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轉貼:一對夫妻同一天寫的日記對比


按:我看完後-------狂笑!
女的日記:
昨天晚上他真的是非常非常古怪。我們本來約好了一起去一個餐廳吃晚飯。
但是我白天和我好朋友去shopping了,結果就去晚了一會兒
可能就因此他就不高興了。他一直不理睬我,氣氛極了。後來我主動讓步,說我們都退一步,好好的交流一下吧。他雖然同意了,但是還是繼續沉默,一副無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樣子。
我問他到底怎麼了,他只說「沒事。」後來我就問他,是不是我惹他生氣了。他說,這不關我的事,讓我不要管。在回家的路上我對他說,我愛他。但是他只是繼續開車,一點反應也沒有。我真的不明白阿,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再說「我也愛你」了。
我們到家的時候我感覺,我可能要失去他了,因為他已經不想跟我有什麼關係了,他不想理我了。他坐在那兒什麼也不說,就只是悶著頭的看電視。繼續發呆,繼續無精打采。
後來我只好自己上床睡去了。10分鐘以後他爬到床上來了。讓我吃驚的是他居然過來愛撫我然後和我......。可是儘管如此我還是感覺,他一直都在想別的什麼。他的心思根本不在我這裡!這真的是太讓我心痛了。
我決定要跟他好好的談一談。但是他居然就已經睡著了!我只好躺在他身邊默默的流淚,後來哭著哭著睡著了。我現在非常的確定,他肯定是有了別的女人了。這真的像天塌下來了一樣。天哪,我真不知道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男的日記:
他媽的,今天洋基居然輸了.........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轉貼: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幸福

從貧民窟崛起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早年以新台幣兩萬元白手起家,半世紀創業過程充滿傳奇,被譽為「台灣壓克力之父」、「全球ABS大王」。儘管擁有巨額財富,許文龍很早就告誡兒子許家彰:「不要期待我留什麼給你;第三代更不能花我一分錢。」

生長在日據時代的許文龍,小時候全家十二口擠在台南貧民區神農街內一處八坪大的房間,幼年困苦環境激發他獨特的賺錢本領,不過,對他而言,釣魚、音樂、繪畫是比吃飯更重要的事。

許文龍在五年前卸下奇美集團董事長職務,交棒給小舅子廖錦祥,沒有讓兒子許家彰接班,不過卻很提拔兄姊們的第二代,例如,奇美食品、奇菱科技董事長宋光夫是他的外甥,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是他的外甥女。

奇美集團明年即將邁向五十周年之際,高齡八十二歲的許文龍接受本報專訪,興致一來拿起曼陀鈴即席演奏了一首「海角七號」,話匣子一打開更是說不完的快樂哲學。

拉琴釣魚 比吃飯還重要

問:很多人非常羨慕你的生活,退休後的日子和之前有何差別?

答:退休後的生活和以前沒有什麼不同。我現在很快樂,拉琴、畫畫和釣魚都讓我很快樂。我可以不吃飯,但是,不能不拉琴,不能不釣魚。平時只要天氣好,清晨五點左右,我就出海去釣魚,釣回來的魚還可以分給親朋好友。

晚上睡覺前,我習慣會拉一段琴。此外,畫畫也是很快樂的事,有時候看到美麗的小姐,很想把她畫下來。

問:您對藝術與音樂的喜愛,是否來自父母遺傳?

答:我對藝術的喜愛,可能來自母親的家族。母親盧全雖然沒有讀書,卻很聰明,平時會做鞋子和繡花,此外,母親的兄弟們會做些木雕。

樂觀天性 來自母親恩賜

問:談談從小到大的過程中,父母親對你的影響?

答:父親許樹河是漢文老師,「奇美」兩個字是父親取的。父親曾經替老闆寫了一本有關管理的書「商戰感懷錄」,可惜沒有留下來。小時候家裡很窮,有一天父親突然被公司裁員,回到家裡變得很悲觀、消極、失志。

不過,母親很堅強,一直鼓勵父親要出去找機會,還特地買報紙回來給父親。當時生活重擔全靠母親幫人家洗衣服,還有大姐做裁縫來維持。每次我遇到困難時,母親的觀念對我很有幫助,我的個性樂觀,比較像母親。

音樂傳家 女兒取名琴瑟

問:你對小提琴的喜愛,從小學就開始?是否也讓子女學音樂?

答:國小四年級時,姊姊帶我去看電影,悲傷場面出現舒曼的夢幻曲,我聽了之後非常感動,心想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美的音樂?我太愛音樂,因此兩個女兒名字取為一琴、一瑟。不過,學音樂必須靠天分,要成為優秀的音樂家非常不容易,壓力很大也很痛苦。最怕的就是隔壁拉琴的人老是走音,那聽的人就很痛苦了!(大笑)

問:父子是否曾經一起合奏小提琴?

答:有啦,兒子小時候,我們曾一起在家裡拉琴,不過,兒子對音樂的天分不太夠。奇美博物館收藏的名琴,不一定要我兒子來拉,而是要提供給有音樂天分的人,台灣青少年在國際的表現是超水準的。

不留財產 後輩各自努力

問:你不留下財產給子女,這是什麼原因?

