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慈濟真相」省思之二
感謝你的海涵,包容的下我的「異」見。就修行的層面,其實慈濟的實功我仍是肯定、佩服的,在課堂上,我就曾公開讚揚過花蓮靜思精舍的師兄姐對珍惜物力的實踐程度,因為我親眼見證過他們把食物吃完後,還沖開水把湯汁喝下去,而且作得那麼的順理成章,毫不做作。不過,以「人間佛教」為宗旨的慈濟,真的有必要重新檢視自己在「人間」(也就是我上文所謂的「世俗層面」)的角色定位----我的看法是,慈濟主觀意願上沒錯,但是不夠。
說沒錯,是因為慈濟始終嚴守宗教的立場與態度,以慈悲的情懷(也就是「大愛」)面對世間的一切,這是慈濟之所以會壯大的原因。但是,慈濟人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是,作為一個「體制」的存在,慈濟不可能只靠「宗教形象、宗教本質」去解決「入世」這一向度的所有問題。當吸納的資源變豐富了(對慈濟來說,更正確的形容詞應該是「龐大」),該如何「合理」的分配就會是很大的問題。而伴隨分配而來的,是資源的持續挹注,想作得太多,資源卻有限,主動的捐獻不足,以捐獻為名的「開價要求」每每成了必要之惡。我們所聽聞的「與慈濟互動的負面經驗」,這部分占的比重不少,因為,這恰好與慈濟在社會建立的形象不符,而這「表(慈濟的形象)裡(實際的接觸經驗)不一」的情況,正是我在上文會推論至「偽善標籤」的原因。
雖然,這些都是很「個人」的經驗,絕不能代表慈濟的全貌,但這些經驗對慈濟的殺傷力很大,因為「主事者」決不是以「個人」的身份為之,而是以「慈濟」的名義。所以,慈濟人若想凝聚這股善的力量於不墜,「必要的懲惡(「惡」未必只是惡人,包括惡行)」是應該做的動作。例如葉樹珊有錢捐善款卻沒錢還債,以致於被司法破天荒地判決追回善款以清償債務,就是極不好的社會示範,慈濟應該對這種行為予以批判。
的確,「人可以有立場,但不能沒是非」,我只是站在莊子所謂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層次立論。希望個人的逆耳忠言,能對慈濟的永續發展稍獻棉薄之力。
「慈濟真相」的省思
這是你不知道的慈濟~這才是真相~『慈濟』到底在想什麼?一文中我的回應。基本上,我還是希望慈濟能在越來越多的社會質疑中脫困,畢竟,這麼龐大的慈善力量一旦摧毀,那是全世界的損失。
X X X
很抱歉!沒來得及看完全部留言就想說點話。我沒加入慈濟,但慈濟發展成如此規模,我早就擔心慈濟會有異化的問題了----只是,沒想到是這麼快、這麼嚴重。
原文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原來他們義工出去都有主事者會先去收錢,在連絡他們去幫忙!」我很好奇,這裡所謂的「主事者」究竟是誰?究竟是慈濟體系裡那個層級以上的人物?若這段敘述為真,那麼慈濟人必須嚴肅地反省、檢討、揪出體制內的壞份子(對不起,我想慈濟人對這個詞應該會覺得很刺眼),不然,慈濟的招牌只會越來越減色,而且「偽善」的標籤將越來越難撕的下來。
這不是從人數比例的角度,以一句「這些只是少數人,慈濟裡還是有很多的好人」就能簡單消解的問題。慈濟縱使只有萬分之一的壞份子又如何?這些人正是因為有慈濟的招牌做掩護,才得以遂行其惡,慈濟很無辜的變成共犯。我想慈濟人會很不能認同我的措辭,但這些「以個人負面經驗」為基礎的反慈濟言論,發言者可不是以面對「萬分之一的慈濟壞份子」來與慈濟互動,而是面對「慈濟本身」!身為慈濟人,難道不認為該為這個危機做一些更積極的處置?
在上人的教化下,慈濟人很不會鬥爭,而這,正是培養寄生蟲的溫床。請不要試圖以個人的德量、善行去贏回這些背反慈濟的人,因為你個人的好,不代表之前的負面經驗不是事實。慈濟人對會內的壞份子越鄉愿,這些壞份子越會在體制內越來越壯大,一如上段的「主事者」瞞著「義工」去收錢。
不管慈濟的評價如何,我想,普天之下應該沒有人會質疑上人的菩薩心腸。但這也是另一個問題的癥結:大家是否過度神化了上人的德量,而忘了她也只是一介比丘尼?她並不像真的菩薩一樣,有天眼可以洞悉世道人心,有法力可以如實懲惡勸善。慈濟必須如西方的天主教,認真的反省自己在宗教層面與世俗層面的自我定位,切莫混淆了兩者的分際(很多試圖以「大多數的慈濟人都是好的」去面對質疑的人,其實都大有問題),這樣,慈濟在「共修團體」與「法人基金會」的屬性之間,才能恰如其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這部分,恐怕就不是單靠上人自己一人就能做得到了。
X X X
很抱歉!沒來得及看完全部留言就想說點話。我沒加入慈濟,但慈濟發展成如此規模,我早就擔心慈濟會有異化的問題了----只是,沒想到是這麼快、這麼嚴重。
原文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原來他們義工出去都有主事者會先去收錢,在連絡他們去幫忙!」我很好奇,這裡所謂的「主事者」究竟是誰?究竟是慈濟體系裡那個層級以上的人物?若這段敘述為真,那麼慈濟人必須嚴肅地反省、檢討、揪出體制內的壞份子(對不起,我想慈濟人對這個詞應該會覺得很刺眼),不然,慈濟的招牌只會越來越減色,而且「偽善」的標籤將越來越難撕的下來。
這不是從人數比例的角度,以一句「這些只是少數人,慈濟裡還是有很多的好人」就能簡單消解的問題。慈濟縱使只有萬分之一的壞份子又如何?這些人正是因為有慈濟的招牌做掩護,才得以遂行其惡,慈濟很無辜的變成共犯。我想慈濟人會很不能認同我的措辭,但這些「以個人負面經驗」為基礎的反慈濟言論,發言者可不是以面對「萬分之一的慈濟壞份子」來與慈濟互動,而是面對「慈濟本身」!身為慈濟人,難道不認為該為這個危機做一些更積極的處置?
