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用一張圖說明神的恩典


 用一張圖說明神的恩典。


如果海水是從上澆灌而來的,那麼圖中淹水的順序是丙→乙→丁→甲。

如果神的恩典是海水,順序也是一樣,因為所處的位置越低,人生的苦難就越多,對神恩典的需求也就越迫切。

這就是為什麼主耶穌總是接近苦難、殘缺、犯罪的人。

也就是為什麼有錢人、高學歷者...越不容易接受福音的原因。
***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9:12-13)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轉貼:<開放代孕:國有子宮,權貴盛宴>

開放代孕:國有子宮,權貴盛宴

我反對代孕立法,是因為這最終會成為殘害弱勢者的惡法。會去當代理孕母的人,不是社經弱勢,就是文化弱勢。

而這樣的弱勢,極有可能在無知與缺錢的情況下,「被自願」成為代理孕母,合法的被剝削身體、摧殘心靈。而需求端在「一切合法、銀貨兩訖」的條件滿足下,解除了對代孕端的照顧、療癒與道德責任,就可以開開心心地享受「合法付出應有成本」的成果。
這就是我認為「將身體器官工具化、甚至產業化」要特別慎重的原因。
作者此文內容更精彩深入,大推。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自由的靈魂:屈原

上<漁父>這一課,很難不被漁父的智慧打動:「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尤其當你面臨如屈原般「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以致於「被放」的處境時。

如果與世界妥協一點點(淈泥揚波、餔糟醊醨),人生境遇就可以改善,我為什麼不要?
我們常會定睛在屈原「被放」的苦楚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箇中的孤獨與不被理解,太苦。
所以我們想逃,想解脫。而漁父的「智慧」,只需要付出一點點「妥協」的代價就能達到目的,很難不吸引人。
但是妥協後,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付出的代價,真的就只是「一點點」嗎?
從屈原的人生看,若執行漁父「妥協」的處世之道,他可以回到朝廷,可以繼續盡忠於楚王,可以回復官職。沒錯,這一切都是屈原想要的,但這一切「想要」必須有一個無可交易的前提:「進不隱賢,必以其道」,否則,免談。
因為一旦接受了「妥協」,重回朝廷的屈原將不再是自己,而會是親秦派小人靳尚、令尹子蘭等的爪牙,他所效忠的與其說是「楚王」,不如說是背後掌控楚王的「親秦派」。
這樣重回楚國朝廷有何意義?而屈原賠上的代價,是「自己」。所以「一點點的妥協」,真的是「所得大於所失」嗎?
更麻煩的是,這會是一條不歸路,因為你質押出去的人格,你再也取不回來:你將永遠被「質押當下」所認可的「價值規準」所套牢,你會永久失去為自己人格「定價」的權力(如果人格可以定價的話)。
這樣的屈原,就算帶著「三閭大夫」的頭銜,也許依然會一個人「行吟澤畔」吧!只不過憂思的對象換成了「自己」。
所以,屈原憔悴枯槁、看似頑固的表象下,其實擁有一個自由的靈魂。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可以做什麼」,而是你「可以不做什麼」。屈原當然懂漁父說的處世之道,但他就是做不到——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他的信仰價值不允許。所以,拒絕。
而身為基督徒,我在屈原身上看到主內肢體「分別為聖、渴慕聖潔」該有的形象。真正的基督徒,該擁有、也擁有像屈原一樣的,自由的靈魂。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轉貼:不要再讓任何人打小孩了,包括你自己