答:許多有錢人死後留下大筆財產,會發生糾紛,這些財產不論怎麼分,都不公平,結果親兄弟變仇人。留錢給兒子,只是讓他多娶幾個某(太太),所以,我很早就告訴兒子,不要期待我會留什麼給他,尤其第三代不能花我一分錢,我希望他們靠自己本事賺錢。

問:奇美集團將來是否會由第二代接班?

答:我的兩個女兒遠嫁日本與美國,都沒有在集團內工作,我希望她們離我越遠越好。兒子雖然在新視代擔任總經理,但這不是我的本意。我不期待兒子來接班,因為我非常了解,創業必須有些天分,如果沒有先天的才能,做事業是很痛苦的。我最擔心的是,將來第三代跑到集團裡面來。

視如己出 名琴只買不賣

問:奇美博物館收藏這麼多價值連城的名琴,未來還計畫繼續買其他名琴嗎?

答:我希望建立最完整的提琴歷史,當然還要繼續買下去,買琴讓我很快樂。這些琴都是我的「孩子」,將來即使有人出高價,也不可能出賣的。當初我雖以私人名義買下來,不過這些名琴不能私有,私有變成罪惡,目前這些名琴由基金會所擁有,任何人都不能賣。我最擔心,將來孫子輩若賭博輸錢,會把這些名琴賣了。(大笑)

一個人對錢如果沒什麼欲望,實際上這個人的欲望是大到你看不出來,這就是「大欲等於無欲」。很多東西不是有錢就買得到,還必須有內涵,最怕變成「土富」(暴發戶)。

許家屋簷下 人人都是小畫家

許文龍具藝術天分,他的兄弟姊妹也都能畫,台南奇美博物館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牆上掛滿了許文龍家族畫作。最醒目的一幅油畫是許文龍畫的「琴韻少女」,主角是一位彈琴的金髮碧眼美少女;另一幅一九五○年代作品「憶」,描繪的是森林裡一名長髮飄逸女子,兩幅畫作展現了許文龍的浪漫氣息。

「他們在祈禱,你聽到後面的鐘聲嗎?」許文龍從小喜歡音樂與美術,小學時,日籍老師大友介紹米勒的名畫「晚禱」,那幅畫讓他非常感動,啟發了他一生對繪畫的熱情。光復後,藝術家郭柏川曾在台南免費教授素描,許文龍特別跑去拜師學畫。他說,素描是繪畫的基礎,只要有筆和紙,隨時隨地都可以畫。

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透露,許文龍事業有成後,主動請老師教授兄弟姊妹們畫畫,並且以獎金鼓勵他們。在博物館的一角,有許文龍的大姐許碧娥的「湖畔風光」、二姊許錦雲的「秋意正濃」、大哥許鴻彬的「風景」、五姊許仙桃的「櫻之戀」等作品,令人驚豔。許文龍退休後,也嘗試雕塑,他希望透過這些雕像,讓年輕的一代了解歷史。

許多來到博物館的訪客看到許文龍年輕時的畫作「憶」,很好奇那位少女是他的夢中情人嗎?許文龍笑說,年輕時忙於創業,初戀情人總是藏在心裡,並未採取行動,直到三十歲才結婚。
許文龍年輕時頗有女人緣,曾是舞林高手,創業初期交際應酬偶爾陪客戶到舞廳去,總是被小姐們包圍。當年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在銀行工作的廖秀蘭,結果廖秀蘭對他一見鍾情,主動向媽媽說;「這個我中意。」結婚過了半個世紀,許文龍仍然不忘讚美住在日本的太太「真水!」。

許文龍婚前曾向太太提出兩個要求,第一是學習鋼琴,第二是陪他釣魚。不料,結婚後,廖秀蘭對鋼琴的興趣不大,心想婚都結了,學了幾個月就停了;至於出海釣魚,也只去了兩次,因為「怕曬黑」而作罷。許文龍笑說,「結婚後,太太比較大,我不敢勉強太太。」

免費博物館 一圓兒時夢

館藏豐富且多樣化的奇美博物館,自一九九二年創館迄今,許文龍堅持免費參觀,每年參觀人數逾五十萬人,每天總量控管在三千人內,已成了南台灣的知名景點。許文龍的堅持,不只讓藝術普及化,也圓了兒時蓋一座免費博物館的夢想。

「這博物館裡的動物標本,是亞洲最完整的、北極熊是全世界最大隻,是很不得了的成就,」一聊起奇美博館,年逾八旬的許文龍眼睛為之一亮,「我從小就喜歡大型動物,大自然創造大象、北極熊等巨型動物,真的十分奇妙,學生讀那麼多書,有時根本搞不清楚,還不如看實物標本,馬上就了解。」

奇美博物館佔地約兩千坪,收藏繪畫、雕刻、古文物、樂器、古兵器,以及自然史標本等,平常是全國各地學生戶外教學最佳場所,許文龍說:「我小時候就很喜歡動物,當時日本人在台南設立一個小型博物館,每天學校下課我就到博物館參觀,當下心願就是以後如果我也蓋一座免費博物館該有多好?」

