體社會和自己有所信心。

去年九月底,突然接到王老師家人的信,說老師突然走了。......

家人對於王老師的後事處理,順應王老師的作風,不應俗禮、不發訃文、不收奠儀, 9月26日早上9時 ~ 12時入殮及瞻仰儀容,火化後。另日再將老人家骨灰一部分帶至黃山之巔及淮河之水,另一部份將帶至台灣東部的湛藍太平洋之濱。

王老師是我平生所見最瀟灑之人,其於生死大事,竟亦如是灑脫!......


年,老師的怪癖



王淮老師是牟宗三先生弟子,名士風範,狂狷非常,在這普遍缺乏個性的年代,他的存在,就是一種啟發。

王老師的專長是老莊,但他畢生的遺憾是中興從不讓他開老莊,據說是怕學生聽不懂,所以明明是老莊的生命情調盡,開課卻是另一種生命情態的論孟;就這樣,王老師用老莊之生上論孟之課,也真是委屈他了。

無論有多少粉絲,王老師的王者風範一就是:「來者不拒,拒者不來,旁聽不招待!」

王老師上課有不少怪癖:
第一,無待於課本,王老師上課從來不帶課本,因為他就是課本,上論孟,他就是論孟,上老莊,他就是老莊,上中國哲學史,總算指定了一本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當課本,選出這本課本的原因也很妙——因為他老人家覺得「這本課本的唯一好處是原文夠多,唯一價值是用來批判」,換句話說,對他來說,這本課本除了充分的一手資料以外,全是廢話。
第二,有待於煙;儘管王老師無待於課本,但他有待於菸......萬一打火機掛了,就算帶了菸也上不了課,偏偏王老師又有用打火機「拍案叫絕」的本事,打火機折損率奇高,往往講到高潮處用力一敲,才心疼起萬一等會起不了火怎麼辦?
第三,禁錄音、禁攝影 :據說王老師早年受過白色恐怖迫害,不知是否是如此原因,王老師儘管開放旁聽,卻對錄音錄影十分感冒......
第四,是王淮老師的當人風格。
王老師的授課功力,無人能及,他的當人功力,一樣無人能及。不符合要求,當!全班不符合要求,當!把這班當完會造成下學期可能無法開課,照當!開課人數最低下限十人,王老師經常一當就是全部;課程精彩,所以人人想聽,但被當傷感情,當然沒人想選;最後學長們終於發展出一套對應之策——抽籤當砲灰——結果正式上課的時候,全班除了那十個烈士,全是旁聽的;然後期末發生過的狀況就是:十個全部陣亡,下學期再抽一次烈士。

後來我們才知道,據說王淮老師當人,表示這個人還有點才氣,假如他給你高分,那麼他的意思是:『分數已經給你了,以後別找我。』得高分,其實不難,只要一切照著他教的,就會得高分;可是王老師畢竟是老莊性情,壓根看不起這種「平時的錄音機,考場的複印機」;但學院畢竟有學院的規矩,如同他的另一句名言:「知識是獨裁的」,年輕人的靈光閃現,在真正智者的眼中,畢竟不堪一擊!所以他對考試高分,固然不屑一顧,但這種仗勢血氣方剛卻視知識於無物的高傲,除了先挫損少年人的銳氣,還有什麼好說的?


別了,王淮老師

有些人的離開,是不需要見最後一面的,因為你沒資格,他沒需要;但是,他一直活在你心裡。

王淮老師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傳奇,傳說中的國寶,傳說中的牟門大師兄,傳說中的師徒反目,傳說中的恩怨情仇。恩怨情仇離我們太遠,我們只知道老師會在上課的時候老淚縱橫,說:「他是我的老師,可是我不是他的學生。」

後世可能很難想像,我們真的看過狂生,真的看過名士,真的接受過智光閃耀的震撼教育,也真的因為幾堂課,讓你的生命不一樣。其實我很想知道那雙銳利發光的眼神後面,是不是也有寂寞。

請教有關老子專書...


王淮,老子探義。不過勸你不用買了,買了也看不懂他在寫什麼。

聽我之前的女朋友說,王淮在中興大學上課時,很多男同學很欣賞他,不知道為什麼。歷代研究老子的經典沒聽教授提起,不過我勸你如果真的要瞭解老子的思想,或許先從莊子的思想開始,這會比較容易。不然就去中興大學找王淮教授,反正他現在退休了。我想王淮教授有一定的程度,對於道家思想。因為從他的學生口中說出來的東西就很令人折服了。而且他的學生講的東西都是他的思想,他的學生只是「傳遞」而已。當年大學一年級上課,現在畢業,還有很多人跑去找當初上先秦諸子的教授。而且我們還是工學院,不是文學院,看他的學生把他的思想表達到多棒的程度。

中興傳奇--王淮老師


「真有命運這回事?」我氣息甫定,問他。
「孟子說『分定固也』,莊子說『分無常』,前者說的是命,後者講的是運。」師曰。

「如何能不倉皇自己?安放自己?」我再問。
「心有所歸就有自我,創造心的歸很難,享受心的歸很容易;安排生活是目標,安頓心靈是治本。生活需要安定,生命需要安排。」師曰。

「兩情相悅,是愛之至者;其次則為愛人;再者是被愛。不管對方需要與否,愛是滿足自己....」

「非常人才不以常情論,不是詩人就不要寫詩,像胡蘭成,一生不斷革命、不斷戀愛;沒有目的,就只有沿途。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然值不值得嘗試是講究過程前須先考慮的!」

「父子,是物質生命的延續,現實生活的關係;師生,則是精神生命的父子、精神生活的親眷。父子的代溝是先天命定後天形成的;師生間的關係不限成績單,應是私下相投的談道、談生命。物質生命是有限的,精神生命是無極的,那有明確的「朋友」?那有明確的「女兒」?終歸不過是「人」與「人」的另一種形式關係。」

「戀愛是首詩,婚姻則是一曲音樂。詩,可高可低可緩可急,無妨跌宕生姿;音樂則不行,要和諧,琴瑟和諧不容易呀!

