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評論:又一個「談」品格的

教部:品格教育 列重點【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主任秘書潘文忠昨晚指出,提高公民素養,品格教育,大家都期待,也是教育部施政的重點之一。他也表示,孩子會透過各方面學習,除了學校教育要努力,希望社會也能給孩子正向的學習環境。

對於院士會議的建議,潘文忠表示,教育部未來可再研究如何落實,且擴展到社會學習。

潘文忠表示,剛上任的教育部長鄭瑞城日前曾跟媒體說,教育部在古代是禮部,他的施政藍圖中,除要建構優質的教育環境,還要培養自我實現的高素質現代國民及世界公民。

潘文忠說,鄭瑞城將服務學習、品德教育及美學教育,列為重點,希望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

潘文忠指出,中小學的課綱中,品德教育也是一大重點,學校也透過各種活動,落實品德教育,並加強人文教育,院士提出的建議,正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

但他也說,孩童、青少年學習不限學校,還有家庭和社會,而相關人員如師長、父母等的身教和言教,也都很重要,同時希望社會也要提供孩子好榜樣。【2008/07/03 聯合報】

評論:

龍應台曾寫了
今天的這一課:品格引起諸多討論。坦白講,「品格」這個主題已經被講到爛了,中國自古以來的道德文章哪裡少了?然而自古以來的「偽道德」難道有少過嗎?這個主題缺的不是口號、教條,缺的是環境、典範!

為什麼在君主專制年代,有眼光的文人(像金聖歎)不再偏執四書五經、詩詞歌賦,而重視小說戲曲的社會功能?很簡單,小說戲曲的「故事性」具體化了抽象的道德原則與規訓,讓知識水平不高的普羅百姓可因景仰故事裡的人物而效法其作為。談品格教育,尤其是孩童、青少年階段的品格教育,給孩子足堪效法的典範、珍視難得的典範比什麼都重要!以台灣現在的環境看,這一點卻是比什麼都難:

一、檯面上的公眾人物,上演的十之八九都是爾虞我詐、口是心非的連續劇,在意形象的還稱得上是上焉者,遑論等而下之的無恥無賴之輩!孩子要尋得典範,難矣!

二、台灣的媒體向來唯我獨尊,公眾人物莫不以做好媒體公關為生存之道,因此也養大了媒體這隻怪獸,隨意臧否、翻雲覆雨而不以為非。在這種環境下,縱使有好的典範,也難在如此惡質的傳媒環境中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對待。縱使聖如周公,當年也有「恐懼流言日」的困窘,想像一下,如果周公生於當世,恐怕會氣得想自殺。

所以「落實品格教育」方法上不難,問題是,大人們做的到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