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這是台語文爭議中,目前所見最公道的論點了!

按:在我思我見:關於台語文與台語文學 一文中,我在意的,正是李敏勇文中的觀點。茲摘錄於下,引為知己之見。

去殖民語言願景(李敏勇)(文摘)

特殊的歷史構造讓台灣的語言現象多元,從原住民各族語言、通行台語、客語、通行中文交錯。官方以通行中文為「國語」,民間佔多數的通行台語有對抗的優勢,其實相對薄弱。如果台灣的國家認同確立,語言的多元化是必須面對的課題。


有人以美國獨立仍用英語來正當化通行中文在台灣的地位。如果戰後移入者捨棄流亡、殖民心態,與原住民、早期移入住民共同建構台灣的新國家,或差可比喻。仍然依恃中國的殖民意理,如何能這樣比照。而且,教育中的本土語言壓迫依然存在,又如何能讓台灣語言主體論者心服?



台灣文學因為特殊的歷史構造,甚至包括了以日本語為表述的作品,某種意義上,成了台灣文學的傳統球根。戰後國民黨中國的國語政策使然,通行中文作品成為主流,也是事實。但是,如果台灣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新國家,台灣話語裡的客語和通行台語作品也應該得到尊重;在發展中的表記符號存在的差異如何克服,也有待努力。

有政治力量支持的通行中文,應該拋棄自以為是的「國語」觀,也不要動輒以「福洛沙文主義」指控人口多數卻依然是語言弱勢的通行台語,而台語運動論者也要知道如何建構台灣認同,不要複製昔日殖民政治心態,落人口實。所有認同台灣的人們,不分先來後到,捐棄語言成見,讓多元語言在新的國家公平發展,新的台灣語言願景才會實現。

可口的糖衣:紳士風度下的性別歧視

以下是我對當一個男人做出這些事,他真的很愛你了一文的讀後感。


恩,這樣子很紳士,不過紳士精神的本質,就是男尊女卑:因為你不如我,所以需要我的呵護,為了呵護我愛的你,所以我願意為你提供這些服務。打個不倫不類的比喻:你對你心愛的寵物,也是心甘情願地為牠把屎把尿的。

如果女性朋友習於服用這種迷湯,那麼最好把「男女平等(權)」這帖良方收起來,不要常掛在嘴邊:你不能片面要求男人為你做到這些,而你自己不願意提供相對應的服務。這種文章網路上很多,也很討喜,但是幾乎都是站在女性需求的角度立論,看似女性在行為上被「尊重」了,其實骨子裡仍然被男人歧視了而不自知。

我希望這類文章能補上女性「善意的回應表現」的內容,讓這種「片面鼓吹對女性的尊重」的論點,可以導向為「男女的相互尊重」的內涵,這樣會比較圓滿。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學生作品改寫:〈詠李煜〉


人家都說
那是修了幾世的福才能生為帝王
可是你怎麼看,這
「福」字,都好像是個
「逼」字

鎮日周旋於佩紫懷黃之間
你卻老想著與文人雅士暢詠
可是朝臣逼你
帝位逼你
你是喘不過氣啊!
才會暗暗地閉起宮門
恣意愛憐那雙
小小的金縷鞋

終於,北方的狼煙來逼你了
逼你揮淚
逼你離鄉
逼你日日夜夜,向著
暖暖的南方
遙望
【原作】
人家都說
那是修了幾世的福才能生為帝王
但對你而言
當上帝王卻是夢魘