『情緣遇合』創造了一對璧人,缺一不可。」

「年輕的時候,自己對自己都不太了解,何況是對方,這是怨偶之由來!所以呀!婚姻抱著湊和湊和的心情會好過些!」

「妳有付好身材,希望妳氣質的培養,人格的開創,氣韻的陶冶,能像妳的人一樣高大。」

「人生最後的王牌--孤獨而不寂寞,哈哈!」他又來了,笑得誇張又放縱。

「上帝是公平的,先天的漂亮是不平等的,後天的美的可能性是平等的。美和梅花一樣,愈冷愈開花,愈老愈美,男人與女人應愈老愈見美,成熟即是美。青春和幸福的唯一泉源在自己的心靈」

「漂亮是民族的,美是貴族的,可愛則是多采的,任何人都可以美。漂亮是天生的,美是後天的、靠修養。」師再為他的「美學」作註解。


悼念 恩師王淮教授

在新店的山莊,您深靜的指著等不到您來澆水而瀕臨枯死的小盆栽說:"喏!生命的東西碰不得!"

當年,八十多人修課,總有一半以上不及格,您卻給了我最高分,還空前的輾轉向其他恩師誇起我。雖然我總是因您銳利的眼神與怪異的舉止敬而遠之,殊不知我從此愛上義理、走向義理。


憶大師王淮--聰明絕頂的老頑童

老師上課不喜歡人家發問,有人問問題,他不會回答,反倒會痛罵那人一頓。因為老師上思想的東西,他要連貫的思緒,不喜歡被打斷。老師的思緒靈活縝密,帶著我們往思想的大海裡探險,他總能讓我們跟著他轉啊轉的,他做了完美的推演,而我們早已頭暈到不行,是學生程度不好,跟不上老師......

老師聰明犀利,卻有著很重的童心。看起來難以親近,卻是個如假包換的老頑童。......

老師唯一出版的一本著作:《老子探義》

唐亦男教授整理的王老師作品集:
王淮作品集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學生作品改寫:罌粟花

罌粟在花園
布置了迷人的陷阱
迷人的花香
是美麗的夢幻

吸了夢幻
還分的清花香嗎?
落了束縛
還掙得開陷阱嗎?

學生作品改寫:消失

晨霧淡淡
微風涼涼
心中莫名的感傷
那白色簾幕的背後,是否
藏有你的身影?

簾幕晃蕩著輕柔的白
晃蕩著 白
晃蕩著
只是
晃蕩著......

學生作品改寫:無題

偶然,你的出現
就這麼燃起
我的心,而且
不可收拾

於是我佇立街頭
渴望你的冷漠
救贖我的煎熬
卻每每
        弄巧
成拙

觀種子熟落有感

哺育了多時以後
終於,母親狠下心來斷了奶
孩子們在風中顫抖
一個個哭了

哭了,就這麼無聲地哭著
直到滋潤的綠
褪色成乾枯的褐
而一頭濃密的母親
卻一貫地與風笑鬧
渾不知孩子們
腹中的乾渴

「離開吧!」
孩子們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乘風委塵,各自東西
而落地的一剎那
天空突然一陣揪緊
暗暗地垂下
一行行的眼淚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今天,我也是莊周

昨晚,我作了一個夢,夢中的情境大約是這樣的:

我人在軍中,一位朋友因為某種原因,將遭受槍決。我見他最後一面時,從他的口氣、表情,可以感知他心裡的恐懼——對「死」出於本能的恐懼——那個影像始終在我腦海裡盤桓不去。朋友槍決後,沒多久,輪到我也將伏法(原因?我早已遺忘——夢中的細節,在醒後往往越想攫住,越是溜的飛快)。我和一位軍官在臨死前深談,聊人生、聊生死,在那當下,我突然領悟了莊子的哲理,一種超脫死生的超越感,讓我在後來面對槍口時非但沒有恐懼,反而好奇地想體會子彈貫穿身體會是什麼感覺......

就這樣,子彈一顆顆貫穿肉身,淌血的傷口,只隱約感覺到一點點疼,卻沒有恐懼。突然之間,我醒了!就這麼硬生生的醒了!我趕忙起身離開熟睡著的家人,走向電腦,想在部落格寫下昨晚這個特別的夢,尤其是能體會到莊子的哲理,這機緣實在太難得了。

我就這麼一邊追想、一邊打字,寫著寫著,耳畔傳來太太的聲音:「喂!六點半了,該起床準備上班囉!」我揉揉惺忪的雙眼:天啊!原來我作了一場夢!一場在夢中做了一場夢的夢!一場逼真如莊周夢蝶的大夢!剎時間,我搞不清楚夢中清醒地寫文章的我是我,還是此刻腦中還有點迷迷糊糊的我才是我?過去只能在書中努力揣想的情境,居然活生生地發生在今天、在自己身上!雖然,我還來不及體會莊子「物化」的哲學理趣,但在這「假似真來真亦假」的魔幻情境中,我覺得,我跟莊子的距離,似乎沒有千年之遙了......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轉貼】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碑文\德國新教牧師Martin Niemoller作

按:冷漠是罪惡的幫凶—這篇碑文提醒了我這一點。


中文內容
當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時,
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我不說話;

當他們追殺社會民主黨員時,
我不是社會民主黨員,我繼續不說話;

當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時,
我不是工會成員,我繼續不說話;

當他們追殺猶太人時,
我不是猶太人,我不說話;

最後,他們奔向我來,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英文內容
When the Nazis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commu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social democra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social democra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W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Jew;

When they came for 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out

【轉貼】查理斯•摩爾:被塑膠充斥的海洋

按:最近剛上完西雅圖酋長的〈怎能出賣天空〉,文中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生活方式(所謂的現代文明)有一個傳神的比喻:「白人如蛇一般,為了求存活而吞咬自己的尾巴,他的尾巴越來越短。」看了這個影片,覺得西雅圖酋長的比喻,根本就是個「預言」!