不要再讓任何人打小孩了,包括你自己

好文推薦!這是一篇關於「身體邊界」的文章。

我覺得文章裡很重要的提醒是:我們都很怕自家孩子被外界暴力對待,但我們卻會在自己家裡用體罰的方式管教小孩。這裡面涉及一個迷思:我們對自己過度信任,相信自己的「管教」絕不會傷害到小孩;而對陌生的外界充滿恐懼,恐懼外界傷害了自己的小孩。
因為我們真的愛孩子,所以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拿捏好分寸,但不信任外人可以做到。但問題是:孩子身體的感受比較真實,還是我們自己的主觀認知比較正確?
拿鞭子的手不會痛,挨打的皮肉才會痛。
文章告訴我們:「打小孩就是打掉孩子的身體界線,打掉了他們對自己身體的感覺,打壞了他們對家長的信任。」
孩子對身體是有感覺的,但對於身體感覺的「認知」,卻是從「社會學習」而來的。如果孩子在家裡被體罰習得的認知是「這是管教」,那麼日後遇到「以管教為名義的暴力對待」,孩子就會失去辨識與警覺,因為這在過去\家庭經驗是「正常、應當」的。
與各位分享此文,盼望每一個孩子們可以在父母的教養下,都有清楚明確的身體界線認知,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幫助到別人,不被各種赤裸或包裝過的暴力對待。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流星

星星仍然閃爍
仍然銀亮如河

我的目光隨著流星而下
夜幕上 一點比暗更暗的黑洞
一道不著痕跡的傷痕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關於「專擅而霸道」的愛

昨天我對自閉兒小鴿子「對家人的愛」,用了「專擅而霸道」這麼強烈的字眼去描述,很精準,卻也容易引起誤會:這個世界有些愛也是「專擅而霸道」啊!(例如:恐怖情人)難道鴿子的愛與這些愛一樣嗎?如果是,為什麼感覺差那麼多?

就「專擅而霸道」的表象而言,看起來的確相同,但鴿子與世界裡那些「專擅而霸道的愛」有兩點不一樣:滿足感與安全感——這兩點,決定了兩者有本質性的不同。

世界裡的愛,當需要以「專擅而霸道」的形式為之時,往往反映的是當事人對愛的匱乏與不安。因為匱乏,所以需索無度;因為不安,所以緊迫盯人。於是猜疑與憂懼成了愛的黑影,抖不掉也甩不脫。

而鴿子的「專擅而霸道」,則是來自於「自我世界的緩慢擴張」:從自己(1)、父子(2)到家人(5),他對家人的愛,自帶一種「愛人如己」的特質。

另一方面,鴿子從小時候起,美意跟我就有「優先關顧鴿子內心、情緒」的教養共識,寧可學習沒做好,也不讓鴿子的情緒爆掉,所以鴿子在我們的羽翼下,可以放心、甚至放任的做自己。而我們這樣的教養模式,也影響了哥哥姐姐用相同的心態,去疼愛這個自閉的小弟弟。

所以,在愛「無虞匱乏」的情況下,鴿子的「安全感」十足,他「相信」只要他想要、他需要的,家人就「一定」會幫他做到。所以鴿子對家人的愛,就會浮現這種「專擅而霸道」的表象:他愛你,就愛你到底。

這就是神透過小鴿子給我的啟示:在關係中,在穩定的關係中,在充滿愛而穩定的關係中,專擅而霸道,其實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愛的表現。而我之於神,所缺乏的、需要的,就是這樣的「點火」,一如保羅說的:「我們若果癲狂,是為神。」(林後5:13)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專注於特兒單純的心,我,會看到什麼?

特兒在常人眼中的「單蠢」(簡單又愚蠢),在神眼裡,是美好的「單純」,但是我看得到嗎?若我看不到,是否是因為我「不夠花時間、心思」去看呢?

然而,就算我願意花時間去看,若我只是把特兒當作「觀察的對象」,我能夠「看見」嗎?