周旋於佩紫懷黃間
你卻寧願與文人雅士暢詠
追逐於權術威勢間
你卻寧願鬆手過平淡生活
逃不過命運的安排
你卻選擇沈湎聲色、不問朝政

終於,烽火連天
你實現了夙願
再也不用當帝王了
換來的只是
階下囚……
在無限的故國江山中
是你無盡的淚水

學生作品改寫:〈詠李後主〉


右手一雙金履鞋
左手房門一推
今宵 啊!
又是一夜浪漫

皓齒一露
便是清辭麗語
風流韻事
透出薄窗、越過高牆
散入尋常的街弄巷陌

當淚眼同落花飄墜
你俯身拾起 一片片
寂寞地拼貼 一張張
失意帝王的
雨送黃昏

學生作品改寫:〈詠蒲松齡〉


你應該是歷史榜上有名的
可憐文人之一
你將一生奉獻給科舉
科舉卻奉還你一生

幸好,你的筆不只有八股文
還留下一部
鉅著
刺貪、刺虐、刺
痛一生
抑鬱的憂愁

學生作品改寫:〈詠屈原〉


那年
眾人都醉了
唯你醒著
君王不認得你了

既然無緣成為忠臣
那麼,就當波臣吧!

自此
不曾浮起
空流江水滔滔
吟不盡腹中一卷
離騷
【原作】
那年
眾人都醉了
唯你醒著
君王不認的你了

汨羅江邊
手一揮
你跌入江中

自此
不曾浮起
空留世人為你
抱不平

學生作品改寫:〈詠屈原〉


流放
是因為沒人懂你
紀念
又有誰是知音?

肉粽投河、龍舟競渡
世人啊!
該撈取的,豈是早歸塵土的形骸?
聽!
那日日夜夜湧動著的汨羅
是你千古不變
心跳的聲音

向蔣為文致歉

以下是我在微網誌的新意見。蔣為文老師,加油!

轉貼:悼一個台灣作家良心之死

我對蔣捍衛、發展台語文的用心有些認知不足,這一點對他甚是抱歉。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我思我見:關於台語文與台語文學

按:這是臉書裡某位朋友轉貼的新聞:蔣為文嗆可恥 黃春明激動想打人,因為部分朋友的發言我覺得有待商榷,乃一時興起,批哩啪啦寫了好幾段的意見。今彙整如下,以就教於諸君。


當初,胡適等人推動白話文學運動時,不是也有傳統人士以文言文的「既有優勢」瞧不起白話文學的偏見言論?請把上述的「白話文學」跟「文言文」改成「華文」與「台語文」,兩者的邏輯有什麼不同?

蔣為文的舉措偏激,也有明顯的意識型態,他的行為不當是該批評,但我認為不能否定他發揚「台語文書寫」的理念,理念無罪。我們常把自己既有的優勢視之為理所當然,尤其當別人的劣勢是因為自己的強勢所致時,我們也少有人能自覺地去尊重弱勢,反而常以弱勢者的「特殊需求」干擾了我們的「正常生活」而批評之。這種下意識的偏見,是我們該自警自省的。

「文學的關懷層面有沒有(or 要不要)關懷台灣」與「用台語文寫台語文學」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不宜混為一談。黃春明的憤怒是有道理的,因為蔣為文以「黃春明是台灣文學作家」的身份批評黃春明不使用台語文寫作根本沒道理,黃春明說了:「台語文在書寫與教育上有商榷之處,目前並沒有統一的版本」,這是工具的限制,與黃春明何干?文人創作,本就該以他拿手的工具為之才能達意,黃春明願意用華文書寫台灣文學,讓台灣文學得以在華文世界中佔有一席之地,蔣為文應該感謝他,而不是批評他。以黃春明的愛台之心,若能有統一的、好用的書寫工具,相信他也會願意創作「台語的台灣文學」。蔣為文應該戮力的,與其說是批評這些對台灣文學有貢獻的作家無法發揚台語文,不如好好想一想:在政府無意(or懈怠)發展台語文書寫的情況下,該有什麼具體的對策改變現狀?處境已經極端惡劣,還去把可能的同志化為敵人,蔣為文之舉,實屬不智。

相反的,台語文學的開創在工具的限制部分,政府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一如教育部努力歸整「一字多音」的語音統一工程,在尊重母與文化的理念下,教育部應投入更多經費研擬出一套便利的母語書寫系統,不管是台語、客語還是原住民語--------這是執政者的責任,不該是民眾的請求。目前台語文的書寫,在民間有好幾套的拼音方式,也有漢字書寫的體系(像KTV的台語歌詞字幕),在多頭馬車的情況下,對書面文學的創立、書面文化的開闢都是不利的。李斯的「書同文」凝聚了華人的文化意識,工具的價值可思過半,如果政府、台灣社會真的尊重族群文化、多元文化,這些「必要的投資」政府不應該吝嗇。畢竟,當初惡質的「國語政策」對母語語文、文化的傷害是很深的,其傷害不是以年計,而是以代計,如今應有的積極作為,只是為過去錯誤的政策補過而已,不是什麼恩惠。