由於博物館維護經費龐大,不少人建議酌收費用,不過,許文龍堅持免費參觀,「你想想看,日據時代所得不高,都可以有免費博物館,現在為何不能做?而且我有能力擔得起這責任!」
館藏畫作中,許文龍最自豪的是梵谷生前最讚佩、由朱利安杜培所畫的「餵食時刻」。他說,梵谷寫信給弟弟西奧.梵谷,多次提及這幅畫,一九九九年荷蘭梵谷美術館舉辦向梵谷致敬紀念展,特別漂洋來台借這幅畫展出,許文龍笑稱:「展場上,他們都會問,這幅畫怎會在台灣?」

除了豐富館藏品,許文龍收藏四百六十支名琴,全世界要研究小提琴的藝術家都得找奇美,他更「一年一借」提供名琴讓優秀台灣子弟練琴。「文化傳承最重要,我希望子孫明瞭,許文龍留下來的是一座博物館!」

採訪後記 享受幸福 錢寧願讓別人賺

台灣的經營之神有兩個不同的典範,石化業向來有「北台塑、南奇美」之喻,王永慶拚命工作,直到壽終正寢前那一刻。而許文龍則是天天釣魚、拉琴、畫畫,充分享受人生。他在年輕時就不斷提醒自己:「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幸福」,這樣的境界的確與眾不同。

「如果你自己賺,每天從早忙到晚,可以賺一百萬元;如果請別人賺,只能賺五十萬元。你要選擇哪一個?」自我調侃「天生懶惰」的許文龍說,他一定選擇後者,一邊可以享受人生,還可賺五十萬元,何況聘請兩個人就可以賺一百萬了。

小時候讀書總是全班最後一名的許文龍,長大之後經營企業卻是天賦異秉。他喜歡研究歷史,擅長觀察大趨勢,在幾次經濟環境的逆勢中致富成長。除了賺錢有一套,許文龍也努力為員工帶來幸福。

早年奇美實業率先實施員工入股與周休二日制度,以建立「幸福企業」為最高目標。不過,去年的金融海嘯卻讓奇美集團旗下奇美電子面臨生死存亡關頭,不得不大幅精簡人事,當時身為集團大家長的許文龍深刻反省檢討,首度向員工們說聲「對不起」。所幸,奇美電子第三季開始轉虧為盈。

五年前許文龍卸下奇美集團董事長職務,目前只擔任奇美文化基金會與奇美醫院董事長,退休後的他非常關心音樂與美術教育。「將來如果我走了,不要為我造墓。」看透生死的許文龍說,「台灣人口密度這麼高,土地都不夠用了,死後最好不要再占一塊地,或許辦一場音樂會就夠了。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轉貼:林中斌專訪之文摘

這篇專訪裡,雖然林中斌對災變成因的說法我很陌生,但他說的因應之道我認為很中肯!僅摘錄數條,轉貼於此。

個人必須有個觀念,冬天要來了,你不能使它不來,但你可以多保暖以安度寒冬。面臨二○一二,必須把自己的精神、身體保持最佳狀態。把心沉澱下來,花點時間看好書、聽美樂、練書法、作園藝、習陶藝、行靜坐。注重運動、飲食以提升免疫力。社會必須藉此危機進行反省,修正短期損人利己但終究害人害己的價值,加強互助。

政府的橫向聯繫必須加強。我每次去美國,上午見到國務院官員,下午他們國安會、國防部通通曉得我談話內容。美國跨部會的資訊是自動發送的,我們沒這習慣。例如,國防部某處級單位上午接見外賓,有關會面資訊,敢不敢自動知會下午外賓將訪問的外交部單位?如果先呈報長官批可再說,時間已經來不及了。甚至有些部會內部司處之間,如果科員把消息給了其他司處,直屬司長處長還會怪他。這問題無關藍綠,而且跨越藍綠,是一種長期傳承的政府文化。

要有效橫向聯繫,首先是上層授權。上面不授權下面不敢動。第二,首長見面應該常規化。小布希上台時,他的幾個國安首長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長每天都有十幾分鐘的電話會議,每週見面至少一次。我們的大內閣人這麼多,行政院院會不免流於形式。我建議不管總統有沒有空參加,國安團隊的國安會秘書長、國防部長、外交部長、陸委會主委每週至少要見面聯繫一次,其他經濟團隊、內政團隊亦同。第三,公文採用車輪式傳送,盡量由一點跨越行政單位輻射出去。沒有必要的階層樓梯不必爬上去再爬下來。第四,全方位績效考核。考核應該看對上執行力、對同僚協調力(有關橫向聯繫)、對下領導力。現在只看執行力,其他的看不見,會有盲點。

轉貼:《蘭德公司論中國人》: 對中國人的批評一針見血

完整版連結在此

蘭德公司對中國人的評價: 

  1.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感。中國人不瞭解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普通中國人通常只關心他們的家庭和親屬,中國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個理性的社會基礎之上的。中國人只在乎他們直系親屬的福祉,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毫無疑問,這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道德觀勢必導致自私、冷酷,這種自私和冷酷已經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2.中國從來就沒有成為一個法制社會,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守法行為格格不入。中國人老想走快捷方式。他們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即成就來自於努力工作和犧牲。中國人傾向於索取而不是給予。他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生活的真諦不在於你索取多少而在於你能給予社會和你的人類同胞多少。 