10/3那天,我家鴿子用「數學」教會我何謂「家人」:可以5+0,可以3+2,就是不能4+1。

鴿子的「家人」認知,從1(自己)到2(+我),再到5(+媽媽、姐姐、哥哥),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等到所有人都成為「家人」後,只要家人一起出門,他便像牧羊犬一樣隨時點名,一個都不能少。

偶爾我們有誰臨時離開、未事先告知鴿子,鴿子就會委屈的掉淚,並用剛學會的電影「腦筋急轉彎」的模式「指指腦袋」:這裡現在是sadness ,joy 不在了。

於是我們被迫互相提醒:誰要先離開,都得先跟鴿子報備,不然不准走。

這是鴿子新的固著,我們家新的羈絆,也是新的幸福。

鴿子的愛專擅而霸道,所以,很純粹。雖然生活難免有點兒不便,但因為疼愛鴿子,所以沒有人把鴿子的固著視為負擔,反而很享受這份「專擅與霸道」。

然而就在10/3這一天,鴿子「進化」了。

趁著無風無雨的颱風假,我們「事先告知」鴿子:哥哥要在家讀書,我跟媽媽、姐姐帶你去蓋印章(台中北屯廍子地區的萬聖節聯合社區活動)。鴿子同意了,但才踏出門口,鴿子就眼淚滾落,頻頻用手拭淚。無奈之下,我們只好進屋裡去,想想該如何說服鴿子讓哥哥在家讀書。

哥哥疼愛的抱抱鴿子,媽媽突然說:「鴿子,我跟爸爸帶你去蓋印章,讓姐姐陪哥哥好不好?」鴿子居然同意了!

我們非常震驚:家人一個都不能少的鴿子,為什麼願意接受三個人出門?我們彼此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哥哥一個人在家會孤單,所以如果有姐姐可以陪哥哥,那麼「少2人」出門,沒有人會落單,也是可以的。

可以5+0,,可以3+2,就是不能4+1。是家人,就不能有人落單——這是鴿子昨天教會我的事情。

要專注於特兒的單純,我必須與他相處、與他互動,努力地理解他,這樣才能真正的認識他。鴿子不是我「觀察的對象」,他是我的「愛子」。

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有誰在意?>

我跌倒了,在上課之前。

那時我剛離開辦公室、踏上往四樓的樓梯(注),在轉彎平台前左腳不慎絆到台階,於是往前撲倒在平台上。旁邊有學生路過,剛剛在樓梯錯肩而過的衛生組長趕忙回身,關切我的狀況。我迅速起身,自評跌倒時以手撐住並無大礙,便回以「謝謝,我沒事。」就繼續往任課班級移動。

在路途中,我突然想起跌倒時身旁的學生們。

「他們有關心我跌倒嗎?」
「他們會在心裡嘲笑嗎?」
「他們會知道我是誰嗎?」
「他們會......」

我心裡轉了幾個念頭,但在那短短兩秒鐘的時間,其實我根本沒有察覺這些學生在幹嘛。我連有幾個學生都不知道,他們只是模糊印象中的幾件紫色運動校服。

但我還是想起這群學生的存在,好奇他們會怎麼想。

再進一步想:「他們會『在意』剛剛看見的事嗎?」衛生組長迅速回頭過來關心,他自然是「在意」的,但我沒事離開後,這件事他還會放在心裡「在意」嗎?

至於學生,完全來不及對我的跌倒做出反應,那麼這件事會留在他們心裡多久?就算可以「留下」一段時間,學生們會真的「在意」這件事嗎?
我把自己代入組長、學生的角色,得出的結論是:「人沒事就好,我不會在意」。

可是我還是花了一點時間思考這些問題。

我想,我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形象」。畢竟老師在校園跌倒可不是常見的事,而身為當事人,這感覺蠻尷尬的——是的,尷尬,一個我不喜歡,所以想從這起事件中「別人的記憶裡」清除掉的「感覺」。

然而我得出的最終結論是「沒有誰會真的在意」,那麼,我何必對「清除別人的事件記憶」抱有執念呢?

雖然不是「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這種情境,但我想,我的情境裡也許根本就沒有「尷尬」這兩個字。

注:後來我一路走上五樓,抬頭看到班級牌,才意識到我這節課的上課教室在二樓......唉,果然是禍不單行啊!