我是中文老師,目前也看不懂所謂的「台語文」,華文仍是我思我寫最便利的工具,但我樂見母語文學的開花結果。因為文化的的生命在語文的血液裡面,文化的美感可以透過母語呈現,如果不通其語文,如何欣賞該文化?當我在台語的幽默中哈哈大笑時,我也知道我會在客語的幽默中鴨子聽雷。請為台灣珍貴的母語文化提供一個合理的發展空間吧!母語文化的壯大,不是為了取代華文的地盤或市場,也不是為了深化族群的裂痕(這一點,我就認為蔣為文的意識型態太過強烈了,縱使我與他的意識型態相近,我也認為他的態度不甚可取),而是讓有興趣的人可以透過具體的作品,體會不同文化風貌與內涵。我衷心期盼,身為優勢語族(我指的是書寫)的人,應該同情、體會弱勢語族的困境與需求,而不要粗率地、想當然爾地認為它們「因為小,所以無用」。

the end

【補述】
台語文的困境(現狀),請參看蔣為文的專訪:蔣為文:黃一再批評台語文 我才忍不住

(文摘)

「黃春明被嗆聲,並非第一次,」蔣為文說,黃春明前幾年南下參加「鹽分地帶文學營」活動時也發表相同論點,當時就曾被人嗆過 ,他發現這次演講題目充滿挑釁,才會報名參加,並事先準備大字報,原本並沒有拿出來,是後來受不了黃一再批評台語文,才忍不住表態。
「語文的推行,聽、說、讀、寫四樣都不可少;黃春明卻認為只要有聽、說,不必有讀、寫,這是不對的。」蔣為文說,黃春明是有名的作家,他對黃的作品也很肯定,但黃不是台語文專家,演講時卻對著那麼多聽眾傳達錯誤訊息。
黃春明認為因為台語文的版本太多,難以推行,蔣為文指這種說法本末倒置,就是因為台語文不受重視,才會有那麼多版本,像當初推行國語,也是花了很大的功夫,才訂出注音符號,如果台語文受重視,自然能夠有統一版本,推行更方便。

學生作品改寫:〈眼鏡〉


該怎麼看待得失?
視野,受限制了
世界,卻看清了

學生作品改寫:〈教堂〉


年復一年
演奏著相同的
幸福進行曲

當雙唇輕觸
連上帝也
笑了

學生作品改寫:〈面紙〉


等待著
靜靜地等待著
被拋棄的命運

學生作品改寫:〈簡訊〉


深夜裡,悄悄溜進我的房裡
微光隱隱閃動
——你來了
守候你,如
守候著信鴿

每一個字是一枚小小的火苗
臥房,暖了
心房,暖了……

學生作品改寫:〈時間〉




喜怒哀樂 悲歡離合
持續地放映……

放映師拿起膠捲
細細地審視 一張張
定格的永恆
【原作】
一樣的速率
一分一秒地侵蝕著人們的容顏
緩慢但卻真實的在流逝
無情,是它的本質

人類無法改變,也無從改變
只能在它的身體裡尋找那曾經真實存在於人生中的活力與熱情
簡評:以「電影」的意象呼應原作中對時間的思索:「流逝」與「曾經」

學生作品改寫:〈髮圈〉



壓住了青絲
卻阻止不了春風 撩撥
紛亂的相思
【原作】
細細
一條線
能捆住
多少煩惱?