今天,兒子想要改名

陰晴不定了好幾天後,終於出現難得的好天氣,於是我帶著一對寶貝兒女,到住家斜對面的公園去舒展筋骨。公園的遊戲區,早已經有好幾個父母帶著小孩攀爬跑跳地玩鬧著,兒子不滿足於肢體的活動,非得加入角色扮演的遊戲不可。

最近他顯現出鮮明的英雄崇拜(認同)情結,瘋狂地迷上超級英雄的影片,在善惡分明的小小腦袋瓜裡,有非常清楚的論證形式:

        大前提: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而我是好人
        小前提:好的一定要贏,壞的一定要輸
        結    論:我一定會贏

就這樣,我被迫扮演所有故事裡的反派,不管過程如何,最後我一定要被兒子消滅掉,滿足他的英雄情結。

今天的角色扮演遊戲,我負責擔任「蜘蛛人3」裡的逃犯(為了方便認知,我們名之為「Sand-Man」),兒子當然就是正義的Spider-Man啦!我們倆藉著遊戲區裡的玩具,高高低低地追趕跑跳,在虛擬的情境中,一次又一次地打擊犯罪、伸張正義,兒子小小的身影,有著不成比例的大大滿足。

在流了一身的汗以後,兒子陪我坐在長板凳上,語重心長的說了一句:「爸爸,我不想要Diego這個名字了,我想改名字,叫Spider-Man。」

Spider-Man?這算名字嗎?而且,當初我建議要兒子的外文名字取作Diego,是因為第一代的蒙面俠Zorro,名字就是Diego啊!(才不是因為劍齒虎、還是Dora的表哥呢!)我跟他解釋,不過他仍強烈表態要換名字。回到家後,這小子仍念念不忘這件事,一再要我們叫他Spider-Man......

為了不挑起他的情緒神經,我們敷衍地叫了一陣子;睡過午覺以後,我們又是Diego、Diego的叫他,他似乎忘了早上的堅持,一切又回到原點。(呼~鬆了一口氣)

兒子的英雄認同,跟女兒同齡時的公主認同一模一樣。在這個成長階段,看到孩子藉由影片、遊戲努力地建構自我認知,真是一件有趣而快樂的事啊!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轉貼】給青少年的寫作建議(節錄) 成英姝(作家)

全文內容連結在此,這裡僅摘錄我認為的重點。

2.談一件寫作最重要的事,以及面對、突破及經營的方法。
A:找到自己真正想說的事情,以及如何把你的感覺傳達給別人。乍聽之下這很平常,其實是最不容易的事。寫作的新手都很急切地想展現自己文筆有多好,寫散文的時候拼命堆砌辭藻,彷彿自己可以寫很「意境深遠」的東西,寫小說的時候則要不怕自己故事說得不夠炫奇要不就怕故事「文學性不夠」,這些都是毫不重要的事,沒一樣能讓你的作品讓人驚豔。
挖掘自己內心真正想說的東西並不容易,很多人會說「我沒有」,或者有但很矇矓,「我不知道如何把它變成文字」。有時候挖掘自己的內心時,跑出的都是一些空洞的東西,表面的東西,這些的可能性都很高。
我有一個學生,很相信自己的文筆,特別愛寫些文藝腔很重,自覺詩意十足的文章,他每篇作品都給我看,我看了都皺眉頭,當中只有一篇我認為是難能可貴的佳作,就是寫自己父母的一篇,這裡面每件事、每個字,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情感完全不需要刻意去表達出來,已經揭露在字裡行間,那種情感是很複雜的,完全不能用刻板印象來解釋的,不是單純的愛或恨,而是更幽微的,一種無奈,一種心疼,一種羞赧,一種責備,一種不理解,這是很棒的一篇文章。
急著「我要寫出好文章」,不如先學習從生命裡去「感覺」,然後去抓那種「感覺」,去辨識那種「感覺」,不要想著用多華麗繁多的詞彙去表達它,而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寫。
然後就是多寫,天天寫,任何有感覺的事情都寫,不只文筆要磨練,心靈的敏感度也要磨練

3.談創作與作文的不同,以及在學生時代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給同學的建議又是什麼?
A:學生時代的作文練習是基本功吧!……再簡單的東西,裡面都有你可以琢磨的空間你還是學生的時候,給你什麼題目、給你什麼限制,你就在那範圍裡面做各種嘗試,做到你自己覺得最極致的境界
我知道大家都把創作看得太重了,好像只有「創作」才有價值,這是本末倒置。我不是念文科的,我學生時代根本沒創作過,但我的作文都拿高分。我第一篇創作就如前述,下筆就水到渠成,你不需要老早就把「創作」的招牌抬得高高的,因為你還沒完全準備好。

4.談「培養寫作能力最好的方法」、「練習寫作要特別注意的事」。
A:多看多寫是最好的方法,好作品就是你的老師,好作品看得多,就曉得自己的缺點在哪。光說、光想,都沒用,一定要下筆去寫,寫得多就容易抓到訣竅。
自己要能看得出自己寫的東西好在哪壞在哪,這叫做自覺性,這是基本的,如果連自己寫的東西好在哪壞在哪都要別人來告訴你,或者別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你就嚴重得動搖,都表示你的基本功不夠。

5.10本書單,並擇一二談之。
A:這份書單是特別為青少年考慮的。
《過於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丹尼爾凱斯)、《少爺》(夏目漱石)、《二郎》(山本周五郎)、《希臘左巴》(卡山札基)、《徬徨少年時》(赫曼赫塞)、《玩笑》(米蘭昆德拉)、《美麗佳人歐蘭朵》(維吉尼亞吳爾芙)、《香水》(徐四金)、《惡童日記》(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希臘左巴》是我學生時代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的兩個角色「我」和「左巴」,分別是理性和野性的代表,「我」是來自都市的知識份子,左巴是沒有受過教育的粗人,然而「我」卻從左巴身上學到「真實」與「自由」。左巴雖然沒受過教育,他粗俗又野蠻,事事懷大不敬,可我認為左巴的本質就是「詩人」的本質,一種無矯飾的,能直透最簡單的事物中蘊含的神蹟的眼光,我們以為詩是把符號附加在事物上,剛好相反,詩是要剝除偽飾,人因為這些偽飾,早已喪失掉原始的神祕能力。我之所以在少年時反覆讀這本書,就是因為我甚為困惑人是否有原生的本質?剝除外在的教育、環境、價值所形塑的自我(有這種可能嗎?),底下真的有一個內在的核心?少年老成的我覺得自己太過理性,所以很瘋迷左巴這樣的人物。
《三郎》是一本很易讀的書,卻能深刻、動人、精采地寫出面對現實人生的殘酷不公而從憤怒到寬恕的心路歷程,人物的刻畫極有魅力,故事有很強大的張力。山本的作品是好讀易讀,故事精采,卻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強烈的社會關懷。我認為年輕人想寫被世人肯定的作品,一味投合大眾或者一味追尋冷僻孤高,都過於偏頗,台灣極少極少有作家的作品能兼有通俗性又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深沉的內涵,但是國外這樣的作品卻很多,這是心態上打從一開始就偏頗的緣故。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可惡的兒子!

