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談一件寫作最重要的事,以及面對、突破及經營的方法。
A:找到自己真正想說的事情,以及如何把你的感覺傳達給別人。乍聽之下這很平常,其實是最不容易的事。寫作的新手都很急切地想展現自己文筆有多好,寫散文的時候拼命堆砌辭藻,彷彿自己可以寫很「意境深遠」的東西,寫小說的時候則要不怕自己故事說得不夠炫奇要不就怕故事「文學性不夠」,這些都是毫不重要的事,沒一樣能讓你的作品讓人驚豔。
挖掘自己內心真正想說的東西並不容易,很多人會說「我沒有」,或者有但很矇矓,「我不知道如何把它變成文字」。有時候挖掘自己的內心時,跑出的都是一些空洞的東西,表面的東西,這些的可能性都很高。
我有一個學生,很相信自己的文筆,特別愛寫些文藝腔很重,自覺詩意十足的文章,他每篇作品都給我看,我看了都皺眉頭,當中只有一篇我認為是難能可貴的佳作,就是寫自己父母的一篇,這裡面每件事、每個字,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情感完全不需要刻意去表達出來,已經揭露在字裡行間,那種情感是很複雜的,完全不能用刻板印象來解釋的,不是單純的愛或恨,而是更幽微的,一種無奈,一種心疼,一種羞赧,一種責備,一種不理解,這是很棒的一篇文章。
急著「我要寫出好文章」,不如先學習從生命裡去「感覺」,然後去抓那種「感覺」,去辨識那種「感覺」,不要想著用多華麗繁多的詞彙去表達它,而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寫。
然後就是多寫,天天寫,任何有感覺的事情都寫,不只文筆要磨練,心靈的敏感度也要磨練。
3.談創作與作文的不同,以及在學生時代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給同學的建議又是什麼?
A:學生時代的作文練習是基本功吧!……再簡單的東西,裡面都有你可以琢磨的空間。你還是學生的時候,給你什麼題目、給你什麼限制,你就在那範圍裡面做各種嘗試,做到你自己覺得最極致的境界。
我知道大家都把創作看得太重了,好像只有「創作」才有價值,這是本末倒置。我不是念文科的,我學生時代根本沒創作過,但我的作文都拿高分。我第一篇創作就如前述,下筆就水到渠成,你不需要老早就把「創作」的招牌抬得高高的,因為你還沒完全準備好。
4.談「培養寫作能力最好的方法」、「練習寫作要特別注意的事」。
A:多看多寫是最好的方法,好作品就是你的老師,好作品看得多,就曉得自己的缺點在哪。光說、光想,都沒用,一定要下筆去寫,寫得多就容易抓到訣竅。
自己要能看得出自己寫的東西好在哪壞在哪,這叫做自覺性,這是基本的,如果連自己寫的東西好在哪壞在哪都要別人來告訴你,或者別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你就嚴重得動搖,都表示你的基本功不夠。
5.列10本書單,並擇一二談之。
A:這份書單是特別為青少年考慮的。
《過於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丹尼爾凱斯)、《少爺》(夏目漱石)、《二郎》(山本周五郎)、《希臘左巴》(卡山札基)、《徬徨少年時》(赫曼赫塞)、《玩笑》(米蘭昆德拉)、《美麗佳人歐蘭朵》(維吉尼亞吳爾芙)、《香水》(徐四金)、《惡童日記》(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希臘左巴》是我學生時代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的兩個角色「我」和「左巴」,分別是理性和野性的代表,「我」是來自都市的知識份子,左巴是沒有受過教育的粗人,然而「我」卻從左巴身上學到「真實」與「自由」。左巴雖然沒受過教育,他粗俗又野蠻,事事懷大不敬,可我認為左巴的本質就是「詩人」的本質,一種無矯飾的,能直透最簡單的事物中蘊含的神蹟的眼光,我們以為詩是把符號附加在事物上,剛好相反,詩是要剝除偽飾,人因為這些偽飾,早已喪失掉原始的神祕能力。我之所以在少年時反覆讀這本書,就是因為我甚為困惑人是否有原生的本質?剝除外在的教育、環境、價值所形塑的自我(有這種可能嗎?),底下真的有一個內在的核心?少年老成的我覺得自己太過理性,所以很瘋迷左巴這樣的人物。
《三郎》是一本很易讀的書,卻能深刻、動人、精采地寫出面對現實人生的殘酷不公而從憤怒到寬恕的心路歷程,人物的刻畫極有魅力,故事有很強大的張力。山本的作品是好讀易讀,故事精采,卻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強烈的社會關懷。我認為年輕人想寫被世人肯定的作品,一味投合大眾或者一味追尋冷僻孤高,都過於偏頗,台灣極少極少有作家的作品能兼有通俗性又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深沉的內涵,但是國外這樣的作品卻很多,這是心態上打從一開始就偏頗的緣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