在上人的教化下,慈濟人很不會鬥爭,而這,正是培養寄生蟲的溫床。請不要試圖以個人的德量、善行去贏回這些背反慈濟的人,因為你個人的好,不代表之前的負面經驗不是事實。慈濟人對會內的壞份子越鄉愿,這些壞份子越會在體制內越來越壯大,一如上段的「主事者」瞞著「義工」去收錢。
不管慈濟的評價如何,我想,普天之下應該沒有人會質疑上人的菩薩心腸。但這也是另一個問題的癥結:大家是否過度神化了上人的德量,而忘了她也只是一介比丘尼?她並不像真的菩薩一樣,有天眼可以洞悉世道人心,有法力可以如實懲惡勸善。慈濟必須如西方的天主教,認真的反省自己在宗教層面與世俗層面的自我定位,切莫混淆了兩者的分際(很多試圖以「大多數的慈濟人都是好的」去面對質疑的人,其實都大有問題),這樣,慈濟在「共修團體」與「法人基金會」的屬性之間,才能恰如其份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這部分,恐怕就不是單靠上人自己一人就能做得到了。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高境戶傳
高境戶,陝西扶風人。因遵先祖「全境一戶」之遺訓,乃名之曰「境戶」。又相傳祖宗為中原人士,非蠻夷之賤血,故自姓為「高」。
境戶自幼生於閨房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抓周以寶玉為知己,性情勝女子之善柔。身長八尺,而膚若凝脂,有琅琅之吟聲,無呼呼之莽氣,誠令鬚眉避之以失色,綺紈望之而神馳矣!
境戶家教甚嚴,族中長輩雖屢逾小德,仍嚴訓不得蹈其劣跡。境戶深念長輩不惜躬踐敗德以相警,乃時時恪遵家訓,有為有守,不敢稍負族望。
及長,其父告之曰:「吾勤於王事, 聖眷皇恩,頗異他家。唯 聖眷寵辱有時,不能久恃,當廣積學、求功名,以光耀吾家。」境戶承命,彌自惕勵。後以俊才,蒙 上賜以金銀。境戶歸家,置金銀於案上,俯伏垂涕,扶杖方起。乃拜別雙親,壯遊天下。數載而歸,非徒德美行良,談吐風雅,亦博學碩儒矣。
其父因上奏朝廷,內舉不避親。 上見之大驚,談之大喜,竟不次超遷,欽點侍中,於是境戶得以出入王廷,直達天聽。乃父因子而貴,益驕寵,語多不遜。滿朝文武以聖眷日隆,莫敢不服,然私議已紛擾矣。
後先皇山陵崩,新君繼位,朝廷黨爭洶洶,政局不安。境戶歷任太尉、京召尹之職,數違 上意,然每屈必伸,清望日高。雖識者頗有王莽之憂,而民情多以伊尹、周公目之矣!後果受禪改元,年號宗痛——宗痛者,施政以民痛為宗也。「全境一戶」之遺命,終祇於成。
先時境戶壯遊之際,據聞好服寒石散。此物可精爽神散,有飄然卓爾之感。然易體熱,絲縷難著,故境戶好泅泳,以健肢體、散體熱也。後境戶以年長避服寒石散,然泅泳健身之習已成,年過半百,體魄猶健壯如少年也。唯寒石散有冷感麻痺之害,服食過量,終身不治,與人相處,恐貌恭而不懷仁也。
境戶自幼生於閨房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抓周以寶玉為知己,性情勝女子之善柔。身長八尺,而膚若凝脂,有琅琅之吟聲,無呼呼之莽氣,誠令鬚眉避之以失色,綺紈望之而神馳矣!
境戶家教甚嚴,族中長輩雖屢逾小德,仍嚴訓不得蹈其劣跡。境戶深念長輩不惜躬踐敗德以相警,乃時時恪遵家訓,有為有守,不敢稍負族望。
及長,其父告之曰:「吾勤於王事, 聖眷皇恩,頗異他家。唯 聖眷寵辱有時,不能久恃,當廣積學、求功名,以光耀吾家。」境戶承命,彌自惕勵。後以俊才,蒙 上賜以金銀。境戶歸家,置金銀於案上,俯伏垂涕,扶杖方起。乃拜別雙親,壯遊天下。數載而歸,非徒德美行良,談吐風雅,亦博學碩儒矣。
其父因上奏朝廷,內舉不避親。 上見之大驚,談之大喜,竟不次超遷,欽點侍中,於是境戶得以出入王廷,直達天聽。乃父因子而貴,益驕寵,語多不遜。滿朝文武以聖眷日隆,莫敢不服,然私議已紛擾矣。
後先皇山陵崩,新君繼位,朝廷黨爭洶洶,政局不安。境戶歷任太尉、京召尹之職,數違 上意,然每屈必伸,清望日高。雖識者頗有王莽之憂,而民情多以伊尹、周公目之矣!後果受禪改元,年號宗痛——宗痛者,施政以民痛為宗也。「全境一戶」之遺命,終祇於成。
先時境戶壯遊之際,據聞好服寒石散。此物可精爽神散,有飄然卓爾之感。然易體熱,絲縷難著,故境戶好泅泳,以健肢體、散體熱也。後境戶以年長避服寒石散,然泅泳健身之習已成,年過半百,體魄猶健壯如少年也。唯寒石散有冷感麻痺之害,服食過量,終身不治,與人相處,恐貌恭而不懷仁也。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一聲「幹」字,暴露出多少虛偽!
鄭弘儀的「幹你娘」,明顯是針對政府施政不佳有感而發,措辭誠然不雅(根據「上層階級的文化標準」),但激起民眾如濤如浪的共鳴,豈非詩經「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古道之實踐?結果是為政者好官我自為之,而媒體、所謂的「家長團體」、「婦女團體」群起而攻之,視之為洪水猛獸、欲去之而後快。
如今,關西高中校長凃仲箎以一聲「幹」來讚賞九把刀的演講內容精彩,學校師生不以為髒,反認校長只是「用學師的語言跟學生表示親近」,從這裡可以看出,校長深孚眾望的一面。但我感興趣的,是教育界其他人的反應:
新竹縣教師會理事長黃榮賢說,校長當著學生面這樣講話,其實是一種負面示範,應是無心之過,凃仲箎應在同樣公開場合,向學生說明這樣講是不對的。
國立高中主管機關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副主任許志銘聞訊驚訝地表示,校長說的是「好棒」吧?是不是聽錯了?中辦主任藍順德則指出,教育人員都會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他已指示深入了解此事。
雖然多數學生給予校長正面支持,但今日教育部長吳清基也出面強調,身為校長的用字遣詞還是要注意一點,其他主管機關也認為這是負面示範,將深入了解此事件。
之前鄭弘儀的風波已鬧得沸沸揚揚,教育界的人士無法表態認同校長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同樣是驚天一「幹」,校長身為教育人士,難道不應該遭受比媒體人鄭弘儀更盛大、更嚴酷、更苛刻的批判嗎?當初有人要因「幹你娘」三個字逼退鄭弘儀,那凃校長的身份,不是更應該下台一鞠躬?「無心之過」、「校長說的是『好棒』吧?」,我們的教育界人士是對自己人是多們溫柔敦厚啊!