昨晚幫兒子洗澡,發生了一件令人好氣又好笑的事。

在我家,幫兒子洗澡是我的工作,因為此時老婆正在補習班忙著。兒子總要我陪著一起洗,非得等我洗完不肯起來。今晚,兒子脫的光溜溜之後,居然在浴室門口的踏墊上,對著我的拖鞋尿尿!我很不高興,但為了不讓這一個月來的努力破功,我只好壓下脾氣,繼續幫他洗澡,可是他用無辜的聲音、賊賊的表情一直說著「爸爸我不要你生氣......」,總是讓我心裡毛毛的不太舒服。

洗完兒子,我開始用澡盆裡的剩水洗澡,兒子就待在澡盆裡玩玩具。當我洗罷,兒子低著頭專注地看著小雞雞,我很好奇的問:「你在幹什麼?」(心裡想:開始好奇探索身體的了嗎?)

「我在*&%$##@......」兒子嘟噥著什麼,聽不太清楚。

「說清楚啦!我聽不到!」

「我說:『我在尿尿啦......』」兒子帶著偷偷做壞事的狡黠神情,語氣不安的說。

這下我真的「受驚」了——我用兒子的「稀釋尿液」洗澡?兒子你也太可惡了吧!我脾氣正準備發作,兒子接著說:

「可是你昨天也沒有發現啊!」

我該生氣的,但聽到這一句,我卻暴笑開來!好你個鬼靈精的兒子!

ps:兒子的昨天=以前;明天=未來。所以兒子未說出的犯行有多少,我並不知道。  :~(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早熟的兒子part2:戀愛進行式

昨天晚上,老婆在煮晚餐,我單獨陪兒子一起看迪士尼的老卡通「愛麗絲夢遊仙境」。一開始沒多久,愛麗絲對著天空唱歌,兒子聽著聽著,突然感性起來了:「爸爸,我好感動唷!」

卡通歌曲讓兒子感動? 不錯喔!兒子這兩個月來去學音樂,對音樂的感受力有變強喔——雖然對著輕鬆的曲子「感動」有一點怪怪的。我問兒子:「這首歌讓你覺得怎麼樣呢?」(這個問題的預期目標:兒子嘗試用語言作情感表達)

「我覺得......我想談戀愛耶!」(ㄛㄡ~)


「那你想跟誰談戀愛?」(標準答案:Judy)

「班上的Judy......」(賓果!)

「那......Judy 有沒有喜歡你?」(一定是「喜歡」的啦!上次問過了。)

「Judy說......Judy說......」兒子突然害羞起來。(真好奇)

「說什麼呀?」

「她說的很小聲,我差點要聽不到......她說......『我愛你』啦!」(暈倒~)

兒子繼續說道:「然後,她有偷偷抱我一下,」(連「行為表示」都有了......兒子,真有你的!)停頓了一會兒,兒子最勁爆的內容說出口了:

「她還有摸我的耳朵喔!」(這是「調 X」嗎?)

兒子的童言童語有幾分真實性?我不敢肯定,但兒子「單戀一枝花」的專情,我不得不佩服。只不過,這種事情「幼年早發」,算是好事嗎?

輾轉識「中國」

清明假期,與一位香港的好友在台灣見面,敘舊之餘,也聊起了兩岸三地的情況。雖然時間不夠,有些問題只能點到為止,但透過「值得我信任」的他,我可以較適切地瞭解中國,也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認知。以下以札記的方式,簡單記錄這次的對談。

1.香港的經濟受到中資的影響很大
這一點台灣也正在嚐受苦果,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朋友對香港的繁榮很肯定,但他也清楚的知道中資對香港經濟的掌控力量,身為港人的他對此也無可奈何。

2.香港對馬英九的評價很好
理由只有一點:他是統派,而且努力的「促統」。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再談這個問題了,因為一句話道盡馬英九在中國眼中的「價值」。

3.中國努力開放人民的言論自由
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奇怪,但朋友卻說的很篤定。他的說法是:香港是一個只要不碰政治,你可以談論任何事的地方,中國在「自由」的問題上,努力要向香港看齊。他以網路為例,說明只要不談政治,什麼都可以談,包括腥羶情色等在過去是禁忌的話題。這個論述我不能認同,我問了朋友一句:「這樣講好了,沒有政治自由的言論自由,還能叫自由嗎?」朋友沒有回答我,我也沒有追問,因為在他的立場上,這個問題非常難以回答(我太太也認為我問的太尖銳了)。

4.中國領導人努力治國
朋友提到了幾點:一、鄧小平「讓少數人先富起來」有了成效,中國已經有好幾萬個億萬富豪,經濟實力大增;二、中國努力建立接班制度(雖然是不成文的),從江澤民開始,每個領導人都有任期,不再是連任到死,每個領導人都必須找到下一個接班人,然後離開國家主席的位置。三、中央政府的領導班子有強烈的責任感,希望能夠辦大案、做大事,打擊貪腐,改善人民的生活。他舉預計後胡接班的席進平為例,朋友誇他是「有想法沒包袱」的人才,未來的中國值得期待。基本上我沒有對這些內容有太多的回應,一來我真的不夠瞭解中國,二來時間也不允許。不過,我心裡仍有些不認同:一、劉曉波的文章告訴了我,中國這種經濟法展模式是不健康的,是權貴壓榨民力累積出來的經濟實力,這一點只要把中國的經濟數字除以人口數就可以瞭解。所以我對這個繁榮的「現象」並不肯定,畢竟,貧富差距變大的的苦果,將會反噬中國的經濟成長、甚至是社會安定。二、建立接班制度對共產黨而言的確是進步,但這裡面依然是菁英統治的思維,沒有民主的成分;依然是專制獨裁的體制,沒有法治的內涵。所以我骨子裡對這個進步雖然肯定,卻沒有更深的期待。三、再好的人才,在極權專制的政體裡也會變質。席進平若順利接班,那麼他的頭上將有軍派、黨派、江派、胡派、鄧派......等政治力量糾盤於體制之內,席進平再交棒,那麼新的「席派」又要對國家權力分一杯羹。縱使席進平有古代聖人的德能,面對如此複雜的政治環境,在任期的壓力下,他能有多少作為?而寄生在專制政體的各級政客,又能容許國家的政策改革剝奪他們多少特權?光想這些我就無法對中國的未來樂觀。說到底,這不全然是「人」的問題,而是「體制」的罪過,但體制本身,卻又是中國千千萬萬的政客所賴以維生的奶水來源,要「改革」談何容易?

