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南方快報「老包專欄」
部分文摘
「囚犯困境」證明每個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並不見得會獲致社會最大利益,箇中玄妙,頗引人深思。我們從約翰‧納許所舉的囚犯實例,可發現問題的癥結,其實在於資訊失衡與資訊的不透明,被各個擊破;倘若甲、乙囚犯能有充分的資訊交流,其結果當然會有很大的不同。
這也就是傳播學界普遍流傳的一則理論:「最好的國家安全機制,並不是國防,而是全然正常、透明的資訊流通」,台灣社會媒體生態失衡、資訊流通偏頗而幾近窒息,由來已久,迄今國家無法正常化,國號仍冠上「CHINA」而不引以為恥,即為一個顯著的惡果。
資訊的不對稱,導致囚犯困境的例子,也顯見在近日政大「不續聘」莊國榮事件上。政大的校評會,因全然接收統媒所賦予莊國榮的卑劣偏頗評價,就喪失了學術獨立判斷能力,一則不計量莊的教學評價(學生普遍對他好評),一則渾忘校方曾以學術自由之名,破格聘請馬英九去任教。
總之,政大若有追求學術自由的共同意志,本應將政治干擾與媒體干擾勇敢排除,以維護一塊「淨土」,而不是自我精神戒嚴,以「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陰 影,輕易下了驅逐莊的決定──當年的美麗島事件諸君子,就曾是社會人人喊打的「歹徒」,但時至今日,當時喊打的人,不是全都愧疚不已嗎?尤其當莊被藍綠政 治支持者都厭惡時,學術淨土的「庇護」價值更應適時浮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