台灣這塊土地,有太多虛偽的空氣。所謂的髒話,若是對人不對事,的確有冒犯人身的問題,當然不應該鼓勵;但在合理的特定情境下引直率的通俗語言表內心的感受(例如鄭弘儀跟凃校長),有那麼罪大惡極、非得貼上「負面示範」的標籤嗎?當年孟子從儒家的思想立場出發,對楊朱、墨翟思想的推證出「無父無君」的結論,最後以「是禽獸也」作結,古往今來,有人痛批孟子「教歹囝仔大細」嗎?不細究說話者發言的初衷,僅因使用的詞彙不符合上層社會的品味(注)而敵視、賤視發言者與其言論,是多麼偏頗而無理的事啊!
「教養」不應該是「虛偽」的包裝,「粗俗」也不該是「恥辱」的印記。關西高中的學生知道校長意在嘆賞,不以校長之言為髒話,此等見識令人佩服。而那些「身份清高」(我沒說人格一定清高喔!)的人士,如果你們那麼在意外在言行的潔淨,也請你們把內心打掃乾淨,不要「嘴上不如下面老實」!
注:報導裡有這麼一段話:「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姚人多認為,學校教育是在灌輸上層階級的文化與想法,不應該有髒話,但他認為凃仲箎是在顛覆主流階級文化,若能在講完「幹」後,再補充這話是在當時演講情境下的感觸,並不是在所有公開場合都適合這樣講,會更妥當。」--------上層階級的東西就一定好嗎?哼!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大愛石的真相」的思索
這一篇「大愛石的真相」,搶頭香留言的網友以「悲憤」形容心中的感受。悲憤是應該的,但是不夠。像慈濟這麼龐大的「慈善」團體,這麼強調「大愛」的宗教組織,會做出如此粗暴的「二度傷害」行為,背後絕對有值得思索的原因。
在課堂上,我在解說儒家的道德實踐問題時曾對學生說,道德實踐是「為所應為」,目的在求「心安理得」,至於名聲或其他的正向回饋(善意、利益......),都只是「附加價值」,有當然好,沒有也無憾,我還是勤懇於自己的人格修持。但若是把眼光著落在「附加價值」,把附加價值當作「目的」,而把道德實踐當作「手段」,那麼你也許會得到你想要的,但是本質上你絕對不是一個真正的善者,你只是透過漂亮的包裝去滿足個人私利的偽君子而已!
慈濟從當年集資恤貧的小小功德會,短短數十年成為全球知名的慈善組織,當年證嚴法師的慈悲與大愛,絕對是慈濟誕生與壯大的源頭活水,然而,爾後聞風嚮慕的龐大信眾,一如來自各地的滔滔江水,不免帶著各自的習性、資質匯入慈濟這條主流,證嚴法師一人的德量,能在短時間內淨化這些信眾嗎?而這些信眾將自己的習性、資質混入慈濟的大河中,又以慈濟的名號存在、示人時,慈濟這條大河,又焉能是純然清澈甘甜的礦泉?宗教有感化的作用,一如河流有自淨的能力,但河流自淨的能力有限,宗教的感化能力,又如何期待迅速有效?當慈濟的規模尚小時,所有人得以親炙證嚴法師的感化;但當慈濟龐大為組織,組織為了其自身的存在,勢必在吸收信眾、吸納資源的考量下,異化的情況是免不了的。所以,身教淪為樣版,言教淪為教條,唯有簡化信仰內涵為具體可辨識的廣告、標籤,才能快速簡易的打入宗教市場,擴大事業版圖。修行?先進門再說吧!這是一個「充滿溫情、友善的修行環境」啊!
所以,慈濟基金會秘書處專員簡東源的說謊、陳瑞源設計師打電話要求註明「他是針對問題答覆,絕對不是代表慈濟發言」,其心思何用多猜?個人事小、甚至「真相」也是事小,慈濟的招牌不能砸才是大事!一旦砸了慈濟的招牌,信眾心裡的罪惡感與恐懼,恐怕可以等同餘下地獄了吧!蓋大愛村,其初衷難道只是為了救災?宣傳大愛的價值觀不也是考量?但正是這個考量,才會出現立石刻字以消費災民的傷痛來宣揚慈濟的大愛這麼荒謬、粗暴的行善手法--------感恩是對的,但哪有施恩者要求受惠者一定要感恩的?而且還是在身上刺青以便你念念不忘?參與大愛村重建的信眾啊!你們不肯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只因作為符合慈濟的價值觀而堅持不肯改易,殊不知這些冷硬的石頭,恰恰是你們親手把慈濟的大愛釘上恥辱柱,讓世人瞭解到,原來慈善也可以是這麼「文雅的粗暴」!
走過一貫道的,看過慈濟,不禁想起老子的一段話:「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人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信然。
在課堂上,我在解說儒家的道德實踐問題時曾對學生說,道德實踐是「為所應為」,目的在求「心安理得」,至於名聲或其他的正向回饋(善意、利益......),都只是「附加價值」,有當然好,沒有也無憾,我還是勤懇於自己的人格修持。但若是把眼光著落在「附加價值」,把附加價值當作「目的」,而把道德實踐當作「手段」,那麼你也許會得到你想要的,但是本質上你絕對不是一個真正的善者,你只是透過漂亮的包裝去滿足個人私利的偽君子而已!
慈濟從當年集資恤貧的小小功德會,短短數十年成為全球知名的慈善組織,當年證嚴法師的慈悲與大愛,絕對是慈濟誕生與壯大的源頭活水,然而,爾後聞風嚮慕的龐大信眾,一如來自各地的滔滔江水,不免帶著各自的習性、資質匯入慈濟這條主流,證嚴法師一人的德量,能在短時間內淨化這些信眾嗎?而這些信眾將自己的習性、資質混入慈濟的大河中,又以慈濟的名號存在、示人時,慈濟這條大河,又焉能是純然清澈甘甜的礦泉?宗教有感化的作用,一如河流有自淨的能力,但河流自淨的能力有限,宗教的感化能力,又如何期待迅速有效?當慈濟的規模尚小時,所有人得以親炙證嚴法師的感化;但當慈濟龐大為組織,組織為了其自身的存在,勢必在吸收信眾、吸納資源的考量下,異化的情況是免不了的。所以,身教淪為樣版,言教淪為教條,唯有簡化信仰內涵為具體可辨識的廣告、標籤,才能快速簡易的打入宗教市場,擴大事業版圖。修行?先進門再說吧!這是一個「充滿溫情、友善的修行環境」啊!
所以,慈濟基金會秘書處專員簡東源的說謊、陳瑞源設計師打電話要求註明「他是針對問題答覆,絕對不是代表慈濟發言」,其心思何用多猜?個人事小、甚至「真相」也是事小,慈濟的招牌不能砸才是大事!一旦砸了慈濟的招牌,信眾心裡的罪惡感與恐懼,恐怕可以等同餘下地獄了吧!蓋大愛村,其初衷難道只是為了救災?宣傳大愛的價值觀不也是考量?但正是這個考量,才會出現立石刻字以消費災民的傷痛來宣揚慈濟的大愛這麼荒謬、粗暴的行善手法--------感恩是對的,但哪有施恩者要求受惠者一定要感恩的?而且還是在身上刺青以便你念念不忘?參與大愛村重建的信眾啊!你們不肯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只因作為符合慈濟的價值觀而堅持不肯改易,殊不知這些冷硬的石頭,恰恰是你們親手把慈濟的大愛釘上恥辱柱,讓世人瞭解到,原來慈善也可以是這麼「文雅的粗暴」!
