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轉貼:《蘭德公司論中國人》: 對中國人的批評一針見血

完整版連結在此

蘭德公司對中國人的評價: 

  1.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中國人不瞭解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普通中國人通常只關心他們的家庭和親屬,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基礎之上的。中國人只在乎他們直系親屬的福祉,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毫無疑問,這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道德觀勢必導致自私、冷酷,這種自私和冷酷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2.中國從來就沒有成為一個法制社會,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守法行為格格不入。中國人老想走快捷方式。他們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即成就來自於努力工作和犧牲。中國人傾向於索取而不是給予。他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生活的真諦不在於你索取多少而在於你能給予社會和你的人類同胞多少。 

  3.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中國人普遍不懂得如何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祉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潛意識裡,中國人視他們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這樣一來,一個人就會對保有面子這樣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滿足。面子是中國人心理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已經成為中國人難以克服的障礙,阻礙中國人接受真理並去嘗試富有意義的生活。這個應受譴責的習性使得中國人生來就具有無情和自私的特點,它已成為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 

  4.中國人沒有勇氣去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首先,他們沒有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因為他們的思想被貪婪所佔據。再有,就算他們有能力篩選出正確的事情,他們也缺乏勇氣去把真理化為實踐 

  5.中國人習慣接受廉價和免費的事物,他們總是夢想奇跡或者好運,因為他們不願意付出努力,他們總想不勞而獲。很少有中國人明白一個事實:威望和成就是通過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犧牲實現的,不付出就沒有所得。簡單來說,如果是為了謀生,那一個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為了生活,一個人必須要去奉獻。 

  6.由於在貧窮的環境下生長並且缺少應有的教育,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優雅的舉止和基本的禮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著裝笨拙粗鄙卻不感到害羞。他們在青少年時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說謊並從別人那裡索取,而不是去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所有。 

  7.中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但無限制生育政策所帶來惡果使得中國成為了無限廉價勞動力的輸出國。這些輸出也包括那些受過教育的勞力輸出,除了他們的教育水準,實則和其它一般苦力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8.中國大規模生產的便宜產品降低了鍵入這些產品的地區的商業信用度。由於技術落後,管理失敗,中國製造的單位元能耗要比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高出很多。因此,隨著出口額的增加,中國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喪失著寶貴的能源。同時,這種行為也嚴重地污染了環境,使中國變為全世界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國家。 

  9.目前中國正在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何去何從的折磨,環境的破壞與人性的喪失。由於中國人天生的貪婪的本性,他們可以毫無保留的接受資本主義的陰暗面即無止境追求物質利益、忽視人的尊嚴。中國人對西方的技術與產品狂熱追求的同時卻對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這些品質漠不關心。 

  10.由於中國文化不鼓勵敢於冒險這種優良品質,所以中國人極力避免冒險,他們也不想尋求機會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國人對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義並不感興趣,相反他們更執迷於對物質的索取,在這點上要遠遠超過西方人。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精神靈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這樣的概念,因為他們的思想尚不能達到一個靈性生命存在的更高層次。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專注於動物本能對性和食物那點貪婪可憐的欲望上。 

  11.在中國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為了尋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質量,而只是身份和顯赫地位的象徵和標志。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別人那裡得到尊敬並不是因為他們為了別人的幸福做過什麼,而只是因為他們獲得佔有了相當的知識。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只不過是一群僅僅通曉考試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12.中國的教育體系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失敗和恥辱。它已經不能夠服務於教育本應所服務的對象:社會。這個教育體系不能提供給社會有用的個體。它只是製造出一群投機分子,他們渴望能夠受益於社會所提供的好處卻毫不關心回報。 

  13.中國可以培養出大批的高級人才,但卻很少可以培養出合格的可以獨立主持業務的管理級專家。服務於一個公司或者社會,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勇氣、膽量、正直和誠實的領導才能,這恰恰是大多數中國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亞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傳教士)一個世紀前所指出的,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和正直的純正品性。這個評價,雖然歷經百年,如今依舊准確診斷出中國綜合症的原因。 

  14.大多數中國畢業生對選擇出國並為外國工作不會感到內疚,事實上他們首先欠下了中國人民在教育上為他們所做出的犧牲。隨著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破壞和逐步衰弱,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受過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內心世界的路口,不知何去何從。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原文原著請收搜尋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by WILLIAM H. OVERHOLT
Statement of William H. Overholt1
Asia Policy Chair, Director, Center for Asia Pacific Policy
The RAND Corporation
Before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May 19, 2005
原文完全沒談中國人性格的事 ,本貼所謂的"精簡版" 被有心人(網站)惡意加料,利用一般人懶得查證的網路特性,在網路上像病毒一樣傳播.有何目的?大家可由加料的網站屬性自己判斷.
RAND 公司的報告有可能全篇是種族歧視式的謾罵嗎?大家深思.
原文一段: (page 2)
China’s succes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of modern history, but projecting from current growth to Chinese global dominance or threats to our way of life is just wrong. Unlike the old Soviet Union, reformist China does not seek to alter any other country’s way of life. Its economy faces world history’s most severe combination of banking, urbanization and employment challenges, and by 2020 a demographic squeeze that will have few workers supporting many dependents. The best outcome for us would be a China that is eventually like Japan, prosperous, winning in some sectors, losing in others. Signs that China is making rapid progress in that direction should be welcomed, not feared.
有版主說的標題嗎?

