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孟子的政治思想:貴德尊士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
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溼而居下也。
按:這裡的「仁、不仁」指的是「仁政」與「暴政」;「榮、辱」則為統治的最終結果:「光榮(因民生和樂)」與「恥辱(因國家衰亡)」
「榮辱」與施政的內容息息相關、不可切割的。

如惡之(指「辱」),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國家閒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
按:這裡說明遠辱之道:
1.貴德而尊士。簡言之,即選拔優質的施政人才(標準:德、賢、能),並適當地安排職位。
2.利用太平無事時,趕快修明政教刑罰。因為閒暇時無其他要事干擾,最適合拿來做要花時間的「政治基礎工程」(政教)

詩(豳風‧鴟鴞)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ㄉㄨˋ),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
按:這是引詩經章句為證,強調未雨綢繆(修政行仁)的重要。

今國家閒暇,及是時般(ㄆㄢˊ)樂怠敖(遨),是自求禍也。禍褔無不自己求之者。
詩(大雅‧文王)云:『永言配命,自求多褔。』太甲(尚書)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按:此段從反面推證:同樣是有空,為政者卻只在乎自己的享樂,不肯用心於政務,那麼就會召來禍患。其實所謂的召禍,不過是「種因得果」簡單的因果律而已!
因此,孟子在這裡提醒統治者:也許你有「權力」將己過歸咎、卸責於別人,但施政的最終結果,還是當事人自己要承擔!
章句末引詩經、尚書為證,強調福禍皆自求而來,強化「統治者必須承擔施政責任」的論點。

例證:
劉邦的「三傑」
劉備的「三顧茅廬」
郭隗(ㄨㄟˇ)的「千金買骨」(燕昭王因而得人才:蘇秦、鄒衍、樂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