走過一貫道的,看過慈濟,不禁想起老子的一段話:「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人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信然。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向秀-思舊賦並序
(序)
余與嵇康、呂安居至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余逝將西邁,經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淵,寒冰淒然。鄰人有吹笛者,發聲寥亮。追思曩昔遊宴之好,感音而歎,故作賦云。
(賦)
將命適於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餘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迹兮,曆窮巷之空廬。
歎『黍離』之湣周兮,悲『麥秀』於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歎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托運遇于領會兮,寄余命於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複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兒子的「問題」
今晚,全家人陪著剛上完課的老婆去吃晚飯(已經是一般人的宵夜時間了),員林風尚人文旁的小公園上,獵戶星座清晰可見。飯訖,上了車回家,我跟老婆談起過去印象最深刻的觀星經驗,聊著聊著,兒子突然問了一句:
「媽媽,星星為什麼掛在天上不會掉下來?還有太陽和月亮也是?」
我老婆吃了一驚!知道兒子小有聰明是一回事,但問這種有深度的問題仍舊把我們嚇了一跳。掐指一算,兒子實際上也不過四歲三個月大而已!我太太向兒子簡單解釋了「引力」的觀念,說星星們彼此拉來拉去,所以不會掉下來。接著兒子問了:
「媽媽,那為什麼星星看起來那麼小,太陽跟月亮卻比較大?」
老婆那種憐才、惜才的表情出來了。跟兒子解釋完「距離」的觀念後,一路上停不住的,是對兒子的稱讚。聊將此事記錄於此,以為日後談助之用。
「媽媽,星星為什麼掛在天上不會掉下來?還有太陽和月亮也是?」
我老婆吃了一驚!知道兒子小有聰明是一回事,但問這種有深度的問題仍舊把我們嚇了一跳。掐指一算,兒子實際上也不過四歲三個月大而已!我太太向兒子簡單解釋了「引力」的觀念,說星星們彼此拉來拉去,所以不會掉下來。接著兒子問了:
「媽媽,那為什麼星星看起來那麼小,太陽跟月亮卻比較大?」
老婆那種憐才、惜才的表情出來了。跟兒子解釋完「距離」的觀念後,一路上停不住的,是對兒子的稱讚。聊將此事記錄於此,以為日後談助之用。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轉貼】有趣的詩一首:肥盟/陳黎(2005年8月13日《自由副刊》)
我是楊玉環
我肥,她們瘦
我在最摩登、當代的唐代
形塑古典美與道德尺寸
我肥,我膨脹
因為三千寵愛在一身
我一人肥而全家惠
姊妹弟兄皆列土
(肥水不落外人田
兄弟姊妹都有糞)
我高舉了女權
讓天下父母不重生男重生女
我一人肥而天下惠
為了滿足我小小的欲望
讓愛我的男人廣修御道
快馬加鞭,把最肥的荔枝
從南方快遞到我的舌尖
我加速了交通的建設
我繁榮了水果栽培業
我熱中室內運動
提倡以體育治國
從此君王不早朝
而改做早操
他早也操我
晚也操我
以我的豐乳肥臀為辦公桌,為餐桌
為按摩椅
用我的超級罩杯喝酒,喝奶
喝民脂民膏
為了推廣肥的美學
為了讓後世喜歡看不倫情節的A片迷或日劇迷
有新的劇本
我私通了我男人的義子安祿山
讓他的肉入我的肉
讓兩條鬆垮垮,油累累的多環節的蟲
合肥
同樂
我肥了正史與野史
瘦了醫療辭典
讓「減肥藥」、「瘦身餐」這些荒謬名詞
永遠從大眾傳播媒體消失
我是楊玉環
超黨派,超族群,超時空的肥盟發言人。
我肥,她們瘦
我在最摩登、當代的唐代
形塑古典美與道德尺寸
我肥,我膨脹
因為三千寵愛在一身
我一人肥而全家惠
姊妹弟兄皆列土
(肥水不落外人田
兄弟姊妹都有糞)
我高舉了女權
讓天下父母不重生男重生女
我一人肥而天下惠
為了滿足我小小的欲望
讓愛我的男人廣修御道
快馬加鞭,把最肥的荔枝
從南方快遞到我的舌尖
我加速了交通的建設
我繁榮了水果栽培業
我熱中室內運動
提倡以體育治國
從此君王不早朝
而改做早操
他早也操我
晚也操我
以我的豐乳肥臀為辦公桌,為餐桌
為按摩椅
用我的超級罩杯喝酒,喝奶
喝民脂民膏
為了推廣肥的美學
為了讓後世喜歡看不倫情節的A片迷或日劇迷
有新的劇本
我私通了我男人的義子安祿山
讓他的肉入我的肉
讓兩條鬆垮垮,油累累的多環節的蟲
合肥
同樂
我肥了正史與野史
瘦了醫療辭典
讓「減肥藥」、「瘦身餐」這些荒謬名詞
永遠從大眾傳播媒體消失
我是楊玉環
超黨派,超族群,超時空的肥盟發言人。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古代的樂譜(簫笛譜)
幫出處(東京大學漢籍善本全文資料庫)打一下廣告,有興趣啃古書的可以去看一看。
無意間在自己的google筆記找到這篇東西,先給各位看一下樂譜的紀錄形式:
這些工啊尺啊、六啊四啊的東西,看得懂得請舉手?(不過行家就請不要來踢館啦!)
這些怪怪的文字記錄,解讀的關鍵在這一頁裡:
無意間在自己的google筆記找到這篇東西,先給各位看一下樂譜的紀錄形式:
這些工啊尺啊、六啊四啊的東西,看得懂得請舉手?(不過行家就請不要來踢館啦!)
這些怪怪的文字記錄,解讀的關鍵在這一頁裡:
哈!原來指的是樂器的構造啊!
不用音階記錄樂音,而是透過樂器的構造來定音,在古代中國要成為音樂家,不有點實際的演奏經驗還真不行呢!有趣的是,這本書的封面上還打上「無師自通」四個字--------你拿到這本樂譜,果真能無師自通嗎?呵呵~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自剖
今天聽了一場關於性別平等議題的演講,會場中有感而發,隨手成詩一首。
活了這許多年
這一身的衣裳啊
似乎穿錯了
穿錯了,像
一襲華羽的魚
一身錦鱗的鳥
游得那麼阻阻滯滯
飛得多麼冷冷清清
對鏡,我緩緩卸下衣裝
由上而下,扯出一道
長長的血痕
一個伊甸園的生命
呱呱而生
活了這許多年
這一身的衣裳啊
似乎穿錯了
穿錯了,像
一襲華羽的魚
一身錦鱗的鳥
游得那麼阻阻滯滯
飛得多麼冷冷清清
對鏡,我緩緩卸下衣裝
由上而下,扯出一道
長長的血痕
一個伊甸園的生命
呱呱而生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一首詩的批改
朋友拿一首學生作品與我討論。討論畢,我覺得原作、改作之間頗有教學的價值,乃書之於此,以供觀覽。
原作
石頭沉入水中 會產生漣漪
漣漪會消失
那 沉入水中的石頭
會不會消失?
