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老婆的「循循善誘」教育法

兒子迷上武打動作片已經好一陣子了,從甄子丹的葉問,到李連杰的霍元甲,同樣的影片一看再看,動作欣賞之餘,進一步對劇情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近來已讓老婆快招架不住,不太願意他繼續看這幾部影片。

這種風靡行為,反映了兒子的英雄崇拜心態。沒辦法嘛!獅子座的個性,就是對強者的欣賞與認同。兩三年前,兒子迷的是蜘蛛人,居然迷到想把英文名字從父母給的Diego改成Spiderman;而現在,他獨佔「葉問」之名,玩起fighting game,他一定飾演葉問,其他人(主要是我)只能扮演日本人、葉天賜、梁壁......等對手角色。

昨晚在車上,兒子又興起該名的念頭,說他想改名叫葉問。女兒這時吐他槽:「霍元甲比較厲害啦!」

「不對!葉問比較厲害!」兒子反駁。

「是霍元甲才對!」

「不對!葉問才厲害!」

「不對......」

「Go-Go啊!family name是不能改的,你姓黃,不可以改成葉。所以你真要改名,只能叫黃問。」老婆看著兩小無意義的爭辯不是辦法,忍不住出手了。

「可是我還是想叫葉問,因為他很厲害。」兒子不改其英雄認同。

來不及聽他們爭辯出個結果,我停車去買杯驅寒的薑母茶;再上車時,老婆很得意地告訴我:「你兒子不想當葉問了。」

「喔?你是怎麼辦到的?那他想當誰?」我好奇了。

「他不想當葉問,他要當Diego第一......」老婆話還沒說完,兒子馬上讚聲:「對!我要當Diego第一!」

看著兒子得意的神色,老婆接著重述了兩人剛剛的對話:

「你喜歡葉問,是不是因為他很厲害?」

「對!」

「以前喜歡Spiderman是不是也一樣?」

「對!」

「可是你知道嗎?不管是Spiderman還是葉問,他們都是經過不斷的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讓自己變得很強大,可以做很多好事。你如果跟他們一樣努力,比如說,你想要練功夫,如果我們讓你學,你就很努力很努力的學習,讓自己的功夫變得很強,這樣你就是最厲害的人了呀!這時候,你就是不需要當葉問、或是當Spiderman了,因為你是最強的,你是Diego第一!」

老婆慧黠的笑一笑:「怎麼樣?我讓兒子的英雄崇拜情結導引到自我要求,佩服吧?」

我點點頭。幾秒鐘後,我說:「我幫你把今晚這段內容寫在網誌上吧!」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有人建議民進黨慈濟化

比利潘大大馬英九臉書粉絲超過40萬人,給綠營的警訊!一文中,有網友回應建議民進黨應該「慈濟化」,其用意在促使民進黨基層化、在地化,壯大自己的實力。其用心可感,但我覺得方向是錯的。一點淺見,回應如後:

*               *            *


其實,民進黨「慈濟化」若當作是一種壯大自己手段,我覺得也不容易:

1.證嚴上人沒有任期,所以可以維繫「慈善」的純度與持久度(雖然這也是慈濟的危機所在),民進黨黨主席能嗎?

2.印象中慈濟開始「爆」大,還在於四大志業中「文教」這一塊的優勢----尤其是擁有自己的媒體。民進黨有嗎?(這還違反民進黨「政黨不得經營媒體」的立場呢!)

3.「慈善」需要的道德純度相當高,才能維繫民意支持度於不墜,稍有污點曝光,公信力就會大打折扣。連慈濟本身都已經有質疑的聲浪了,(參見臉書「你不知道的慈濟~這才是真相~『慈濟』到底在想什麼?」一文),民進黨避得開這個挑戰嗎?

西方不是沒有宗教文明,但卻發展出「政教分離」的民主制度,箇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慈善是好事,善人多也是好事,但是政治涉及的「權、利」分配是太大的誘惑,對人性還是嚴苛一點、想點有用的制度予以規範、節制,我認為才是正途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衝突與解決

就在剛剛,家裡有一場小小的風暴。

晚起的我剛晾完衣服,在客廳的兩個小孩各做各的事,互不搭理:弟弟在玩玩具,姊姊拿著筆不知在寫些什麼。我才在想兩個小孩怎麼那麼乖,女兒就先開了口:「我們在吵架。弟弟把我新買的玩具車刮壞了。」兒子也不吭聲,自己躲進房間,說要喝牛奶。

老婆這時發揮她循循善誘的本事,先對兒子開導:「為什麼把姊姊的玩具刮壞?」

「因為......我不想還給她。」兒子說。

「那是姊姊的玩具耶!不想還給她,就可以把它刮壞嗎?那如果別人不想把玩具還給你,可不可以也把你的玩具刮壞?」

「嗯......不可以。」

「所以這件事是誰的錯?」

「是我的錯。」兒子認罪了。

「好,那你去想辦法讓姊姊原諒你」老婆出招了——我嚇了一跳,也好奇兒子會怎樣「想辦法」。

兒子沈默了好久,在房間動都沒動。終於,他決定到客廳去,卻離姊姊老遠,看似正在「想辦法」。

「喂!當人家老爸的就只想在旁邊看好戲?」老婆不滿了。我湊到女兒身旁,輕聲的說:「你要怎樣才會原諒弟弟?」

女兒還沒開口,弟弟已經拿了昨天外公買的新玩具過來,擺在姊姊面前:「姊姊,這是阿公買的新玩具,給你看,你不要生氣了喔!」話才說完,又躲得遠遠的,觀察姊姊的反應。

這就是你想的「辦法」?兒子你也太「天才」了吧!我忍住笑,轉頭看著女兒。女兒想了想,說:「我希望弟弟從今以後不要碰我的新玩具,這樣我才要原諒他。」

「好,那我去跟弟弟說。」女兒點點頭,一滴淚珠滾了下來——原來女兒壓抑了心中的委屈至斯啊!(心疼中)

「弟弟過來!」我說。兒子小心翼翼地走過來:「姊姊說你不可以再碰她的玩具車,她才要原諒你。你做的到嗎?」

兒子這時陷入了兩難:他真的很想玩姊姊的玩具,不然也不會有那麼激烈的行為;可是他又很想姊姊原諒他,不然以後就沒人陪他玩、少一個人疼他了。他支支吾吾做不了決定,我出聲逼他:「喂!你不可以在碰姊姊的玩具車,可不可以做到?」

「好啦!我不碰姊姊的玩具車。」兒子屈服了,手裡下意識地玩弄著玩具車的包裝盒。「盒子也不可以碰!那是我要裝玩具車用的,我要好好保護我的玩具。」女兒又開出新的條件,兒子只好放下包裝盒,等待著姊姊的原諒。

女兒小心翼翼地把略微受損的玩具車收進包裝盒,回過頭笑著對他弟弟講:「我們一起玩吧!」兒子這才放下歉疚與忐忑,開開心心地和姊姊玩在一起。一場風暴終於雨過天青。


後記

我後來撿到女兒在衝突時寫的字條,內容是這樣的:

Dear diego:
Don't think everytime beacuse you're little,smart,cute,funny and everybody loves you,
so ttat you can be bad.

女兒選擇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弟弟的真實感受,以避開跟他之間的衝突。這個方式對他弟弟當然是無效的,因為他根本還不識字;不過我把這張字條給我老婆看,她倒是很鼓勵女兒,對她說:「妳這樣做很好。我們知道妳心裡真正的感受,才會知道要怎麼幫妳。」女兒點點頭。她實在是太打從心底信服這個老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