5.中國的缺工問題
我對這個問題很好奇,朋友一針見血的說,這與西進政策有關。過去需要離鄉背井到沿海工作的工人,現在都就近在內地就業,因此沿海城市爆發缺工朝。我問目前中國開發內陸究竟到了哪裡?他說:「陝西。陝西為了因應此情勢,最近觀光活動特別發達,因為開發之後,很多文化遺址難逃受損的命運,一如三峽大壩之於三峽兩岸文物。」這讓我馬上想到「能源」的問題。中國的大開發,無可避免的會消耗更大量的能源,這不但會影響內需,也會影響國際的能源價格,台灣也無法避開影響。

看著朋友對中國前景的樂觀,我可以認知,但沒有辦法認同。這次對談,我弱化了我本土的立場,試著站在「被統治者」的角度去設想中共政權,卻發覺自己還是無法接受成為中國的一份子——即使我的所學是「中國文學」、崇仰的是「孔孟聖人」。「政治中國」與「文化中國」之別,在我的心中依然是涇渭分明、無法統一的!

關於「事後教育」

我兒子有個遺傳自他老媽的怪脾氣,事情發生的經過只要不合他的意(中性點講叫「不符預期」),他會鬧脾氣鬧得很嚴重,非常不可理喻,因為他常會對「已發生、不可逆轉」的過去事件要求重來,無法重來就一直叨念「來不及了」的哭個不停。我跟兒子最大的衝突,十之八九都是來自於此。這種特殊的個性,只有他老媽制得住他,耐著性子好說歹說、威脅利誘,把他帶離剛剛的情緒困境,我呢,常是心懷忿忿地在一旁,心如火而眼如冰,完全不是外人、乃至於自我認知的,是一個「溫和、隨和」的人。

約莫一個月前,我太太在我針對親子相處問題苦於憤悱之際,一句「你認為你是對的,你兒子知道嗎?」啟發了我,讓我不再對兒子動不動落入「你又來了」的成見與親子衝突的惡性循環之中,但這門功課我只學了一半,另一半的功課——如何讓兒子知道錯誤——我還沒學好。之所以沒學好,是我總愛在情境當下想直接教導他「正確的觀念」,但他仍在情緒糾葛中,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一事無成,讓人好生氣餒:除了安撫他不生氣外,難道就只有「等他長大了就會懂了」這麼消極的面對方式?這兩天,老婆告訴我「事後教育」的觀念,像兒子這麼怪癖的個性,只有在沒有情緒干擾的情況下,「說教」的效果才會出現——這就是「事後教育」。所謂的「機會教育」,對女兒還可以,兒子這種怪個性,還是不要妄想吧!我搜尋過去的「共處檔案」,發覺兒子在「情緒正常」的情況下,我說的不但會聽,還會做,做的也有模有樣,中規中矩,恰好印證了老婆的說法。

上週五兒子去上才藝課(其實只是唱唱跳跳啦!),老師笑笑地對我太太說:「你兒子好好玩!他說做功課時爸爸會吵他,然後每天都會和他吵架!」當下我心涼了半截:我這半個多月來不是對你好得不得了,也沒對你發脾氣,你這小子居然這樣告狀!不過再想想,這不正反映了他對過去這些不舒服的共處經驗記憶深深嗎?我還要再努力,把兒子過去的這些「垃圾經驗」通通掃掉,以快樂的感受去盈滿兒子的心!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兒子的「為什麼呢」

進入「為什麼」階段的孩子,總有本事讓大人心浮氣躁、自動導航(該詞義請參見「命運好好玩」這部影片),問著問著也就忘了一開始要問什麼、自己到底答了什麼。坦白說,悠閒的居家族也許會以此為樂,但忙碌的上班族,恐怕很難享受這段期間孩子的成長過程。


一直以為兒子的「為什麼」連環問是「有嘴無腦」。兩天前,我太太居然在兒子一陣疲勞轟炸後,得到的不是恐怖的下一個「為什麼呢」,而是一句「挖哩咧~」,然後一片靜默。太神奇了!原來兒子真的是要搞懂問題呀!


我很沒耐心,在太太的「軟硬兼施」(How?為了天下廣大男人的幸福,這是機密)下,也學著對孩子越來越有耐心,去享受孩子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辦公室一位女老師很好奇的問我:「為什麼你來女校,能跟女老師聊那麼多?」我想,面對一整個辦公室都是「媽媽」,我的「居家訓練」應該功不可沒吧!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轉貼】 劉曉波:滴血的GDP數字