改作
石頭躍入湖中
惹得湖心一陣蕩漾
當波湧的心漸漸平復
那憑空闖入 倏爾消失的
石頭啊
你在何方?
原作
石頭沉入水中 會產生漣漪
漣漪會消失
那 沉入水中的石頭
會不會消失?
改作
石頭躍入湖中
惹得湖心一陣蕩漾
當波湧的心漸漸平復
那憑空闖入 倏爾消失的
石頭啊
你在何方?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東京影展有感:訐譙龍「兩村」
東京影展,中國的蠻橫言行,讓人縱使與中國有文化淵源,也不禁恥漢。當年節譙龍的「兩村」說的好:
台灣:嘿!哥哥你若有心事\咱就用參詳啊\不要惦那鬱卒\咱就過來稍溝通
中國:啊~妹妹幹嘛說那麼多\咁有路用啊\除非你答應先讓哥哥我統一統~
先統再說,台灣人你願意嗎?
台灣:嘿!哥哥你若有心事\咱就用參詳啊\不要惦那鬱卒\咱就過來稍溝通
中國:啊~妹妹幹嘛說那麼多\咁有路用啊\除非你答應先讓哥哥我統一統~
先統再說,台灣人你願意嗎?
老師與學生果然心態大不同啊!
以下是兩天前我女兒寫的短文:
〈月考過後〉
月考過後真舒服!因為月考前要複習,所以才會覺得月考後比較輕鬆。快要月考時我就想:「如果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註),會不會考出一百分?」反正月考過後,就可以享受快樂時光了!
老師的評語——應該說不是評語,而是「續寫」——是這樣的:
所以我就很認(真)的複習,成績表現還可以,希望下次能更好!
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老師規定要套用的成語。
〈月考過後〉
月考過後真舒服!因為月考前要複習,所以才會覺得月考後比較輕鬆。快要月考時我就想:「如果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註),會不會考出一百分?」反正月考過後,就可以享受快樂時光了!
老師的評語——應該說不是評語,而是「續寫」——是這樣的:
所以我就很認(真)的複習,成績表現還可以,希望下次能更好!
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老師規定要套用的成語。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舊作:我對增加文言文教學比重的批判意見
98課綱》「論孟必修但未必要考」2008/10/05【聯合晚報╱記者謝鎔鮮╱台北報導】
高中九八課綱國文科文白之爭,並未在教育部宣布微增古文比例後落幕,有家長、老師批評增加學生考試負擔與授課時數難以負荷,另有學者批評太過中國化。作家張曉風今天表示,台灣人使用中文是不爭事實,增加古文不等於政治的中國化,她認為,論孟應獨立成必修科目,但是否應全部都要考,可再討論。
按:「論孟應獨立成必修科目,但是否應全部都要考,可再討論」--張曉風此言,完全是不食人間煙火之論!在「考試領導教學」的桎梏未打破之前,「不考」學校就不會教,就算列為必修,學生也不會有動機念。這只是在浪費寶貴的教學時數而已!
面對批評,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今天再度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部廢除九八課綱,重新商議。副召集人張曉風說,記者會開了很多次,她以為差不多可以功成身退,但如今很憂心陋規還在延續。
張曉風表示,白話文不是不好,只是經典白話文要一本一本的讀,古文篇幅適合選入課本教授。她認為,論語、孟子要跟國文正課分開,獨立成科列為必修,讓學生領略中文之美,但不用全部都列入考試範圍,可以再討論。
按:我不知道張曉風「經典白話文要一本一本的讀」的立論根據為何?若其論點成立,那麼每年出版界推出「年度散文選」、「年度小說選」等根本就是做白工!更何況「經典白話文的標準」這個前提,也還未見張曉風提出任何說明呢!
教育部上周五邀集學者專家舉行「九八國文課綱座談會」,張曉風也出席,她表示,與會者立場不一,一派學者主要以「太中國化」為由反對,但台灣人使用中文書寫、說話是事實,增加古文不等於政治的中國化,現在國文科總量減少,時數也減少,她認為古文比例至少要55%,若再減少真的不利於學生。
按:「增加古文」跟「政治的中國化」兩者不是「等不等於」的關係,而是「導向」的關係。古文的閱讀要灌輸「文化意識」,這一點謝大寧「國文課綱不能只重語文能力,還要有文化脈絡與傳承,否則語文將只存其形而失其神」的論點已經講明了;而文化意識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裡,特別容易(也特別積極)往民族意識、進一步往國家認同(其實是政權認同)的方向去引導、操作。過去國民黨政府透過體制教育培養出好幾個「生於台灣、心懷中國」的世代,不正是此項操作最成功的「傑作」嗎?藉由體制力量灌輸官方的意識型態,是學者、文人很難阻擋的事情,所以「增加古文不等於政治的中國化」,只是學者無力回應、選擇逃避此問題的遁詞而已!
還有,爭執這幾個百分點的內容比例,跟語文程度的提升究竟有何關連,到現在我們都沒見到這些國文界的「專家」提出任何具體、有力的研究成果來證明喔!拿出研究成果來說服,我想會比靠著「專家、權威」的身份優勢更能服人吧!
但如此一來,老師在有限授課時數內來得及教嗎?張曉風說,教育部應該自己解決時數不足問題,例如高中在週六開選修課或區域聯合週末開課等方式,這不是她們該解決的問題。
舊作:〈從一次口試練習談中國史擴編的問題〉
幾年前,我幫一位想念歷史系的高中生做推甄口試練習,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覺得台灣史是中國史的一部份,抑或中國史是台灣史的一部份?」該生思索片刻後,開始鉅細靡遺地敘述高中歷史教材裡中國歷代對台灣的經營。我靜靜地聽,超過時間也沒關係,待他說完,我只告訴他一句話:「你這樣的陳述,我若是教授絕不會錄取你。」該生有點錯愕,我說:「你只讓我聽到你對歷史教材有多熟悉,但我聽不出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是站在『中國』的立場,那你只要回答『我認為台灣是以漢人為主的移民社會,歷來與中國多有往來,所以台灣史是中國史的延長或分支。』;如果你站在『台灣』本土的立場,你應該這樣回答:『台灣自古孤懸海外,從本島的考古資料可知,未有漢人來台以前,台灣有自己的原住民、自己的上古史,漢人移台,只是豐富了台灣的歷史文化,所以我認為中國史是台灣史的一部份。』這是一個『有立場』的問題,你沒有模糊的空間!」學生恍然大悟。而這個學生,現在已在政大歷史系就讀。
提及這段往事,是對三月二十九日報載「中國史擬擴編 社團籲全民抵抗」這則新聞有感而發。有志攻史的學生尚且如此,對歷史思考能力更薄弱的一般學生,更可見提供正確史觀的重要性。「史觀」決定歷史的寫作,在這裡,教育部的官員沒有立場搖擺的空間!在前政府時代,好不容易拉近了中國史與台灣史原本失衡的狀態,現在當今政府又想利用「不同意見」討價還價式地回復過去「重中輕台」的課程設計,其欲「暗渡『意識型態』之陳倉」的意圖實昭然若揭。今日本土派既失其鹿,在政治上的角力已居劣勢,唯有透過宣傳,讓台灣的民眾(尤其是家長)認同「由近而遠」、「略古詳今」的歷史課程規劃,才能挺住這一波波的逆流,讓台灣的歷史學習「守得雲開見明月」!