RAND報告原文並不極端,其實讚譽大於貶抑.
原文一段 (page 6-7)
Globalization has required extremely painful adjustments by China. Employment in the state enterprises has declined from 110 million at the end of 1995 to 66 million in March 2005. Those who think there has been a simple transfer of U.S. manufacturing jobs to China will be surprised to know that manufacturing jobs in China have declined from over 54 million in 1994 to under 30 million today. Even these striking numbers understate the adjustments China has had to accept due to greater competition and lately from WTO membership. For instance, while employment in the car industry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the number of car manufacturers is expected to decline from 125 at the peak to somewhere between three and six. Meanwhile, foreign joint ventures have come to dominate much of the market.
It is hard to overstate the social adjustment Chinese are experiencing. But because China has been willing to accept such adjustments, no large country in human history has ever experienced such rapid improvements in living standard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When reform began, workers in Shanghai all wore the same clothes, looked tired and listless, and seldom owned basic appliances like televisions or even watches. In the countryside malnutrition was widespread. Today Shanghai workers wear colorful clothes and look confident and energetic. Today the average Chinese family owns slightly more than one television. Malnutrition has vanished. As a result, Chinese overwhelmingly support further globalization.
以上這些文字與本版的貼文相去何止十萬八千里?本版的貼文是被有心人惡意編織的文字,連政治文都算不上,根本就是種族仇恨式的咒罵,未查證而成為病毒流傳的一部分,應不是版主的原意…I hope.

獨立蒼茫 提到...

我的確沒有去察看「原文」,但我有提供引用出處:http://blog.udn.com/kalaok/3449536

在引用出處中,即使不是英文版,也沒有我「精簡後」給你的那種「種族歧視式的謾罵」的情況(例如文中說「他們公佈了一份對中國現狀分析報告,有肯定,也有嚴厲批評」、「世界需要一個健康的中國」等),所以,精簡後給你的「印象」,是我「加工」後所造成的結果,文責我負。但在這裡,我必須提出幾點說明:

1.我「精簡過後」的內容,依然是引用原文照貼,並無竄改文字之處只是加上紅字標出重點。所以,這部分應該符合引用出處所謂的「嚴厲批評」的部分(絕不會是「肯定」的部分),也是我「特別看重」的部分。

2.這些內容既是屬於「嚴厲批評」的部分,「話沒好話」是必然的,端視讀者以什麼心態面對這些批評的內容。匿名兄你有「種族歧視」這麼強烈的負面感受,我可以同情的理解,但這不是我刻意要操作、引導的方向。

3.我深處台灣,深受「中國、台灣本土」雙重意識型態拉扯之苦,匿名兄如果曾經歷過這個過程,應該較能同情的理解我整理文章裡這些「特別看重」的部分的心情。與其說我在製造種族歧視、種族仇恨,不如說我在思索、反省(沒錯,是反省。因為我自己的所學正是中國文學,「文化中國」對我的人格形塑之深、之強,是我一輩子都擺脫不掉的)中國的民族劣根性。民族劣根性不是什麼諱莫如深的東西,台灣人也有其劣根性(像是「貪財、怕死、要面子」、「難教、好騙」等),德國也有、日本也有。唯有正視它,才能轉化它、超越它,讓整體民族向上提升,向前發展。您說是嗎?

以上說明,希望匿名兄能以更正面的眼光看待這些內容。正如您留言中所引用的「讚譽大於貶抑」的部分,相信跟我一樣,也同為「片面引用」,只不過,您「特別看重」的部分與我不同而已。一點心聲,還請諒察!

匿名 提到...

請查證原文,就可知道:

版主所連結的所謂完整版,也就是Kaloak的貼文,本身就是編織加料的網路"精簡版".
由於未查證,所以版主所"精簡"與"加紅標"的文字幾乎與原RAND公司報告之內容完全不同.它只是披上"蘭德公司報告"的外衣實行病毒式的傳播而已.

我重申,原文完全沒談中國人性格的事,只是站在老美全球利益觀點評論中國的全球化或改革開放而已.

如果下列文字不是印象式概括式的種族偏見謾罵:
"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中國人天生的貪婪的本性","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專注於動物本能對性和食物那點貪婪可憐的欲望上",
哪種文字才是種族偏見謾罵呢?
版主的政治傾向是個人自由,我尊重,但是輕易相信並引用虛構的報告中的種族偏見謾罵而稱之為"嚴厲批評"與"反省",恐怕對版主要宣達的立場適得其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