按:從本文應該瞭解,為什麼黨國權貴明明知道自己在賣台,卻巴不得賣得快一點,因為他們圖的是統一後,自己可以憑此功勞晉升中國的「權貴富豪階層」。但中國若翻臉怎麼辦?沒關係,台灣的黨國權貴在自己家族的逃難史中,早就學會了「買保險、留後路」這一招,不然,在台掌握權力六十年的黨國權貴,為什麼一堆綠卡、美國護照?他們早就算好了:「進(中國)可圖富貴,退(美國)亦不失為富家翁」!
特權的土壤,只會養出一堆特別無恥的寄生蟲!
歲末年初,中國國家統計局先後兩次宣布調整後的GDP增長數字:從1979年到2004年的25年間,中國平均每年GDP的增長率為9.6%,比原先的數據高0.2個百分點。近三年的GDP增長率修正數據,2002年由8.3%上調為9.1%2003年由9.5%上調為10.0%2004年由9.5%上調為10.1%
2006125日,中國政府又宣布2005GDP總量超過18萬億人民幣,增長率為9.9%。這樣,中國經濟總量高達2.2257萬億美元,已經超過英國和法國,躍居世界第四。
中國官方的GDP數據一公佈,頓時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大中國崛起的幻覺再次成為大陸媒體的聚焦的主題,“中國超過英法成為全球第四經濟大國”充斥各大媒體,一些人已經把“大國崛起”作為立論的根據,談論著中國可以縱橫世界的美妙前景。央視《新聞周刊》的主持人白岩松說:甚至不用提中國經濟世界第四,只要一想到我們可以談論“中國經濟世界第幾”,就足以令人激動。他還說,“趕英超美”的老話應該改為“已經超英只剩趕美”了。
血汗工廠
然而,中國經濟高增長讓絕大多數百姓承擔了巨大綜合代價,即便不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腐敗橫行、金融壞賬和道德淪喪等代價,僅就社會公正的嚴重受損而言,中國GDP高增長的代價是未來中國難以承受之重,甚至可以說,GDP高增長沾滿了弱勢群體的血淚。
首先,中國GDP高增長是“血汗工廠”的產物,無權無勢的廉價勞工備受剝削。現在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工資水平僅是日本的二十四分之一,美國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比GDP增長率和人均GDP不如中國的印度還要低10%。中國的勞動力極端廉價還不算,更有長期拖欠工資、嚴重超時加班、逃避參加社會保險等違法行為。所以,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才說:“中國人是在賣'硬苦力'。”
在經濟一體化的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競爭在人力資源上的取勝之道,要麼是在創造良性的人才流動市場的同時,也要加大對提升人力資源素質的投入,如對教育、科技、創新的投入,既能提高經濟效率和增強競爭能力,又能提高人口的素質和和增加人民福利;要麼則是惡化人力資源發展的制度性環境,盡量減少對提升人力資源素質的投入,人為地壓低勞動力價格,以人的血汗、甚至生命為代價來贏得競爭中的價格優勢。
中國的GDP增速是發達國家的好幾倍,但工資增速卻遠遠遠落後於GDP增速,特別是與日本的經濟騰飛時期相比。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內,日本勞動力的工資增長速度甚至比美國還要高出70%。看一下人均GDP的數字就再清楚不過了,1950年時,日本的人均GDP還只有美國的十四分之一;但到1987年,日本人均GDP已經首次超過了美國。而中國,從1978年到2004年,中國經濟也高速增長了近30年,人均GDP還只有日本的三十分之一。
競次
在國際通行的競爭理論看來,前一種競爭是“競優”,誰的勞動力更優秀更值錢;而後一種競爭是“競次”,誰的勞動力更低劣更廉價。日本經濟騰飛走的是“競優”之路,而中國經濟騰飛走的是“競次”之路。而在兩種不同的競爭策略的背後,前者蘊涵的價值觀是對人的珍惜,而後者表達的是對人的蔑視。也可以稱為踐踏生命價值底線的競爭。
於是,中國經濟的持續高增長帶來的是政府稅收飆升與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增長的悖論。 2000年政府稅收1.3萬億元,2005年就飆升為3萬億元,翻了一番還多,可謂神速增長。而按照國際通行標準,人均可支配收入應佔GDP2533%,而中國絕大多數人的可支配收入卻只佔GDP10%左右。這才是投資比例過高、居民儲蓄過高而國內消費不足的原因。
中國的“血汗工廠”,不僅源於人口龐大而帶來的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壓力,更源於勞工權利保障的極度稀缺,是政治、經濟、社會的全面不平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說,中國“打工妹”的過長工作時間和過低的工資收入,是人為的制度性“血汗工廠”;那麼,中國“煤黑子”的過多死亡和過少賠償,就是制度性的“預約死亡”。
兩極分化
中國經濟繁榮的好處並未為所有人所分享,其次,中國GDP高增長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各類關於中國財富分配公平性的調查數據都在證明,中國經濟高增長的主要受惠者與絕大多數中國人無關,而只與極少數權貴有關,中國的貧富差距逐年拉大,且毫無緩解的跡象。中國的基尼係數隨著經濟高增長而突飛猛進,1978年為0.181988年為0.3821994年為0.467,現在,個人年收入和人均家庭收入的基尼係數分別達到了0.5290.561,已大大超過0.350.4的國際警戒線水平,而實際差距可能更大。因為,大陸人普遍相信,從中央到地方的權貴家族才是中國的超級富豪,但他們的個人財富從不曝光,不上富豪排行榜。老一代權貴鄧小平、陳雲等家族,新一代權貴江澤民、李鵬、胡錦濤、溫家寶等家族擁有多少資產?無有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
現在,中國已被公認為世界各國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城鄉收入的差距為世界之冠,已經高達61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05年公佈的調查結果20世紀80年代,10%的人掌握著60%的有價證券和40%的銀行儲蓄;90年代末,20%的人擁有80%的銀行儲蓄;現在,1%的人擁有50%以上的社會財富另據《中國證券報》20051214日報導:中國0.5%家庭擁有60%個人財富,在這些豪富群體內,大約70%的財富集中在資產超過50萬美元的家庭,而其餘95.5%的中國家庭,其中包括所謂“小康”或“中產”家庭,也只佔有個人財富的40%改革以來,中國年均GDP增長率為9%,而0.5%家庭的財富的年均增長率為13%。權貴財富的膨脹速度遠遠高於GDP的增長速度。
據聯合國統計,中國目前18%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一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目前仍然有2.35億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之下,而不是世界銀行所說的8800萬,更不是按中共政權標準所說的3000萬。
所以,GDP高增長,對於權貴階層意味著私人錢包滾雪球般膨脹,而對於弱勢群體則意味著養家度日的日益艱難。特別是在居民生活的住房、教育和醫療這三個最基本需求領域,不要說最廣大的農民群體得不到最低滿足,即便是城鎮百姓負擔之沉重,也已經到了“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的地步。
不平等
再次,由於官權和民權的極度不平等,權貴階層可以肆無忌憚地掠奪社會資源和榨取民間財富,各地方官權在個人政績和既得利益的驅使下,盲目地進行商業開發和城鎮擴展。
為了建電廠、開發區、工業園、娛樂場、商品房而進行強制性的徵地和拆遷,由此引發出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且越來越暴烈的官民衝突,其中不乏大規模的官民衝突和流血事件的發生。當年,馬克思曾斥責資本主義是骯髒的,每個毛孔都粘著血淚。四川漢源因建電站而引發出高達十萬人官民流血衝突,廣東汕尾因建電廠而釀成舉世矚目的東洲血案。以至於,中共總理溫家寶在1229日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警告說:不許地方政府在土地問題上“犯歷史性錯誤”;中共黨魁胡錦濤在15日的中紀委會議上所強調,顯然是憂慮全國各地愈演愈烈的官民衝突中的血腥。
當年,馬克思曾斥責資本主義是骯髒的,每個毛孔都粘著血淚。而現在中國的一些獨裁資本主義的權貴私有化,其骯髒、貪婪和殘忍,遠甚於西方原始積累時期的資本主義。那一組組令世界驚嘆的GDP數字,在一樁樁血案的對比下,顯得那麼冷酷,冷酷得“毫無人性”。
2006125日於北京家中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轉貼】劉曉波:難道中國人只配接受“黨主民主”