(舊作)新詩改寫:「無垠的回憶」
〈無垠的回憶〉 作者:隱名 夏雨 吻落在我濕漉漉的肌膚 水珠滑過落魄的憔容 是雨?是淚? 雨如絲的囚禁 笑靨何時復返? 雨如芒刺 一次次 劃傷我的心 | 〈無垠的回憶〉(改寫版) 夏雨 躍落在我憔悴的臉龐 纏著淚水 在臉上交歡 我被雨絲囚禁 囚禁成一朵日照不足的花 想要掙出囚籠 卻一次次被身上的滲紅 逼回 |
案:此詩徵得原作者同意,允許以「原作、改寫對照」的方式刊出。會想刊出此作,乃因原作與改寫之間,恰可呈現出「意象」的有無對詩歌韻味的重要性。拙改雖仍稱不上佳篇,但提供高中生體會「意象」的本質與作用應仍綽綽有餘。乃仿《中堅》之作法,將改寫的用意逐一敘述。
原作第一節「吻落在我濕漉漉的肌膚\水珠滑過落魄的憔容\是雨?是淚?」句中「吻」、「滑」等動詞是很尋常對雨珠的描述語,拙改以「躍」與「纏」兩字代之,一可呼應「雨自天落」的「高度」意象,二可帶出「與淚水交歡」這種融「悲哀(淚水)」與「歡笑(交歡)」為一的描繪,讓很平鋪直敘的「是雨?是淚?」的敘述更顯生動、活潑,既可深化詩歌的內容,而意涵上卻不悖原作。
原作第二節用了「絲的囚禁」、「芒刺」兩個比喻,來描述主角因雨而失去往日歡笑及被往事刺傷的感受(「雨」只是情感的投射),比喻雖非不當,但就整節而言,卻予人割裂成兩段的感覺,整體性似有欠缺。拙改順著原作「囚禁」與「刺傷」的想法,以「日照不足的花」呈現情傷後的身心狀態;並以「囚籠」及「身上的滲紅」等意象,呼應原作「囚禁」與「芒刺」的原意。而多出來的「逼回」云云,則是為了呼應「囚禁」的意象所補的內容,讓詩意更周全。至於原作割裂的缺失,則由「想要掙出囚籠」之「想要」二字,聯繫兩個想法為完整的段落,照顧到整節詩的統一性。
但拙改也並非毫無缺失。原作兩節均使用疑問句讓情感溢出字句之外,而拙改只顧著意象的統一,卻讓語氣也跟著「統一」起來,以致於失去了情感的韻味。
原作雖不夠成熟,用詞也嫌平常,但情感上的掌握卻是精準的。假以時日,或許詩壇將多一顆明日之星也未可知。有志於詩歌創作的同學們,還望不吝於創作為是!勉之。
我的即興詩
這是與某學生在facebook對話的即興之作,留下來做紀念。(更動幾字,以符合平仄規範。不過用韻嘛......還是不要拿古韻來為難自己吧!)
金風揚起殘紅落,
秋不感人人自愁。
蘇子誦歌遊赤壁,
簫郎 無語哀江頭。
金風揚起殘紅落,
秋不感人人自愁。
蘇子誦歌遊赤壁,
簫郎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孟子是「豫」還是「不豫」?--從《孟子‧公孫丑下》「舍我其誰」章看孟子之情緒管理問題
按:昔人解孟子「舍我其誰」章,多言亞聖天下自任之氣概,而吾獨見其善伏其情之良能。方孟子落拓去齊,能不怏怏?色有不豫,亦人之常情也,充虞之言,豈有誣哉!然孟子答以「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天未欲平治天下」者,溯遠以顯其世也;言及「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者,憫世而彰其志也。此二者,皆理性之發用以超克其情也。意轉而志興,「吾何為不豫」?夫子之自道,亦其情也。王弼云:「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此之謂也。
一、 前言
詩歌的詮釋,古人有「詩無達詁」之說,經典的閱讀亦然,縱使年代已經久遠,經典總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在新時代的新視角中,產生新的詮釋與意義。雖說新解未必符合經典的「本義」,但畢竟總是在前有所承的基礎上「持之有故,言之成理」[1],也算開展了經典新的可能性,豐富了經典的內涵。
我在備課「文化教材」[2]之時,對《孟子‧公孫丑下》「舍我其誰」章中,充虞「夫子若有不豫色[3]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的提問感到十分訝異--或者說,佩服:充虞居然能夠把老師的教誨謹記於心,在老師失意的時候(離開齊國),拿出來檢驗老師的言行!面對如此尖銳的提問,孟子回答了,而且回答的很善巧,並以「吾何為不豫哉?」的反詰語氣表明自己並沒有「不豫」。然而在課本「研析」欄裡,以「『彼一時,此一時』,似乎已默認自己不悅;但其後說『吾何為不豫哉』,又確乎沒有什麼不悅」[4]二語闡釋,似乎也只是順承了孟子的「說明」,去追認孟子「去齊」[5]的確沒有「不豫」。[6]然而充虞的提問真的是無的放矢嗎?孟子的回答真的是想當然爾地無可懷疑嗎?以下我將針對充虞的提問與孟子的回答進行分析,試著對孟子「去齊」時的心情--豫或不豫--提出合理的說明。
二、 「充虞的提問」分析
《孟子‧公孫丑下》「舍我其誰」章內容的原文如下: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我們先看充虞提問的緣由。由章句看,「去齊」一事是令孟子不悅的導因。因為「孟子游齊,位至客卿,後不見用而離去。」[7]充虞陪著老師一路相隨,會在路上突然提出「夫子若有不豫色然」的問題,應非偶然一瞥的隨口說說,而是歷時觀察的篤定判斷。然而面對人生的失意,孟子會有不悅的神情其實是人之常情,畢竟「聖人」也是人,也會有情緒。準此,充虞對孟子有「不豫色」的觀察可確信並非無的放矢:孟子離開齊國,當下的心情是十分低落的。
可是情緒自然流露是一回事,充虞緊接著的問題才叫人棘手:老師不是教過我們要學孔子的「不怨天,不尤人」[8]嗎?為什麼當自己失意時,老師卻把怨尤寫在臉上?──不怨尤的教誨若是,則此時的不豫就非;若此時的不悅為可,那之前的教誨就是空言。這個問題的尖銳性,在於它觸及了道德學問最重要的一環個層面:「言行一致」,也因此逼得孟子不得不趕快澄清。接著,我們將針對孟子的回答,看看孟子怎麼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
三、 「孟子的回答」分析之一:關於「彼一時,此一時也」
我們先看孟子回答的第一部份:「彼一時,此一時也」,意味當時和現在的情況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論。坦白說,這樣的回答其實很滑溜,而孟子也並非第一次遇到這種困境。在《孟子‧公孫丑下》,就記載了孟子的另一個學生陳臻的「大哉問」:「別人送的禮金為什麼老師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在共同的標準下,前後的行為是互斥的,老師一定有一次不對。」關於陳臻的問題,孟子是坦然地正面接戰,以「皆是也。皆適於義也」發端,開啟了一段滔滔論述[9];然而於此,我們卻見不到孟子有如同「皆是也」般正氣凜然的回答,反而以「彼一時,此一時也」開端,緊接著就將辭鋒轉向,改談「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聖人出現週期以及當今時勢未平等問題。相較於面對陳臻,孟子對充虞之疑採取迴避性的態度來看,課本裡「似乎已『默認』自己不悅」的說法也是入情入理。