  3.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中國人普遍不懂得如何為了個人和社會的福祉去進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潛意識裡,中國人視他們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這樣一來,一個人就會對保有面子這樣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滿足。面子是中國人心理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已經成為中國人難以克服的障礙,阻礙中國人接受真理並去嘗試富有意義的生活。這個應受譴責的習性使得中國人生來就具有無情和自私的特點,它已成為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 

  4.中國人沒有勇氣去追求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首先,他們沒有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的能力,因為他們的思想被貪婪所佔據。再有,就算他們有能力篩選出正確的事情,他們也缺乏勇氣去把真理化為實踐 

  5.中國人習慣接受廉價和免費的事物,他們總是夢想奇跡或者好運,因為他們不願意付出努力,他們總想不勞而獲。很少有中國人明白一個事實:威望和成就是通過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犧牲實現的,不付出就沒有所得。簡單來說,如果是為了謀生,那一個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為了生活,一個人必須要去奉獻。 

  6.由於在貧窮的環境下生長並且缺少應有的教育,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優雅的舉止和基本的禮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著裝笨拙粗鄙卻不感到害羞。他們在青少年時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說謊並從別人那裡索取,而不是去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所有。 

  7.中國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國家。但無限制生育政策所帶來惡果使得中國成為了無限廉價勞動力的輸出國。這些輸出也包括那些受過教育的勞力輸出,除了他們的教育水準,實則和其它一般苦力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8.中國大規模生產的便宜產品降低了鍵入這些產品的地區的商業信用度。由於技術落後,管理失敗,中國製造的單位元能耗要比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高出很多。因此,隨著出口額的增加,中國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喪失著寶貴的能源。同時,這種行為也嚴重地污染了環境,使中國變為全世界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國家。 

  9.目前中國正在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何去何從的折磨,環境的破壞與人性的喪失。由於中國人天生的貪婪的本性,他們可以毫無保留的接受資本主義的陰暗面即無止境追求物質利益、忽視人的尊嚴。中國人對西方的技術與產品狂熱追求的同時卻對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這些品質漠不關心。 

  10.由於中國文化不鼓勵敢於冒險這種優良品質,所以中國人極力避免冒險,他們也不想尋求機會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國人對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義並不感興趣,相反他們更執迷於對物質的索取,在這點上要遠遠超過西方人。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精神靈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這樣的概念,因為他們的思想尚不能達到一個靈性生命存在的更高層次。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專注於動物本能對性和食物那點貪婪可憐的欲望上。 

  11.在中國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為了尋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質量,而只是身份和顯赫地位的象徵和標志。中國的知識分子從別人那裡得到尊敬並不是因為他們為了別人的幸福做過什麼,而只是因為他們獲得佔有了相當的知識。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只不過是一群僅僅通曉考試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12.中國的教育體系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失敗和恥辱。它已經不能夠服務於教育本應所服務的對象:社會。這個教育體系不能提供給社會有用的個體。它只是製造出一群投機分子,他們渴望能夠受益於社會所提供的好處卻毫不關心回報。 

  13.中國可以培養出大批的高級人才,但卻很少可以培養出合格的可以獨立主持業務的管理級專家。服務於一個公司或者社會,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勇氣、膽量、正直和誠實的領導才能,這恰恰是大多數中國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亞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傳教士)一個世紀前所指出的,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和正直的純正品性。這個評價,雖然歷經百年,如今依舊准確診斷出中國綜合症的原因。 

  14.大多數中國畢業生對選擇出國並為外國工作不會感到內疚,事實上他們首先欠下了中國人民在教育上為他們所做出的犧牲。隨著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破壞和逐步衰弱,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受過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內心世界的路口,不知何去何從。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轉貼:養子不教誰之過!!