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回答莊弟兄提問

○○弟兄:
你問的是一個神學問題,我不敢自己亂解,我把我查到的解經資料給你看:

1.憑著我們的天然本性,實在很難彼此接納,因為我們對道理的看法、自己心裏所喜悅的事,都有很大的差異,但基督耶穌的榜樣,叫我們能不求自己的喜悅,能放下一切,而彼此接納。(黃迦勒聖經注釋)

2.你們要彼此接納。接納其它基督徒要在心中,也在家中。若領受保羅的勸勉,而效法基督的榜樣,這樣的接納將是毫無保留的;因著祂子民彼此以愛心與慈憐相待,神就將得著榮耀。「保羅心目中特別關心的,可能是猶太信徒能與外邦信徒毫無保留的彼此相交」;當然,他的關心不會只局限在這個範圍。(《丁道爾聖經注釋》)

3.基督徒可以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但更應該在愛心中接納和自己不同的人,這樣才是效法基督。(《啟導本聖經註釋》)

4.如同基督爱我们这些罪人,代替我们担当罪的重担,且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神人之间的和睦。圣徒也当逾越社会的制约,与悲者同悲,担代弟兄的软弱,以此将荣耀归给神。(精讀本聖經注釋)

5.我们互相接纳,并不是基于宗派的联系、灵命的成熟程度或社会地位。我们接纳那些蒙基督接纳的人,使荣耀归与神。(馬唐納注釋)

綜合來看,羅15:7這節經文的核心不在「誰與誰彼此接納」,而在「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這一句。基督是我們的榜樣,因為祂基於「愛」,接納了得罪祂的世人。所以,不管是信徒之間的彼此接納,還是猶太人與外邦人、甚至單單是與自己不同的其他人,都要學習基督的樣式,彼此接納,也就是彼此相愛。而我覺得,可以從自己在乎的對象(ex:家人)做起。

你有兩個特兒,他們都需要父母的愛。如果給孩子的愛不夠,他們內心的匱乏感會驅使他們去討拍、討愛,如果討不到,就會變成「搗蛋以引起關注」的方式來討愛,等到關係成了這種模式,要彼此接納就困難了。

我們家裡,每個人都給小鴿子超額過量的愛,因為我們彼此接納。而他在愛中有安全感,現在也就比較不會黏著大人,我們反而得到珍貴的喘息時間。想想小鴿子在3歲前,我被他黏著、操到每天睡眠不足,真是苦不堪言,但我們夫妻彼此勸勉,努力熬過那個階段,現在的鴿子順服又療癒,照顧起來輕鬆許多,這都是學習神愛人的樣式所致。我希望有一天,你的兩個小孩也可以和你有這樣的關係與感情品質。

共勉之。

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回答莊弟兄提問

○○弟兄:
在愛裡,很難講究公平。而我們常因為感覺「不公平」而心生不平,因而生氣。
不過,馬太福音20章這個故事,你一定聽過: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

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 「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

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

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

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太 20:1-14)

雖然耶穌這個比喻不是在講「公平」,但葡萄園工人的「心態」卻很有啟發性:清早的工人對勞動所得竟與酉初(下午五點多)才加入的工人相同,心生埋怨。從勞動量看,似乎埋怨合理;但每一個工人加入葡萄園的工作,都是自己與家主的「約定」,家主按照約定付款。沒有不公,所以工人的埋怨,是不合理的。

以前有一個牧師跟我說過,在牧養的工作中,常常要面對一些無理的對待,有時他也會生氣,但只要想到神都饒恕曾經為非作歹的他了,他為什麼不能饒恕對方?於是就放下怒氣了。這不是一個「道理」,是這位牧師真切深刻地「經歷過」被神饒恕、被神赦免的滋味,所以他反過來憐憫那些尚未被赦免、仍被罪捆綁的生命,也願意幫助他們認罪悔改,接受主。

單親教養是一條辛苦的道理,只靠自己燃燒生命,很快就會走到盡頭。你需要有神的愛做為供應,要在生活中看到神的美意,這條路才能走得穩妥,甚至樂在其中----我的家人,現在都「以小鴿子的快樂為快樂」。希望有一天,你也能「以孩子的快樂為快樂」。

