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好文推薦:江蕙──寫在「戲夢」演唱會開演之前

對於「江蕙」現象,一般媒體多是著墨在其成就或努力經過之上,很少探討其背後的意義。豬頭翔這一篇文章,讓我拍案,謹摘路數段如下:


  • 江蕙這個名字,在台語歌壇、台灣歌壇乃至於台灣社會,都是很特別的存在。這個從所謂的「社會底層」出發,從童稚時期就開始以歌唱維生的歌手,可以說從文化面改變了整個台灣社會對於台語、起碼是對於台語歌曲的觀感。
  • 江蕙先是證明語言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分,用台語一樣可以唱出都會風格的歌曲,同樣可以讓不同階層的人獲得直接的感動。而後,她又證明了語言本身受到其背後文化背景的影響,是會有獨特的美感與表現方式的。
  • 這位學歷不高、所謂知識份子眼中「一高二低」的女歌手,用她的歌聲,唱出全球化時代,對文化的最佳詮釋,各種文化本身並沒有高低的分別,但卻因環境背景形成的差異,而各具特色。某些情境只有某種文化背景的語文藝術可以表現的出來,但只要表現得當,一樣可以感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 當然,江蕙的改變並非她一人所完成,「江蕙」這個文化現象,代表的是整個台灣社會的變化。然而從各項訪談中,你可以發現,這位從窮苦環境出發,不清楚是否已完成小學學業──也就是台灣這個學歷社會、階級社會最歧視的女歌手,對於歌唱這個工作的執著和要求完美。她曾對一家周刊的記者表示,「做事情,一定要做到超過一百分,不要事後才來蹬腳骨(後悔)。」「我不能忍受自己犯同樣的錯,所以要想盡辦法找到當初犯錯的原因。」
  • 至於江蕙增加了台語歌曲風的可能性,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自己的努力。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自己會不斷地聽其他歌手的作品,這樣才知道那時候的歌迷覺得什麼樣的歌好聽,什麼樣的歌難聽。這些努力,理所當然地會為後來新專輯的發行增添新的內涵。
  • 江蕙的表現,恐怕給很多精英主義者或學歷主義者一個大耳光,所謂的「社會底層」、「一高二低」,並不是只能等待這些所謂精英份子救援的份,並不是只能期待菁英份子關愛和同情,所有人追求卓越的天性都一樣,所有人都有改變社會環境的力量。

  • 江蕙以自身的努力,讓台語歌曲有了新天地,讓台語歌手有了新的地位,以一人之力讓整個產業環境,甚至社會文化有了改變,這就是表演和藝術的力量。......
  • 為表演和藝術拓展新的空間,文藝工作者必須靠自身努力去感動社會,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產生改變的力量。然而台灣的部分所謂學院派文藝工作者,卻對他們的訴求對象──社會大眾充滿著鄙視,認為讓自己的作品獲得大眾認同是一種不入流的媚俗行為,甚至以討好學閥、藝術派系或政府人員,分食政府預算為本職,認為用他們認為不入流社會賤民的納稅錢養自己、任由自己任性地胡作非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政府單位和學術機構也驕傲的認為,自己有能力(甚至自己才有能力)凌駕於實際的表演和藝術工作者之上,去設定藝文發展的路線,玩「上級指導」那套破爛老戲,甚至給表演娛樂產業硬是上了一個又大又奇怪的帽子──文化創意產業。

  • 江蕙的「戲夢」演唱會即將開唱,在聆聽優美的歌聲之際,請想想看,台灣人應該怎樣在心中重新定位這位因努力而偉大的歌手,台灣人又該怎樣拋棄古老「士農工商」那種陳腐而充滿歧視意涵的古舊階級觀念,去正視、尊重真正的表演工作者的地位而不是高舉被政府豢養,自以為是社會救世主,卻搞不出人懂東西爛文青的爛東西當藝術,然後把這些自己都不懂的「國王的新衣」套在自己身上,期待獲得一些「我可不是庶民,我可是知識份子」的優越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