學生作品改寫:〈捷運〉


「是歸人,還是過客?」
周而復始的軌道上
捷運列車反覆地思索著

學生作品改寫:〈種子〉


一個種子沈睡在土裡
——一即一切
數千個寒暑擠在密密麻麻的年輪裡
——一切即一

學生作品改寫:〈蚊子〉


打破夜的寧靜
是你追求的熱情
輕易地撩撥起
沈睡的靈魂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學生作品改寫:臉

按:學生以「臉」的意象描寫人從生到老到死的過程,立意、取材甚佳,唯下筆過於詳密,味道因而減色。乃取其「意」與「象」,改寫如下:

既然皺皺地來
也該皺皺地回去


而來去之間的
華麗色彩,如
年復一年的
花開花落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兒子語錄:我給你一個機會原諒我

兒子說出這句話,距今已經好一陣子了。忘了是那件事他惹到我,我餘忿未平,正等著他前來認錯(雖然我知道好面子的他絕不會乖乖就範......),不久,就看到他一臉倔強,心有不平的走過來:

「Daddy,我給你一個機會。」


「什麼機會?」


「原諒我......」


「原諒你什麼?」(快告訴我你犯的錯誤吧!這樣子我就知道你知錯了)


「不是原諒『你』,是原諒『我』。」


「我知道啊!你要『我』原諒『你』。可是,為什麼我要原諒你?是你犯錯耶!」


「所以我要給你一個機會。」


「什麼機會?」


「啊就是原諒我啊!」


「你講什麼啊?為什麼你犯錯我要原諒你?」(我突然覺得他不過來可能還比較好......)

「因為我有一點不對,所以我要給你一個機會。」(我猜我得針對他剛講的話玩「拼圖遊戲」了)

「你是說,你犯了錯(按:「有一點不對」----開什麼玩笑?),所以你給我一個機會原諒你?」

兒子一副「你終於聽懂了」的表情點點頭。

我仍然在生氣,但是卻不由得笑了出來----這是哪門子的邏輯啊!

當晚,我把這件事告訴老婆。老婆不愧是兒子的知己,馬上就知道兒子在想什麼:

哈哈哈~兒子你真是太聰明了!媽媽抱抱......」(兒子湊過去獲取他需要的母愛)


「先別管兒子聰不聰明。他這樣講你不覺得很欺負人嗎?」我仍然心有不平。


「你忘了?我們在教孩子時,不是有過約定:孩子還小,難免犯錯,所以在他們知錯、認錯之後,都會說:『這次我原諒你,但下次不可以這樣子喔!』?這小子還沒有辦法在一次次的犯錯經驗中培養起道德意識,卻先把我們的處理模式歸納出來了:犯錯後,父母都會原諒孩子的。這就是為什麼你兒子會說『我給你一個機會原諒我』的原因了。」


我轉頭看著趴在老婆身上的兒子,不禁又愛又氣地搖搖頭。


後記:



老婆看著我描述的父子對話,看得哈哈笑,但看完這po文後,她竟然說:「這件事你這樣寫我的想法是不對的。你這樣寫,我不覺得兒子有什麼值得稱道之處;以我對兒子的瞭解,兒子的想法應該是如此這般......」哇哩咧,同一件事居然有兩個解讀版本?!為忠於自己(A版)、也忠於老婆(B版),我把老婆的想法附在文後,以饗諸君。

B版之「老婆說」(未審定稿)


我們在教孩子時,除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之外,也要讓孩子知道,他的錯誤會影響和別人的關係。因此,我在孩子願意認錯之後,也要讓他知道:「因為我們愛你,所以即便我們很生氣,我們還是願意給你一個機會跟我道歉,這樣我就原諒你。」所以,兒子認為錯誤方的「道歉行為」對受害方而言是一種「需求」,雖然道歉行為是他極端不願意做的事情,但是基於「愛別人或者不想跟這個人關係出現僵局時,即便這個人的要求或行為他不滿意,他還是要忍住自己的憤怒,去答應或滿足這個人的要求」這個原則,他願意道歉,「給你一個機會原諒他」----這才是兒子「我給你一個機會原諒我」的真意!

地下道一景

夜涼了
一群寂寞窩在
狹長的地下道
無聲的起伏

滿牆的塗鴉
是寂寞的夢囈
扭曲而放肆著
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