回答莊弟兄提問

○○弟兄:
你說的不錯,「造女人幫助男人」的確是神的旨意,但那是亞當夏娃「尚未犯罪」時的狀況。當亞當夏娃犯罪後,男女之間的關係就破裂了:男人怪罪女人讓他違背神的命令,而女人怪罪蛇的引誘。也就是說,只要人的罪性還在,人就會自私的只為自己打算、只求自己脫罪。

所以,人在關係中看到對方的錯時,不要忘了反省「自己」是否也未善盡本分。聖經的確說「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以弗所書 5:22-23),但後面的經文是「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 以弗所書 5:25)身為弟兄的你,為妻子「捨己」了嗎?----不是「自認為我有犧牲了哪些哪些」叫做捨己,是像主耶穌一樣「無罪的為有罪的付上贖價」。

檢討別人很容易,但光檢討別人無法改善關係,只有彼此「看對方高過自己」,關係才有改善的可能性。我自己也是罪人,也沒辦法做到主耶穌的捨己,但我願意為此努力,因為我相信神會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我可能會說錯話,但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祂的話語絕不廢去,祂的應許永不落空。

這樣的神值得你信靠,也值得你放下自己,讓祂掌權,破碎你的老我,成為新造的人----也許此刻的「破碎」,是神在重塑你的過程呢!

共勉之。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回答莊弟兄提問

○○弟兄:
我先把你的問題加上標點,比較好說明:

Q:要如何問妻:「為何現今世上女生要同時和多位認識?」

讓我先來分析一下你的問題:

「為何現今世上女生要同時和多位認識?」這個問句,是一個客觀問題,但你並不是真想知道「現今世上女生」為什麼會這樣;你真正想知道的,是「前妻」為什麼要這樣,不然你不會問「要如何問妻」這個問題。

基於以上的分析,其實你只是用「客觀問題」去包裝了「對前妻的質疑」,你這樣去「詢問」她,她會聽不出來你是在「質問、定罪」她嗎?

當你心中對她還有「定罪」之想時,你們的關係就不可能恢復,因為你預設了「前妻向你認錯\認罪」為前提。你可能認為這很合理,但其實有兩個面向你沒有注意到:

1.認罪是一種「自我否定」的行為,如果沒有極強的動機,人內心的「自我保護機制」會讓人抗拒「向人認罪」,因為一旦認罪,彼此在關係中的位階就失衡了:你在上,而前妻在下。這會是你們關係重建的樣態,你認為她會同意、會願意嗎?

2.一個巴掌拍不響,你有沒有想過:你在婚姻中是否也犯了錯,致使前妻棄你而去?如果你自己也有些問題讓前妻忍無可忍,那麼單方面處理前妻「同時和多位認識」的問題,你們的關係就能恢復嗎?我覺得不能。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神作我們夫妻關係的中保。從自己的角度看夫妻關係,很容易發現對方的錯誤,但看不見自己的錯誤,因為就算對方提出來,我們也會去抗辯、去合理化某些對方對自己的指責,因為我們同樣有這樣的「自我保護機制」。唯有面對權柄、位階高於我們的神,我們才能夠坦然、甘願的認罪——是夫妻各自向神「認自己的罪」,不是向神「指責對方的罪」。認罪悔改,從來都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

只有發現自己的虧欠,才是修補彼此關係的起點,若執著於對方對不起自己,那麼這一點執著與放不下,將成為彼此關係中永遠的高牆。讓我為你禱告:

主耶穌,感謝你為我捨身,讓我看見無罪的為有罪的付上代價,原來是因為愛。是的主,神就是愛,因為愛,所以你對世人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且永不止息。

主啊,○○弟兄目前處境艱難,夫妻離婚,又需要照顧兩位特兒,負擔非常的重。求主觸摸○○弟兄的心,讓他與你更靠近,讓他看見、也經歷你的慈愛,讓他受感、明白這是我們罪人不配得的恩典,因為你為我們所做的,是贖罪,不是怪罪。