按:這篇文章,可以與李敖〈奴才學發微〉一文參看。雖然李敖文章慣會引經據典的嬉笑怒罵,不管如何,兩文都對中國人的奴性基因做了深刻的剖析——根源就在君主專制制度本身!君主專制有其本質上的缺陷,統治者塑造統治權力的合理性、至高無上性,並據此建構「恩施、恩庇」等特權法則,再藉由「教化」手段讓中國人世世代代只能仰承鼻息,深化奴性,乃至於成了文化基因。中國人悲哀的性格與悲劇的命運,台灣如今有重蹈覆轍的危機。我們與奴性深重的藍丁丁同在一個國度,是我們的不幸,但我們沒有選擇的權力,只能加強自覺,並盡力褪去社會各階層對特權的執迷,才有辦法讓民主在「自覺」的前提下,逐步落實「自決」的權力行使,成為真正國家的主人。
20051019日,中共國務院新聞辦於發布了《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儘管這是中共掌權後發表的第一份關於民主建設的白皮書,但除了白皮書的公佈本身之外,其內容毫無新意。
白皮書的核心內容是關於“國情論”、“黨權論”和“中共英明論”的論證。
此次白皮書中“國情論”,不再強調中國的經濟落後和人口素質低下,而是著重中共的核心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中國人民的自願選擇,也是歷史地形成的,而不是共產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民;顯然,“國情論”是為了否定民主形式的普世性,也為了以特殊國情來掩飾中共現政權的合法性。
“黨權論”公開肯定了中國現行的黨權至上體制,無論是抽象的人民主權的民主建設,還是寫進憲法的人權保護及其具體人權,也無論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協制度,還是所謂的中共特色的“民主集中制”,更無論是基層民主進程,還是依法治國,皆要在中共黨權的領導之下,而與人民主權無關。
“中共英明論”意在宣示:當下中國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中共的功勞,甚至不惜把一系列失敗辯護為偉大的成就。同樣,改革以來中國的任何一點點民主成就,也都是中共英明領導的功勞,而絕非來自民間的自發爭取。
於是,白皮書等於向全世界宣告:在人民主權的民主之上,還有中共黨權這個更高的權威,這個黨權才是至高無上,也就是“黨主人民”和“黨主民主”,人大是黨權的傀儡,政協是黨權的花瓶,司法是黨權的工具,人權和民主等詞彙是黨權的裝飾。像中共當局發布的人權白皮書一樣,這份民主白皮書也充滿了謊言,比如,白皮書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但是,13億國人是黨權驅趕下的羊群,根本無緣參與國家主席的選舉;再如:白皮書聲言“發展黨內民主”,但6800萬黨員中的絕大多數,也不過是黨奴而已,也與黨魁選舉無緣。
這就是白皮書所標榜的“中國的政治民主建設”!
所以,與其說此白皮書是關於“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的公告,不如說是為“維護黨權至上的獨裁體制”的公開辯護。
1949101日,毛澤東第一次登上天安門之後,“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的歌聲唱遍大陸,且歷久而不衰,直到今天,還是人們發洩不滿時的懷舊工具;1984101日,鄧小平走下天安門檢閱三軍、接受“小平您好”的真心擁戴之後,“總設計師”一揮手,就恩賜給小民以奔小康的機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在經濟上獲得有限的解放;1999101日,江澤民在檢閱了三軍之後,儘管遭到來自各方面的抨擊,但他仍然穩坐“繼往開來的領路人”的核心位置,進行了又一次皇恩浩蕩的理論創新,讓那些發了大財的資本家加入中共,在政治上獲得欽定的解放,不再只是人大、政協中的統戰對象和政治花瓶,而成為執政黨的一員。不知道新黨魁胡錦濤準備何時登上天安門檢閱三軍,為自己的親民形象造型。
我不否認中共執政集團內,會有善待人民且具有一定現代政治意識的高官,比如胡耀邦和趙紫陽,在當政之時也確實做過不少善政,並為推進政改而甘冒風險。但是,即便如此,百姓的權益也只能等待自上而下的恩賜,何況,這樣的好官在中共體制下難以長存。退一萬步講,如果國人能經常遇到明主,或皇帝的開恩不是偶然行為,而是隔三差五地浩蕩一次,等待恩典的民族惰性,儘管有辱做人的尊嚴,因為得到了實惠也還情有可原。可悲的是,國人歷經諸多苦難和漫長等待,才會偶然遇到一個賢明的君主或一次極為吝嗇的開恩,得到的總是遲到的微薄補償和可憐安慰,為什麼仍然只會仰視皇冠?何況,在中國,王朝循環的歷史上的每一次皇恩浩蕩,要麼發生在百廢待興的開國之初,要麼發生在危機四伏的末年,在根本上不是為了民眾的福祉,而是出於鞏固政權、維持政權或挽救政權的政治需要。而國人仍然象完全需要成年人照顧的嬰兒,只會等待明主的出現。難道國人真的就永遠長不大、永遠人格殘疾和弱智,宿命般地只配跪著祈求和接受皇恩?!
毫無疑問,後毛時代的大陸,比之於毛澤東時代,國人得到了溫飽的實惠和極有限的個人選擇空間,鄧小平開創的實用主義貓論比強調階級鬥爭的毛思想,具有了靈活而柔軟的彈性,但是,這一切變化,都沒有在根基上改變國人的基本生存狀態;這塊土地上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仍然是千古一系,單傳至今。那就是:人的權利、國家的命運、社會的任何進步和老百姓生活的任何改善,主動權和決定權皆牢牢握在獨裁者的手中,皆是自上而下的恩賜,需要子民們三呼萬歲,以示百姓的忠誠和感恩;需要社會名流扮演同舟共濟的諍友,需要御用文人妙筆生花的辯護和讚美,以示君主的英明和戴德。
