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舊作:我對增加文言文教學比重的批判意見

98課綱》「論孟必修但未必要考」2008/10/05【聯合晚報記者謝鎔鮮台北報導】

高中九八課綱國文科文白之爭,並未在教育部宣布微增古文比例後落幕,有家長、老師批評增加學生考試負擔與授課時數難以負荷,另有學者批評太過中國化。作家張曉風今天表示,台灣人使用中文是不爭事實,增加古文不等於政治的中國化,她認為,論孟應獨立成必修科目,但是否應全部都要考,可再討論。

按:「論孟應獨立成必修科目,但是否應全部都要考,可再討論」--張曉風此言,完全是不食人間煙火之論!在「考試領導教學」的桎梏未打破之前,「不考」學校就不會教,就算列為必修,學生也不會有動機念。這只是在浪費寶貴的教學時數而已!

面對批評,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今天再度召開記者會,要求教育部廢除九八課綱,重新商議。副召集人張曉風說,記者會開了很多次,她以為差不多可以功成身退,但如今很憂心陋規還在延續。

張曉風表示,白話文不是不好,只是經典白話文要一本一本的讀,古文篇幅適合選入課本教授。她認為,論語、孟子要跟國文正課分開,獨立成科列為必修,讓學生領略中文之美,但不用全部都列入考試範圍,可以再討論。

按:我不知道張曉風「經典白話文要一本一本的讀」的立論根據為何?若其論點成立,那麼每年出版界推出「年度散文選」、「年度小說選」等根本就是做白工!更何況「經典白話文的標準」這個前提,也還未見張曉風提出任何說明呢!

教育部上周五邀集學者專家舉行「九八國文課綱座談會」,張曉風也出席,她表示,與會者立場不一,一派學者主要以「太中國化」為由反對,但台灣人使用中文書寫、說話是事實,增加古文不等於政治的中國化,現在國文科總量減少,時數也減少,她認為古文比例至少要55%,若再減少真的不利於學生。

按:「增加古文」跟「政治的中國化」兩者不是「等不等於」的關係,而是「導向」的關係。古文的閱讀要灌輸「文化意識」,這一點謝大寧「國文課綱不能只重語文能力,還要有文化脈絡與傳承,否則語文將只存其形而失其神」的論點已經講明了;而文化意識在中國的政治文化裡,特別容易(也特別積極)往民族意識、進一步往國家認同(其實是政權認同)的方向去引導、操作。過去國民黨政府透過體制教育培養出好幾個「生於台灣、心懷中國」的世代,不正是此項操作最成功的「傑作」嗎?藉由體制力量灌輸官方的意識型態,是學者、文人很難阻擋的事情,所以「增加古文不等於政治的中國化」,只是學者無力回應、選擇逃避此問題的遁詞而已!

還有,爭執這幾個百分點的內容比例,跟語文程度的提升究竟有何關連,到現在我們都沒見到這些國文界的「專家」提出任何具體、有力的研究成果來證明喔!拿出研究成果來說服,我想會比靠著「專家、權威」的身份優勢更能服人吧!

但如此一來,老師在有限授課時數內來得及教嗎?張曉風說,教育部應該自己解決時數不足問題,例如高中在週六開選修課或區域聯合週末開課等方式,這不是她們該解決的問題。

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大寧說,學生必須理解古文背後典故,不只是背誦,像是前教育部長杜政勝誤用「罄竹難書」,就是忽略成語背後典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