出處連結

許多家長可能不以為然,畢竟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會認為自己是不及格的父母,甚至有的父母還會激烈的反駁說,他們是有多麼的望子成龍,多麼的注意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但是最常見的,也就是這些父母對於成績要汲汲營營,教育小孩要與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不要與成績差的同學在一起,對於成績沒有幫助的活動不要參加,如果老師沒有給加分獎勵,就不要浪費讀書時間自願去負責班上的工作。而功利自私的身教,最後會教出一個功利自私的小孩,身為父母有什麼好意外的。很多父母會怕小孩在外面吃虧,都會教育小孩沒有利益的事不要傻傻的去做,學校的勞務能躲則躲,但是利益在合理的範圍內要儘量爭取。就保護小孩的出發點來說,這其實並沒有錯。但是當小孩長大了,父母老了,小孩不願意照顧年邁的父母,兄弟姐妹互相推託奉養的責任,只想爭遺產時,父母又會嘆息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這麼不孝。而其實這些小孩只是在忠實執行父母所教他們的價值觀,奉養父母的勞務又沒有什麼好處,能躲則躲,而父母的遺產本就是小孩所繼承的,當然要儘量爭取。這又有什麼不對。
多數的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灌輸給小孩的價值觀,會永遠陪著這個小孩,這是學校教育或是同儕影響力所無法取代的。父母沒有教育小孩交朋友要看的是這個人品性端不端正,而只問這個人成績好不好,在班上排名第幾,家世背景如何,那小孩當然不知道交朋友最重要的是要看這個人的品性端不端正。許多家長也許不會承認這一點,但是試問如果今天還在讀小學的子女回家告訴你說,他今天跟班上一個功課不好,父母是在市場賣菜的小孩一起玩,你會怎麼想,而如果今天他回家告訴你你說,他今天跟班上一個放學去學鋼琴,成績不錯,父母都是醫生的小孩一起玩,你會怎麼想。這很現實,但是很殘酷,今天很多小孩很小就會趨炎附勢,不是沒有原因的。當然也許這樣的小孩在未來容易成功,容易人脈通達,但是你也要小心這樣的小孩很容易交友複雜,在人生的路途中步入歧路。
按:這讓我想起我太太至今仍記得的一位國小同學。那位同學的媽媽是特種行業出身,如此出身,讓出身勞工階層的岳母既不屑又害怕,擔心我太太受到污染而走偏,因此嚴禁去對方家裡。但我太太跟我提起這位同學時,卻不斷稱道這位同學非常純潔的內在,只是當時說不出「出污泥而不染」這類的話。人品,難道真的可以從「身份」評價嗎?
很多小孩的偏差行為來自於父母不自覺的放縱,比如說讓小孩不遵守班級或學校的規定,家長還去替小孩爭取這種小小的特權。甚至家長就愛這些小小的特權。有所學校規定早上家長接送小孩時,不能將車開入校園,以保護已經到校學童的安全,但是就是有家長會去關說校長,硬要將車子開到小孩的班級前面,並認為這樣沒有什麼。那小孩會怎麼想,父母認為小孩從這件事上學到的是什麼,不就是只要可以耍特權就可以不用遵守規範嗎??更有家長因為小孩在學校的一點點衝突,到學校興師問罪,不只大聲與老師爭吵,辱罵主任校長,結果小孩就是有樣學樣,也不尊重師長,最後誰也管不動,這樣的結果不就是家長自己種下的因,最後結出那樣的果嗎??許許多多的家長,習於包庇小孩的過錯,甚至替小孩向師長撒謊,只是怕小孩在求學過程中留下不好的記錄,但是這樣的行為恐怕對小孩而言是更糟的示範。或是家長怕小孩受到別人欺負,不論是非對錯,都不准別人指責自己的小孩。這樣的家長老實說,非常非常的多,許多資深的老師早就都習於這些家長的偏差態度,結果就是不願意積極去糾正這些小孩的偏差行為,以免得罪家長,只祈求這些像瘟神般的小孩快快離開自己的班級,成為別人的麻煩。但是可以怪這些老師不負責嗎??家長的態度其實也決定了這些老師願不願意認真管教小孩。

轉貼:偽菁英式的怠惰!!

出處連結

文摘:


