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又一次與學生的深度對談了,真開心!依照慣例,我把人名善意隱去,部分無關宏旨的內容也略去,希望可以提供年輕朋友一些省思。
PS1:文末
Miss 謝提到喜歡論孟,喜極而泣啊!
PS2:
我竭誠歡迎教過的學生跟我分享人生經驗、交換心得。這樣的回饋,比任何東西更讓我開心!
* * *
Miss 謝
老師, 看來你使用fb的頻率很高
Hwang
哈哈哈~沒錯
(中略)
Miss 謝
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 你要聽嗎
Hwang
請說
Miss 謝
東西方教育方式真的大不同
Hwang
你是去那邊遊學嗎?否則何以有此感觸?
Miss 謝
我寄宿家庭裡 有一個兩歲多的娃兒
是的 我來這邊讀書
Hwang
繼續說
Miss 謝
首先 他們給女兒刀叉吃飯(當然是適合小孩的) 但是在台灣 我只看過父母餵孩子(甚至那孩子已五六歲)
Hwang
恩
Miss 謝
她當然吃得很差 東西落得滿地 我有幾次衝動叫她不要"玩食物" 可是我突然制止自己 不應該只是因為文化的不同而造成這差異 也許是我們對教育本質的看法本來就大不同
Hwang
你的自制是對的。請繼續
Miss 謝
可是教育又並沒有對錯 也沒有一定衡量地標準 教育是一陣風 本來就無影也無蹤 可是樹葉還是被吹動的
我想我雖在台灣生長 但是思想卻偏向西方(因為從小就有機會接觸一些外國人) 可是我卻看到越來越多台灣小孩失去自主的能力
他們被餵養習慣了 我感到有點可惜 這也許不是我們教育上的缺點 但我認為是種疏忽
Hwang
你客氣了,這不是疏忽,而是「缺點」。
Miss 謝
我講完了 我原本要打出文章的
喔 是嗎?
Hwang
你讀過陳之藩的「哲學家皇帝」吧?
Miss 謝
沒有 我學識淺薄
有關柏拉圖嗎?
Hwang
不是。他講的是去美國留學的所見所聞
Miss 謝
喔 是嗎 我回國時想借來看
Hwang
我先講重點:西方的教育,重點在培養「獨立的人格」,所以,凡是能達此目的的教養方式,都會是他們的教育重點。
不只美國,你去翻幾本關於芬蘭的教育,其實也會提到類似的教育方式。
Miss 謝
我了解
Hwang
印象中有本書還這樣說,芬蘭人會把娃娃車放在街頭排排站,然後大人在旁邊自己聊天。目的是要讓孩子適應芬蘭的氣候環境,目的還是獨立性的培養。
但華人沒有這個觀念。
華人是從社群(家族)的角度做教育思考。
所以重視的是「人際網絡中的角色扮演」
儒家的倫理道德,基本上就是建立在「關係」中的道德思想
Miss 謝
我有點困惑 我們總說 "家族" 可是實際上我們不比想像中更重視它呀
Hwang
在這種觀念下,每個人被教養的目的是為群體服務----不管是大群體(國家社會)還是小群體(家庭)
你的問題很好。在工商業發達之後,傳統的家族勢力已經式微,這是事實。
尤其是沒有龐大資源以維繫家族向心力的家族
像我的家族就是
不過,觀念的改變不會那麼快
我們不看重家「族」,但還是看重家「庭」
而且,對私人關係的看重,也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態度有別於西方
過去是把孩子當作養老本,所以看重孩子的教育(光耀門楣)
Miss 謝
你說我們為群體服務著 我不想掃興 可是有太多的人是不能適應社會的 什麼叫"庭"只指一代嗎?
28Hwang
現在是基於對孩子的私情,捨不得孩子受苦,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好的社會地位與經濟能力,所以也是極力呵護、栽培孩子
我先把論點說完再回答你的問題。
Miss 謝
是
Hwang
待會如果我岔斷你的話,你也要適時提醒我
因此,我們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在「意識」上是不夠的。
我現在回答你的問題。
1.「對社會的不適應」跟「教養為社會服務」是兩回事,我不知你的問題重點在哪?