主啊,求你憐憫世人的能力有限,求主給○○弟兄加添能力,讓他在承受前妻背棄的痛苦中,能學習你的樣式,依靠你去擔當痛苦,也憑藉你得著安慰,更相信你會在他們夫妻間的關係同時動工,讓他們夫妻倆都能在仰望主、懇求主的認罪悔改中,承認自己的不是,彼此饒恕,因為你教導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主啊,只有彼此饒恕,才能有傷無痛的重新恢復彼此的關係,而恢復後的關係,更美、更珍惜。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回答莊弟兄(關於自薦表)

○○弟兄:
你會覺得「太低,不會上」,我推測,應該是你自己覺得「內容空洞,缺乏說服力」。如果是這一點,那無解。

我說「就文字程度而言,這樣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修改」,指的是文字很通順。身為國文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文主要處理的是這一塊,我不會去動學生的內容,只會給「內容貧乏、內容平實、內容精彩」這樣的評語。很不幸的是,我覺得你的內容是「空洞」的。

我先檢討一下你的自薦文:

1.「雖然我並非文字專業背景出身」,這話你很誠實,但你就需要展現「文字水準」去說服公司。從你給我的自薦文看,我認為這部份你是過關的。

2.我不熟悉你過去的職場背景,所以你說「我具備強大的創意、數位行銷技巧及內容規劃能力」,這樣的「經驗」從何而來?我看不到佐證資料。

3.「過去三年的經歷中,我負責過影片製作、數位廣告、社群行銷等工作」,這一樣需要提出佐證資料,但我沒看到。

4.「我對於撰寫新聞稿與公關媒體合作充滿學習的熱忱,並透過各類專業書籍及線上課程持續提升我的文字表達能力」這樣的表達很中肯,以「有心學習」去彌補「非文字專業背景出身」的缺陷,可以淡化對此缺陷的負面感受。

第2、3.點涉及的是「具體的經驗值」,我看不到佐證資料,所以單就自薦文來說,我會得到「內容空洞」的印象。這部份,你自己要去充實內容,我幫不上忙。

第1、4.點則讓我有一個擔憂:如果連「我認為通順」的文字你都覺得「太低」,而你與我在line裡對話的文字,其品質又在自薦文之下(文句不夠通順、標點符號不會用),那麼你希望我將你的自薦文修改得「更好」,便是一個不合理的期待。撇開我對你的職場經驗陌生(涉及內容部份)不說,假設我將你的自薦文改的極有文采,你在面試那一關能過得了關嗎?(其實我會懷疑,你寫的自薦文是AI代筆的)

我不清楚你的專業背景,我只能從跟你的互動中看出,文字工作並不適合你。當然啦,若你文中所言「具備強大的創意、數位行銷技巧及內容規劃能力」為真,而公司對此更為看重(超過對你文字能力的看重),那麼這份工作也許還有機會。

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回覆○○關於特兒營的提問

抱歉現在才空回覆你。推薦的老師嘛......我先說說特兒營的情況。

特兒營的講師可以分為三類:

1.執行長\創辦人:汪媽媽(鍾○○)一家
她的課程主要是教養特兒汪○○的經驗分享,不但重點不在「方法」,而在「用聖經的角度看待、教養特兒」,要引導家長看到特兒的美好與潛能。汪爸爸(汪○○)很會想方法與特兒互動,也可歸入這一類。

2.高功能自閉症+多重障礙患者:曾○○
她是師大化學系畢業,現任市大里高中的自然科老師。她是「台灣版的東田直樹」,以特兒身分現身說法,讓家長理解「特兒的感知世界」(特兒的內心世界+特兒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她的課程是特兒營的台柱,因為她是特兒營家長理解孩子在想什麼的唯一窗口。