  1. 這一年半以來,一直覺得充斥著所謂學者、博士、清流,並號稱是菁英齊聚的內閣,其實充滿了冷漠、偽善、怠惰與驕傲。從疫苗事件到死刑存廢的爭議,甚至最新的性工作者除罪化的議題,都看見了這些主政者無法與社會溝通,剛愎自用的性格缺陷。也許這些菁英的學經歷不是假的,但是也不是只要有學歷就可以算是菁英。能與大眾溝通、會使用平民詞彙的人,不一定就是政治家,但是政治家沒有例外一定都是偉大的溝通者。這些自以為是菁英的偽菁英,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在於過份怠惰,不願意勇於任事,周詳規畫政策,配套修法,並與百姓溝通,最後導致政策提案倉促又不被社會接受,然後偽菁英們還要反過來罵社會大眾是理盲又濫情。
  2. 就以偽自由派學者推出的性工作者除罪化草案為例,竟然說要性工作者的配偶簽同意書,就可以知道這項草案的規畫是如何的草率。......其實理盲又濫情的筆者,完完全全知道偽菁英們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規畫,就是要規避刑法上通姦罪的問題。因為台灣是少數還處罰通姦罪的古老社會,因此配偶去賣淫,交易雙方都會背上通姦罪的刑責,如此就與性工作者除罪化的目標,背道而馳。......
  3. ......事實上,這些長年的爭議過程,其實還是累積了許多的共識,可以成為立法的參考。比如局部的限縮通姦罪的射程範圍,讓通姦罪只在極嚴格的構成要件下成立,一方面保護目前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價值,一方面免除許多早就分居者、另一方配偶不願離婚者或性工作者,在尋找第二春或發生任何型式的性行為時,被法律上的配偶提起告訴,甚至以此為要脅的手段。這可以透過修法的手段,輕易的達成目標。而將性工作者除罪化與通姦除罪化一併配套修法,同時通盤檢討目前台灣法律對於性行為規範的政策,是否過於老舊而不上時代的問題,這不就是政府所應該去作的事情嗎??怠惰的偽自由派學者菁英,家中書架上的法律書籍恐怕比筆者還要多上百倍,為何會推出這種修修補補式的政策,只為了繞過一條也應該被檢討的法令,而弄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配偶賣淫同意書。記者當場吐槽問部長大人您願不願意簽,那還算客氣,如果是筆者在場,恐怕會改問部長大人,您覺得您的老婆願不願意簽。
  4. 偽自由派學者的怠惰,在賣淫同意書這個議題上已經非常清楚,因為長期致力於推動這些法案的團體,在多次的公聽會中都有深入的探討過這些問題,甚至這些法律的爭議點,在許多入門的法律讀物裡,也都有談論到。......但這些討論與建議,最後偽菁英們在決定政策時,竟然完全充耳不聞,也不採納各方的意見,也不積極規畫配套修法,還是若真的覺得不能修法,那好歹也向社會大眾說明一下不能修法的理由,不是就搞出一張同意書,希望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這不是怠惰是什麼??
  5. 而同樣的情況,也一樣發生在偽人權律師部長身上。死刑存廢的爭議是今天才有嗎??議題一開始出來時,筆者就在部落格文章裡多嘴講過,修法配套的刑種,也就是「終身監禁」的制度一定要先列入討論之中,否則不止討論容易失焦,更容易流於社會的反彈。多嘴完沒有多久,水果報的社論也提出一樣的看法。但是偏偏偽人權律師眼中似乎只有廢除死刑的美名,而忘了這個改革的推動,需要的是平衡社會正義的配套措施,與積極的溝通。因為任何一個稍微有在關心世事的人,都會知道這個議題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無解難題,需要細心面對。
  6. 無奈的是偽人權律師似乎混然不覺這個議題的嚴重性,仍然只沉醉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自大驕傲中。政策是需要溝通的,特別是這種本來就是兩難的政策,台灣在一沒有終身監禁的刑種下、二在司法公正性飽受質疑的社會氛圍裡,沒有任何溝通與先期的配套措施,就要廢除死刑,會沒有爭議,社會不反彈那才有鬼。......
  7. 別的國家是先在死刑與可假釋的無期徒刑中,先增設終身監禁這個刑種,抑或如水果報社論所提的,在無期徒刑中增列永遠不得假釋的但書。這二種方法名稱不同,但是實質的效果相同。並且降低三振條款的門檻,讓多次觸犯重罪,但是每次都罪不至死者,也可以永遠與社會隔離。先試行這樣的制度,來證明雖然廢除死刑,但是無可饒恕的重刑犯與屢犯重罪者,仍然不會因為廢除死刑與假釋的問題,而出現關沒有多久就出獄的不合理情況。向社會大眾證明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減低訴訟浪費的問題,也可以鼓勵法官對觸犯重罪者從重量刑,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制度下,判死刑又不執行,不然就是一直發回更審,最後法官因此不願意判死刑,判無期徒刑又關沒有幾年就假釋出獄,不止破壞社會正義,讓社會大眾對司法量刑更不信任,最後更加反對廢除死刑。
  8. 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問題有兩全其美的解決辦法,但是有爭議較少的處理方式。廢除死刑,讓納稅人養這些人渣一輩子,筆者其實也萬分反對。但是筆者無法反對的是,世界各國的經驗告訴我們,被冤枉而獲判死刑的人,永遠都存在,而且比例並不低,由凡人來執行的司法系統不可能完美,因此就不能把路走絕。而這也是廢除死刑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因為人死不能復生,一但槍決了以後才發現人是冤枉的,國家付出再多的金錢也無法彌補一條屈死的人命。被迫去養這些人渣,是司法系統萬一出錯時,避免去鑄下大錯的唯一方法。偽人權律師想要利用這個改革搏取美名,那也令人樂見其成,只是怠惰至此,連先期的配套規畫,刑法刑種的一併檢討修法,政策說明與溝通,全部付之厥如,只會停止死刑的執行,判而不決,讓受刑者與被害者家屬處於兩端的煎熬,只想不顧一切的廢除死刑,好從偽人權律師變為偽人權部長。而這樣草率的政策規畫,不是怠惰那又是什麼。......

轉貼:「凡事皆有風險」

這個廣告簡單清楚的訴求,讓我們知道「反對有理」!

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

轉貼:重聽那張十多年沒聽的唱片──憶超級大國民與海角七號

出處連結

「感謝所有為這塊苦難的土地奉獻過的人」

我應該已經有超過十年時間沒有聆聽這張CD了吧,對於這部電影的印象也模模糊糊地,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女主角蘇明明大罵身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父親那麼愛搞政治、陳秋燕彈完蕭邦後乓一聲倒在鋼琴上、以及男主角林揚在一片醜陋而坑坑疤疤的野外燒紙錢祭寃魂的映像外,就是那條陰森長廊上,那雙被手銬鎖上的手,一隻比著二、一隻比著一的畫面。

二條一,是曾為世界上最無人性、最恐怖的法律,動員戡亂時期戒嚴法中的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款,惟一死刑,我們稱那個時代──叫做白色恐怖,是沉靜中充滿著血腥和罪惡的時代,也就是現在國民黨和馬英九總統這群黨國妖孽正敲鑼打鼓、努力緬懷的蔣氏王朝所統治的美好的時代。