儘管,近年來民間維權運動有所起色,但也必須看到民間維權事業面臨的嚴峻現實,自下而上的爭取做人尊嚴和自身權益的運動,不是被陰險的獨裁者作為奪權和建立新王朝的工具而利用,就是被野蠻的專制機器徹底剿滅,一場場揭竿而起的大規模民間反抗運動,無論是傳統的暴力反抗的改朝換代,還是現代的和平抗爭的政治反對運動,都無法撼動專制制度和奴性文化的根基。
原因何在?
獨裁官權的鎮壓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民眾的冷漠則是更深層的原因。在愚昧、懦弱而盲目的民眾心中,被利用等於被解放,等於重獲新生;在懦弱而聰明的犬儒身上,被鎮壓就是被征服,就等於從此做幫兇、做幫閒,起碼做沉默的順民。國人何時嚐到過當家作主的真正解放的滋味?中國何曾走出過專制王朝的治亂循環的歷史怪圈?
直到今天,中共執政的日子,仍然以“解放以後”、“建國以來”和“新中國成立以後”的表達方式,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說辭,成為一代代人最基本的歷史常識和語言習慣,深深地沉澱在民族的集體記憶中,普遍地應用於人們的口語和書面語中。就是那些對中共歷史瞭如指掌的知識分子和黨內開明派,在揭露中共執政後的累累罪惡時,也要習慣性地用上述詞彙來為歷史劃界。
同樣,現在的百姓談起八九運動和六四大屠殺,絕大多數人隨口說出的詞仍然是“動亂”或“暴亂”,即便是親歷了浩大的和平遊行和血腥大屠殺的北京市民,也大都用官方定性的詞彙;即便官方已經悄悄地在公開媒體上用“政治風波”代替了“動亂”和“暴亂”,人們的語言也並沒有隨之改變多少。1999年江澤民政權鎮壓法輪功以來,“邪教”一詞也在民眾中、特別是大中小學生中迅速普及。前幾年,我每次聽到熟人講起八九運動用“動亂”一詞時,都要予以反駁和糾正。這種糾正,開始是憤怒,繼而是嚴肅,最後是無可奈何,時間一長便聽之任之了。強勢的意識形態灌輸進入長期被奴化的頭腦,遂使記憶和語言定型化。
思想怪傑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認為,語言絕非傳統意義上的表意工具,語言就是行為本身,選擇什麼樣的語言表達方式,就是選擇什麼樣的思維方式;選擇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是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由此引申,習慣於感恩戴德的語言表達方式,就必然造就出救世主意識,救世主意識必然導致等待自上而下恩賜的奴性生存方式,離開了救世主便惶惶不可終日,比喪家之犬還要狼狽。
國人一次次地把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希望,寄託於新上任的執政者,但是每一次皆以失望告終;荒謬的是,一次次失望,仍然沒有滅絕人們對中共主動改革的近乎於絕望的希望。為什麼?通常的回答是國情使然:有人說,偌大的國家,必須靠威權制度才能控制和治理;有人說中共過於強大,擁有的壟斷性資源太多,除非中共自我改造,否則任何其他力量無法挑戰;有人說,民間政治反對派在各方面都不如中共,他們上台,還不如中共;有人說,首先要發展經濟,之後才是政治改革,而要保持經濟高增長就必須保持社會穩定,只有中共執政才能維持穩定;有人說,大陸人口太多且素質低下、愚昧無知,只配接受精英們的恩賜性指導,只能進行自上而下的變革……所有這一切辯護,無非就是為了證明:沒有了中共或中共下台,誰能代替它有效地統治中國?海內外的民運人士和持不同政見者,不是經常遭遇這樣的質問嗎?所以,等待恩賜的幸福就是平民百姓的唯一選擇。
當國人不爭取、甚至壓根不准備自我做主之時;當爭取自身權益的鬥爭,還未真正開始就已經放棄努力之時;人們就會普遍地虛構出一個下意識的假設:離開了現行執政者,必然天下大亂。這樣的假設,既來自中共長期的強制性的意識形態灌輸,也來自國人至今不改的奴性。獨裁者有理由無視歷史事實而提出這樣的假設,因為他們的所有決策和言說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保住絕對權力。而民眾卻沒有任何理由相信這樣的假設,因為這假設所維持的制度,恰恰是不把人當人來對待的秩序。國人一旦忘記歷史事實而相信了這樣的假設,就會心安理得地等待天上掉下餡餅,就會雖九死而猶未悔地尋找明君賢主,就會把所有自下而上的民間反對運動、爭取自身權益運動,視為幫倒忙的“添亂”,就會在執政者乾了九十九件大壞事而只作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善事時,用1%的善政來為99%的惡政辯護。即便被屠殺、被餓死、被監禁、被流放、被剝奪、被歧視……獨裁者仍然“偉大光榮正確”,小民們仍然千恩萬謝。
白居易有詩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大陸,此千古名句決不適於描述敢於挺直腰身的國人,卻是對習慣於優雅跪姿的國人的絕妙寫照。金鑾殿下,文武大臣齊刷刷跪成一片,三呼“萬歲!萬萬歲!”天安門城樓上,獨裁者一揮手,全世界最大的廣場就變成了子民向救世主歡呼的海洋。清王朝覆滅以來的國人,特別是中共執政後的國人,雖然不再象古人那樣做肉體上的跪拜,但是靈魂上的長跪不起更甚於古人!
做人的箴言云:人,生而自由、平等。導致普遍的奴役和不平等的,決不是因為統治者過於強大或過於英明,而是因為被統治者們的跪下。難道三叩九跪的皇權時代已經廢除了一百多年的今天,國人還自我作踐、找出種種理由為自己的跪姿辯護?僅僅是小康的恩惠和允許富人入黨的開恩,難道就使國人只會以下跪叩謝來顯示獨裁者的高大和恩典嗎?!
自由中國的出現,與其寄希望於統治者的“新政”,遠不如寄希望於民間“新力量”的不斷擴張,民間尊嚴在觀念上和法律上得以確立之日,就是國人的人權得到制度性保障之時。
200616日於北京家中(《觀察》2006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