2.家「庭」一詞,只是側重在目前的「小家庭」結構,沒有別的意思。
Miss 謝
你提到為社群服務 可是我第一個聯想到地是 我們並不融入群體 也許是不容易 但更多的是不願意
Hwang
續2.,我強調的是,即使沒有過去大家族的結構,對家庭「關係」的看重還是華人社會的價值特色。
Miss 謝
第二個問題我得到答案了
我多少能理解
Hwang
我繼續回答你的1.。
群體的融入是一件大工程,每個人切入的時機、位置不一樣,學到的、乃至於日後的人生歷程會有很大的不同。
社會這個大群體,是很複雜的人際網絡,裡面有利害、情感的糾葛,唯有進入了,才是學習的開端。
在學校裡,說是具體而微,但比起外面的世界,他還是單純太多。
因此,你想在我這裡學點社會經驗,我是很難提供的,因為我待的環境都跟文教有關。
我可以提供你價值觀,但就算你接受了,也必須接受社會的淬鍊,搞不好入社會後你就會覺得我講的是狗屁了
Miss 謝
我並不是要向你學這樣的社會經驗
這是種體悟 一種迷惑 一種學習
Hwang
你說你進入的意願不高,我想與這個環境跟我們的原生本質差異太大有關。
對!你會這樣想很好
Miss 謝
進入?
Hwang
應該是「融入」
「 可是我第一個聯想到地是 我們並不融入群體 也許是不容易 但更多的是不願意」
這是你剛剛的話
Miss 謝
是的 但我並不是指我 我願意以我的好奇心去融入任何群體(但不是會傷害我的 當然)
Hwang
成長是免不了要受點傷的。重要的是療傷止痛的速度要快。
有一句話我想對你說。
Miss 謝
請
Hwang
「在融入任何群體時,要隨時省視自我的存在。」
就這句話。
社會是個大染缸,有太多人在社會的生存競爭壓力下被「異化」了,可惜,也可悲。
Miss 謝
我必須說這是很好的警惕 在溫哥華這個城市待了幾天後 我找到了我個人最大的缺點 我花了很多時間隱藏它 花了很多時間找尋它 花了更多時間面對它
Hwang
「它」是?
Miss 謝
我太急著找尋自己的位置
Hwang
哪些層面的位置?
生存領域?自我認知?
或其他?
Miss 謝
自我認知
我以為只要融入群體 或在別人眼中 口中看到自己 就能定位好自己真正的位置
Hwang
恩
然後呢?
Miss 謝
可是我卻一直忽略 我看到的自己是被定位在別人的世界裡 我看不到自己 我忘了要隨時省察自己的存在
Hwang
你察覺的比我當年還早。
Miss 謝
我總跟著別人走 跟著別人給的情感走 我雖然一直問我自己要什麼 但我最後卻發現 別人的聲音始終蓋掉我的
Hwang
我是到了大學才漸漸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擺脫他花了更久的時間,
Hwang
很深刻、真切的體察喔!
非常棒!
這個在佛教的觀點,叫「積習」、叫「業」
擺脫雖困難,但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解決問題的開端。
你已經踏出第一步了,而且是非常紮實的第一步!值得恭喜!
Miss 謝
無法了解自己真正的位置這個問題很大
我還需要更多時間思考 去學習 但起碼我知道我的癥結點在哪
Hwang
其實對應著開頭你對教育的感觸,你正在「獨立」了喔!
Miss 謝
哈 這一次我真的笑出來了
Hwang
值得笑!值得笑!我也為你大笑三聲:哈~哈~哈~
Miss 謝
謝謝 那今天論點到此結束了 (下台一鞠躬)
(中略)
Miss 謝
btw, 其實我後來發現我很喜歡論孟(我還是能看懂中文字的) 我原本出國時要帶一本 可是它太重了 所以我就帶有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還有其他哲學家綜合起來的英文原文 那輕多了 就像真正的思想一樣
謝謝 我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