「超級大國民」,1995年的一部電影,那個時候,正是台灣民主運動到達最高峰的時候,台灣人正要迎向犧牲無數生命才爭取到的權利──用自己的選票選出自己的元首。台灣人第一次正確喊出自己深愛土地的名字,不是中國、而是台灣。當時,台灣人可以在電影中,去檢視、去舔拭過去因暴孽而留下的傷口。

而現在,當時爭取到選擇領導人的權力,台灣人用來選出了一位帶領大家走回地獄的人;而現在當台灣人表達自己對生長土地的愛時,居然要被污篾為是民粹、是鎖國;而現在,這些彼此檢視、舔拭傷口的行為,居然會被稱為「分化、挑撥族群仇恨」。

台灣人,現在居然連生氣、連痛苦,都不能說了。

我從來沒喜歡過「超級大國民」這部電影,因為電影裡面的恐懼太過真實,以致我一直都不願意好好地正視它;我也很少聽這張電影原聲帶,因為裡面的悲傷太過深沉,總是讓我難以承受。我就像這部電影裡面蘇明明的那個腳色,只想遠離危險,而不想和罪惡對抗,然後默默地祈禱罪惡不會找上門來。

因為和罪惡對抗的經歷,太恐怖;所以台灣人現在,只想要海角七號,不想當超級大國民了。

(中略)

至於將殘殺英靈的魔鬼當成神拜的台灣人,或許地獄的業火正是大家最好的歸宿。

當大家誠心誠意地讚頌蔣經國那雙沾滿自己父兄鮮血的雙手時,或許離喜來登飯店變回警備總部軍法處、獅子林百貨變回警備司令部保安處,青年公園變回政治犯處決場回來的日子也不遠了。

至於那些相信乖順、閉嘴就能長保平安的台灣人,願你們的股票、基金和鈔票可以保護你們不受地獄的業火之苦。

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

雜感

能夠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厲害;
甘願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偉大。

沈迷

在有限視野的無限虛擬世界裡
不管手中握的是刀劍、是槍砲——
「生命的意義,在消滅宇宙繼起之生命」

而小小的螢幕之外
分分秒秒隨著虛擬世界瞬間消失的生命,也
一一陣亡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歷史,是「權勢」與「詮釋」的問題!




最近有二則新聞令人非常感慨,其一就是蔣介石的遺物被列為國家文物,其二就是有甫發表上任的官員,因為過去曾公開反對前朝「去中去蔣」的政策,而獲拔櫂,並被某些媒體讚其有風骨。其實嚴格說起來,前朝的去蔣化政策並不是要完全將蔣介石從歷史抺去,而是希望還原蔣介石在歷史上的兩面評價,終結過去將蔣介石奉若神明的荒謬時代,只是最後功敗垂成。在幽靈復辟後,蔣介石仍然是被中華國民所紀念的歷史偉人,墳墓有國家憲兵保護,歷史教科書仍然充斥著美化他的謊言。只是有時讀史時會想,那些過去被蔣介石屠殺的百姓,那些起來反抗他而最後被迫害入獄的異議人士,今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別的不說,相信台灣許多人就不知道過去所發生過的一件大屠殺,在這個由蔣介石直接下令執行的慘案中,直接死亡人數保守估計就高達八十九萬人,幾百萬人流離失所,被迫逃離家園,史稱黃河花園口大決堤
(中略)


海地大地震,震驚全世界,但是目前死亡人數仍然未破三十萬人,南亞大海嘯,估計奪走二十二萬人的生命。但是兩場世紀天災加起來都沒有蔣介石一聲令下有威力。八十九萬人從此淪為波臣,而歷史上甚至沒能記上他們一筆。你問我們為什麼對蔣介石這麼有意見。我們只能告訴你,人跟禽獸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人有良知,所以人類社會無法認同希特勒屠殺猶太人,就像我們無法認同蔣介石一樣我們不認為要將蔣介石從歷史中抺去,這是不對的。我們主張的是要還原歷史的真相,讓大家知道過去發生過什麼事。套句中國朋友愛說的話,這叫「將蔣介石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我們無法認同蔣介石這個人過去的所做所為,多次經過中正紀念堂時也都拒絕進入,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意識形態,而是人都是有良知的。除了已經喪盡天良的人以外,我們真的無法理解是什麼樣的人,竟然可以原諒這種屠殺的暴行。


全文請詳出處:【昨天的血腥屠殺】蔣介石的黃河花園口大決堤!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電影推薦:V怪客

這是一部虛構歷史背景的電影(裡面還說「『前』美利堅合眾國」呢!),地點是英國。此時的英國已經變成極權統治的國家,還有宵禁、秘密警察等制度(這些很明顯地有納粹德國的影子)。這部影片透過一個自稱為「V」的怪人,預告明年11/5要炸掉國會大廈的瘋狂(囂張?)舉動,從執政者、人民、現實、理念等不同層面,提出對極權專制的反思。片中當然有戲劇化、誇張化的部分,但其主題很值得我們去理解、體會。以下影片是V怪客的演講片段: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百年黨國之慶暖壽賀聯