行文至此,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上文一來肯定了充虞對孟子「有不豫色然」的觀察,二來也肯定了孟子「默認」自己的不悅,那麼孟子回答的最後一句「吾何為不豫哉?」的根據到底是什麼?難道只是孟子氣盛而理屈,不甘願在自己學生面前丟臉、故意自高身段的裝腔作勢?當然不是!因為孟子「吾何為不豫哉?」的夫子自道,恰是建立在乍看似與去齊的低落心情毫不相干、實則在情緒的轉換上大有作用的「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天未欲(如欲)平治天下」等內容論述上。接下來,我們將從「情緒管理」的角度,審視這些論述在孟子生發「吾何為不豫哉」之回應上所發揮的「作用」。
四、 「孟子的回答」分析之二:「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等論述在情緒管理上的意義
孟子之答,從「彼一時,此一時也」陡轉至「五百年必有王者興」,乍看之下與充虞問題裡的情緒層面(若有不豫色然)與修養層面(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均不相干,然而聯繫著孟子「去齊」的失意處境看,孟子把論述的起點拉遠,除了有「爭取回應問題的思考空間與時間」之可能作用外,也蘊含孟子「藉著對歷史規律的反思,重新喚醒自己對時局關懷之熱忱」的效用。
前面說過,孟子不受齊國國君的重用,失意地離開齊國,心情當然十分低落;然而對孟子而言,淑世的理想是其終極關懷,王道仁政一時不行於天下,他的內心就一刻無法釋懷。也就是說,縱使沒有充虞的提問,孟子自己也有解決情緒低落、振奮精神的需求在──這根本是孟子自己的切身問題,而無關乎外在的質疑的。
從這個角度理解,當孟子提出「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歷史規律時,其所關注的對象其實並不在已作古的聖賢身上,而在當今的時局上──誰是那位能拯世濟民的「聖人」呢?章句中「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的認知,以及「天未欲平治天下也」的初步結論,反應的正是孟子對時局深切的體察與憂心,而這份憂心的顯豁,勢必再度點燃其救世的熱忱。因此,當孟子的內心已為救世的悲憫情懷所充溢時,孟子早已不是充虞所見到的那位溺於去齊失意處境的老師,而是一個精神钁碩、人格崇偉的理想家。此時孟子的情緒是高亢而昂揚的,在這樣的情緒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自信,正是孟子轉換情緒後的理所當然,而非不願在弟子面前示弱的強詞奪理;進一步看,「吾何為不豫哉」一句,自然也是孟子當下心境的真實反映了。
五、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將充虞「夫子若有不豫色然」的提問及孟子「吾何為不豫哉」的回答,從各自的情境中尋出其成立的合理性:一開始孟子因去齊的失意,的確是「不豫」的;然而當孟子回應充虞的時候,因為情緒的轉換,使得孟子得以擺脫失意的心情。而這種情緒轉換之所以能成功,孟子的「理性的作用」至為關鍵。藉由理性的思維以及關注對象的改換,孟子成功地擺脫失意的情緒,讓自己迅速回到心理的正常狀態。因此我們可以說,本章孟子的回答,正是這種情緒管理機制一次成功的展示。
參考書目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四) 陳滿銘、黃俊郎編著 三民書局
四書集注 朱熹
孟子新解(語譯廣解四書讀本) 蔣伯潛 啟明書局
三國志 陳壽 鼎文書局
[3]豫,愉悅之意,故「不豫色」,即不快樂的神情。
[5]去,離開,去齊,指離開齊國。
[6]朱熹《集注》「然則孟子雖若有不豫然者,而實未嘗不豫也。」云云,也是採取同一態度與立場。
[8]此句出自《論語‧憲問》:「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9]原章句如下:
陳臻問曰:「前日於齊,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餽七十鎰而受;於薛,餽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孟子曰:「皆是也。皆適於義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餽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餽之,予何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白話翻譯如下:
陳臻說:「以前在齊國,齊王送您一百鎰好金您不接受;在宋國,送您七十鎰,您接受了;在薛,送您五十鎰,您接受了。如果以前不接受是對的,那麼後來接受就是錯的;後來接受如果是對的,那麼以前不接受就是不對的。在這兩種情況中,您必定處於其中的一種了。」孟子說:「都是對的。當在宋國的時候,我將要遠行,遠行的人必然要用些路費,宋君說:『送點路費(給你)。』我為什麼不接受?當在薛地的時候,我有防備(在路上遇害)的打算,主人說:『聽說需要防備,所以送點錢給你買兵器。』我為什麼不接受?至於在齊國,就沒有(送錢的)理由。沒有理由而贈送,這是收買我啊。哪有君子可以用錢收買的呢?」
陳臻問曰:「前日於齊,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餽七十鎰而受;於薛,餽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孟子曰:「皆是也。皆適於義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餽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餽之,予何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白話翻譯如下:
陳臻說:「以前在齊國,齊王送您一百鎰好金您不接受;在宋國,送您七十鎰,您接受了;在薛,送您五十鎰,您接受了。如果以前不接受是對的,那麼後來接受就是錯的;後來接受如果是對的,那麼以前不接受就是不對的。在這兩種情況中,您必定處於其中的一種了。」孟子說:「都是對的。當在宋國的時候,我將要遠行,遠行的人必然要用些路費,宋君說:『送點路費(給你)。』我為什麼不接受?當在薛地的時候,我有防備(在路上遇害)的打算,主人說:『聽說需要防備,所以送點錢給你買兵器。』我為什麼不接受?至於在齊國,就沒有(送錢的)理由。沒有理由而贈送,這是收買我啊。哪有君子可以用錢收買的呢?」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一曲而為「滄桑」解:南哥演唱、多桑版的「流浪之歌」
按:蔡振南的歌聲魅力,相信已無庸贅言。多桑版的「流浪之歌」,曲中的滄桑味道,南哥的詮釋一出,其他人只能爭老二!