3.特兒家長:皮膚科醫師李○○、科技業工程師陳○○
他們都是從特兒營出來的家長。○○是參加特兒營後,從聖經的角度調整、修正了之前帶特兒的方式與態度,家人之間的關係大大改善,特兒的青春期風暴也消弭了。而○○原是一貫道講師,家裡有兩個罕病特兒,特兒營後持續參加寶貝班聚會,不久信主。兩個孩子都經歷過艱辛的骨髓移植手術,親歷神的慈愛與大能,是特兒營的活見證。
○○的課程,主要在「夫妻關係」上,講夫妻同心,一起按照聖經的教導建造適合特兒生活的家庭。後來發現這兩年參加特兒營的單親家長變多了,今年又另開了「單親角度」的小課程,由○○的太太林○○主講。
○○的課程,主要是生命見證,談自己由一貫道講師,如何透過特兒而接觸、認識信仰的。

補充一類:手足營(今年新開的附屬子營會)裡的「一般手足」分享
汪媽媽幾年前就關注到特兒家庭的一般手足,只是自己家裡只有一個特兒,沒有一般手足,因此寶貝班成立20多年了,才意識到一般手足的生命景況與需求。因此繼幾年前開過「手足營」後,今年特別在特兒營裡針對一般手足加開一個子營會,讓「一般手足」分享他們與特兒的相處經驗,讓一般手足的委屈與辛苦得以被理解、被看見。
這類的講師就是「特兒的一般手足」,之前在GIC時,我家的小屁孩Diego現在已經長大成為一個有責任感、超疼愛特兒弟弟的大哥哥,也以17歲之齡,擔任一堂課分享的主角,講「從手足的角度,有愛的家庭如何養出快樂的自閉兒小孩」。

特兒營之外,我參加外面的課程並不多,以前聽過「神老師」沈雅琪的分享,還不錯,她主要也是以個人教養經驗為主。另外還有一位黃穎峰醫師,上週剛來過文華高中研習講課,他是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家中的重度自閉兒已經年過30,也是經驗、知識豐富的人。

我所知道的,大概就是這些了。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

木可詩

卡滋復卡滋,木可當戶吃。
不聞碗筷聲,惟聞可嘆息。
「問可何所思?問可何所憶?」
「可亦無所思,可亦無所憶。
昨夜見新聞,藍綠大揭弊。
新聞十二台,台台有可名。
地方無親信,核心無義工。
唯有一館長,願意替可爭。」

林森買商辦,臨沂覓小間。
仁愛看豪宅,台玻租兩間。
朝吐正義句,暮謅謊一篇。
不聞小草喚苦聲,但思台幣如水數千千。
旦聞新證據,暮至狂搔頭。
不聞小草喚可聲,但聞土城夜哭聲啾啾。

奉傳赴北檢,偵訊唾沫飛。
證據穿心魄,寒光照北慽。
法庭百戰死,木可思念鮭。

鮭來見外子,外子坐囚房。
日月千百轉,寂寞四堵牆。
鮭魚問所欲,「木可不用北市長。
願藉法官假釋令,送可還故鄉。」

爺孃聞可來,出門相扶將。
阿妹聞可來,當戶理紅妝。
小草聞可來,磨刀霍霍向中央。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囚時袍,著我高腰裝。
當窗撫白鬢,對鏡臉枯黃。
出門看小草,小草皆驚惶:
「相挺十二年,不信木可是虎狼!」

山羊腳撲朔,餓虎眼迷離。
虎披羊皮走,安能識我是東西?

2024年8月25日 星期日

和于老師金樽陸連島即景

蝕洞皴岩聽海湧,
橫陳朽木嘆青春。
潮來潮往思不盡,
一片蔚藍萬古新。

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台74線西屯至北屯段即景

重劃高樓連地起,
環中不斷是青山。
翠微臥看流雲笑,
碌碌爭如半日閒?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台74線潭子段即景

大廈孤高托碧落,
閒雲無力倚蒼山。
沿途景色倏忽遠,
不勝歸家見玉顏。

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台74線太平段即景

橫嶺蒼蒼嵐掩映,
雲山背後是青山。
車行緩緩修心性,
徒羡相隨一水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