之一
黨父國父,一生娶多婦
總裁獨裁,三代發大財

之二
建國百年,高官權貴皆是客
專制千載,百姓黎民不成家

之三
榮民庶民,身份迥異國度無異
圈牧放牧,方法不同威權相同

之四
總理親日,總裁德日,黨眾民眾盡仇日
孫家容共,蔣家反共,徒子徒孫紛媚共

之五
忠吾黨、愛中國,外拼一紙居留證
披藍皮、淌紅血,內藏一根綠骨頭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教女兒寫作文

題目:帶兔子去公園

一開始,我先跟女兒一起回想下午時的活動情況(她主述,我補述),並確立這次作文的分段與寫作內容。

第一段:帶兔子出門
女兒原版
我的改版
先把籠子打開,再把它裝進袋子裡,然後我們穿好鞋子,準備出門。
今天下午,我跟爸爸一起到我家附近的公園遛兔子
這一段,女兒暴露出她不熟悉文字表達的弱點。她腦袋裡只能想到「帶兔子」「出門」兩件事,於是寫成左段,但這樣寫有兩個問題:一、在沒有先說明的情況下,使用了代名詞「它」跟「我們」;二、出門去哪裡,也沒有講。所以我將之改寫成右段,把人、事、地簡單交代。

第二段:到公園放兔子出來
女兒原版
我的改版
先把袋子打開,2把兔子放在草地3跑步,兔子覺得很舒服4我跟爸爸都在旁邊保護兔子。我顧在兔子旁邊,爸爸去把狗趕走。
到了公園裡,我看到有人帶了一隻1大狗來公園玩。爸爸說:「我們到高一點的草地上放兔子吧!不然狗會咬它。」於是2我們爬上小山坡,才把兔子放出來3兔子剛出來的時候非常膽小,不敢亂跑,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它不再害怕了,很高興的東跑西跳4我跟爸爸怕狗欺負兔子,一直陪在兔子身邊保護它,同時,5我也跟爸爸聊天,非常開心
這一段女兒繼續保持「思慮不周」的特點:一、受到題目的牽引,她只想著「放兔子」這件事,所以連地點都沒提,直接從「放兔子」這件事下筆;二、文後寫了「爸爸去趕狗」,有點突兀,因為她前面略去了「看到狗、想到狗會咬兔子」這件事。不過她寫了「兔子跑步很舒服」,看得出她對兔子的觀察帶有感情,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我把女兒想的補足後,改寫成右段,並以數字標記寫作重點,讓女兒知道她寫的跟我改的差別有:一、要把「爸爸趕狗」的原因先點出來;二、到公園放兔子,除了兔子開心外,我們「人」也要有「開心」的活動呀!所以再補上「和爸爸聊天」這件事,讓文章完整一點。

第三段:回家
女兒原版
我的改版
1天黑了,爸爸說時間到了,我們要回家趕快把功課寫完。所以爸爸叫我拿袋子,然後他抓起兔子,叫我過來,爸爸把兔子放進去。我們2走路回家然後我去倒一杯水來喝,然後我坐在椅子上,看著爸爸把兔子放回籠子裡,等爸爸來教我寫功課。
天黑了,爸爸說時間到了,我們還要回家趕快寫功課呢!所以爸爸帶著兔子,牽著我的手,一起走路回家。
這一段女兒犯的毛病跟前兩段不同:她想太多了!這時候她把焦點鎖定在這段的主旨「回家」這件事上,反而忘了題目是「帶兔子去公園」,所以她除了詳述「如何帶兔子回家」,也詳述「自己回家後所做的事」。我提醒女兒「題目」的要求,把最後一段作為「結束」的作用告訴她,然後將她的末段精簡成右段。

這次的教學,呈現了孩子在「扣緊主題」這一寫作要求上的難度,縱使有想法、有感受,表達上仍會太過或不及。看來「寫作技巧」對學童來說,還是挺抽象的。

學生作品改寫:父母

原版

默默的付出
從不要求回報
卻被無情的話語刺傷了心
只能等待
懂事的到來



改版

忍受著被根部撕裂身體的

依然讓根部
恣意成長


看著日升月落
心中默默期待著那一天
落葉歸根

學生作品改寫:草

原版

柔軟卻堅韌
隨風搖曳
低下頭來
不是害怕
是更加堅毅


改版

向風低頭
為霜枯瘦

只要陽光不滅
我一定
奮力
昂揚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學生作品改寫:男與女

女人飲下
一杯名為男人的美酒
因而
毒發身亡

男人摘採
一株名為女人的玫瑰
於是
鮮血淋漓

學生作品:人生

人生
只不過比
人參 長一些

案:此詩有「諧音」之趣。

學生作品改寫:地平線

原版

一條縫合了 海與天空
卻又永遠使之分離 的


改版

海與天空
在此相接
也在此
分離

學生作品改寫:高中

原版

所謂的苦難
大概就是這樣吧!
重複的模式
重複的作息
重複的生活
並且
還要努力的去和
時速一百公里的時間賽跑

改版1

轉!轉!轉!
每天忙碌地自轉
只為了保持繞著大學
公轉的能量

改版2

明白也好,無知也罷
終於,我加入了薛西弗斯們的行列
勞苦地推動著
巨石


儘管它 越滾越大
儘管我 越推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