按:文夏是歌壇老前輩,在他詮釋下的「流浪之歌」,「文文的」聲音裡透著沈沈的無奈,但論「滄桑」,仍遜南哥一籌。
下面是文下早年的演唱版本:
按:相較之下,洪榮宏號稱歌王,但在這首歌的詮釋中,他的表現反而是最差的。他的音色依然優美,但美則美矣,卻唱不出這首歌的味道。前輸前輩,後遜南哥。
按:陳芬蘭是女子,以輕軟的音質演唱此曲,別有一番滋味!
按:文夏是歌壇老前輩,在他詮釋下的「流浪之歌」,「文文的」聲音裡透著沈沈的無奈,但論「滄桑」,仍遜南哥一籌。
下面是文下早年的演唱版本:
按:相較之下,洪榮宏號稱歌王,但在這首歌的詮釋中,他的表現反而是最差的。他的音色依然優美,但美則美矣,卻唱不出這首歌的味道。前輸前輩,後遜南哥。
按:陳芬蘭是女子,以輕軟的音質演唱此曲,別有一番滋味!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月考命題的淘汰試題
只能說自己吃飽太閒,不過是月考命題,還要玩成這樣,真是自討苦吃!而且,這個題目應該不太適合出現在試卷上吧?!還是放在這裡,留個紀念。
如果柳宗元是現代詩人,想必也會以現代詩的形式「賦詩言志」一番。準此,下列這些俳句擬作,與柳宗元的生平相對照,何者判斷有誤?
(A)「一身襤褸\走在春風裡\沒來由打了個寒顫」:初貶永州之際
(B)「浮雲朵朵撫觸著青天\以燦爛的笑容 回望\陰影處處的大地」:永貞新政時期
(C)「原來,世界也可以這麼可愛\如果小小的天地容許我\小小的獨裁」:貶官柳州時期
(D)「啊!什麼都不是的我,原來也可以\只是柳宗元,或者\什麼都不是」:返回長安時期
無聊的你,不妨也答答看吧!
如果柳宗元是現代詩人,想必也會以現代詩的形式「賦詩言志」一番。準此,下列這些俳句擬作,與柳宗元的生平相對照,何者判斷有誤?
(A)「一身襤褸\走在春風裡\沒來由打了個寒顫」:初貶永州之際
(B)「浮雲朵朵撫觸著青天\以燦爛的笑容 回望\陰影處處的大地」:永貞新政時期
(C)「原來,世界也可以這麼可愛\如果小小的天地容許我\小小的獨裁」:貶官柳州時期
(D)「啊!什麼都不是的我,原來也可以\只是柳宗元,或者\什麼都不是」:返回長安時期
無聊的你,不妨也答答看吧!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好文推薦:江蕙──寫在「戲夢」演唱會開演之前
對於「江蕙」現象,一般媒體多是著墨在其成就或努力經過之上,很少探討其背後的意義。豬頭翔這一篇文章,讓我拍案,謹摘路數段如下:
- 江蕙這個名字,在台語歌壇、台灣歌壇乃至於台灣社會,都是很特別的存在。這個從所謂的「社會底層」出發,從童稚時期就開始以歌唱維生的歌手,可以說從文化面改變了整個台灣社會對於台語、起碼是對於台語歌曲的觀感。
- 江蕙先是證明語言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分,用台語一樣可以唱出都會風格的歌曲,同樣可以讓不同階層的人獲得直接的感動。而後,她又證明了語言本身受到其背後文化背景的影響,是會有獨特的美感與表現方式的。
- 這位學歷不高、所謂知識份子眼中「一高二低」的女歌手,用她的歌聲,唱出全球化時代,對文化的最佳詮釋,各種文化本身並沒有高低的分別,但卻因環境背景形成的差異,而各具特色。某些情境只有某種文化背景的語文藝術可以表現的出來,但只要表現得當,一樣可以感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 當然,江蕙的改變並非她一人所完成,「江蕙」這個文化現象,代表的是整個台灣社會的變化。然而從各項訪談中,你可以發現,這位從窮苦環境出發,不清楚是否已完成小學學業──也就是台灣這個學歷社會、階級社會最歧視的女歌手,對於歌唱這個工作的執著和要求完美。她曾對一家周刊的記者表示,「做事情,一定要做到超過一百分,不要事後才來蹬腳骨(後悔)。」「我不能忍受自己犯同樣的錯,所以要想盡辦法找到當初犯錯的原因。」
- 至於江蕙增加了台語歌曲風的可能性,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自己的努力。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自己會不斷地聽其他歌手的作品,這樣才知道那時候的歌迷覺得什麼樣的歌好聽,什麼樣的歌難聽。這些努力,理所當然地會為後來新專輯的發行增添新的內涵。
- 江蕙的表現,恐怕給很多精英主義者或學歷主義者一個大耳光,所謂的「社會底層」、「一高二低」,並不是只能等待這些所謂精英份子救援的份,並不是只能期待菁英份子關愛和同情,所有人追求卓越的天性都一樣,所有人都有改變社會環境的力量。
- 江蕙以自身的努力,讓台語歌曲有了新天地,讓台語歌手有了新的地位,以一人之力讓整個產業環境,甚至社會文化有了改變,這就是表演和藝術的力量。......
- 為表演和藝術拓展新的空間,文藝工作者必須靠自身努力去感動社會,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產生改變的力量。然而台灣的部分所謂學院派文藝工作者,卻對他們的訴求對象──社會大眾充滿著鄙視,認為讓自己的作品獲得大眾認同是一種不入流的媚俗行為,甚至以討好學閥、藝術派系或政府人員,分食政府預算為本職,認為用他們認為不入流社會賤民的納稅錢養自己、任由自己任性地胡作非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政府單位和學術機構也驕傲的認為,自己有能力(甚至自己才有能力)凌駕於實際的表演和藝術工作者之上,去設定藝文發展的路線,玩「上級指導」那套破爛老戲,甚至給表演娛樂產業硬是上了一個又大又奇怪的帽子──文化創意產業。
- 江蕙的「戲夢」演唱會即將開唱,在聆聽優美的歌聲之際,請想想看,台灣人應該怎樣在心中重新定位這位因努力而偉大的歌手,台灣人又該怎樣拋棄古老「士農工商」那種陳腐而充滿歧視意涵的古舊階級觀念,去正視、尊重真正的表演工作者的地位。而不是高舉被政府豢養,自以為是社會救世主,卻搞不出人懂東西爛文青的爛東西當藝術,然後把這些自己都不懂的「國王的新衣」套在自己身上,期待獲得一些「我可不是庶民,我可是知識份子」的優越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