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轉貼:《活出信仰》救恩的滋味

禱告
主啊,請原諒我的忘恩負義,在赦罪蒙恩之後,常常忘了恩典中有你代罪受過付出的贖價。主啊!我有罪,我白白蒙受救恩,卻毫不珍惜。求主憐憫我深重的罪性,求主聖靈進入我心,讓我成為主恩得勝的戰場。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出處:《活出信仰》救恩的滋味

去年春季某一天,當我從某刊物上看到「救恩的滋味」字眼時,也正在咀嚼耶穌基督帶著我走過一段生命歷程。

「一個不留心」成伏筆
某一天,我在家中犯了屢次常犯的錯,家人責備我不用心、不忠誠,我內心悶悶作痛,總覺得當我想要做這個、看那個、忙於自己愛好之時,一個不留心,極容易掉入「自我深井」中。


一週後,從一部電影中,導演埋伏筆的手法引起我的聯想:在我的生命中,是否也有些我不經意而埋下許久的「伏筆」…又一週後的一天,在我工作的案件中,被抓出一處錯誤!我很懊惱在檢查時為什麼沒看清楚呢?隔天,案件中又被抓出兩處錯誤!我心中只能不停地喊:啊…到底是怎麼回事?

而當我回憶那份案件可能出錯的時間點,其實是在兩個月前,思緒立刻彈起—原來那「一個不留心」的「伏筆」早在兩個月前就已埋下。於是心中瀰漫著老薑的滋味兒,又苦又辣。

一個不留心,我丟失對家人的關心。而常常不留心、不用心的根源因素,在聖靈溫柔引導之後,我承認:是來自我的罪。

一是自滿、自大,等於驕傲。因為我在處理這案件的過程中,倚靠了過去的經驗進行。二是沒有完全忠於所託,等於不忠實。做事時沒有用百分之百的細心,以致這裡錯、那裡漏。

案件勘誤的第二天,我向客戶回應一份如上所述的認罪信。說也奇怪,信一發出,那股苦辣味竟瞬間轉淡…稍晚,對方表達他們也有疏失,我心中的老薑味兒竟然整個消散,如同喝過綠茶之後,平平淡淡的。

蒙恩替代的滋味
我為常常循環的罪性所帶出的「罪行」不斷反覆思想——耶穌基督的救恩中,有著祂的手腳被釘刺穿、肋旁被槍扎破的血味。

那我為何如此輕率呢?我是不是需要再翻開耶穌手中的釘痕,聞一聞血的味道,才真知道一再明知故犯的殘忍?我是不是已經忘了耶穌流下的血味兒是替代了我的?

在案件勘誤之後,必須有修改的動作。但是,我的手工技巧實在笨拙,把兩份都弄得極為難看,驚得同事直呼:不要再弄了!要我去做別的事。最初捅婁子的我,只好退回自己桌位,換其他手腳俐落的同事上陣,後面一大堆待改的文件,都是由他們耗費很多時間而完成。我體嘗到「蒙恩替代的恩典」。

耶穌的救恩就是「替代」該受罰的我;同事代勞也是「替代」該負責的我;這份蒙恩替代的滋味就像…被麥芽糖纏裹著。

悔改的行動不停頓
想要改變積習,卻非一夕之間能成功;想要進步,也需要自己能辦得到的方法,還要實際著手去做。可是,往往又很難快速進步到所謂好的標準,總是在屢犯屢改、屢改屢犯、慢慢修正、快快扣分之間循環著。

而耶穌也會在這樣的路程中,同行陪伴,適時給個提醒,幫助我——啊!想起要做這個;嗯,記得明天第一個動作就是做那件事;咦,今天遇到與上週同樣的情況,但好像比較得法了。

耶穌陪伴的恩典是一直在動的。我一直在思考:什麼力量能夠幫助我「悔改的行動不停頓」?有人形容他是不能片刻沒有耶穌,而我是分秒不能轉離耶穌。就像掛鉤與扣環的連結,我的鉤兒分分秒秒都要緊掛在耶穌這扣環中,稍不留神,一脫鉤,就會掉下「自我深井」。

「自我深井」中滿是自滿、自大的爛泥味,會阻斷我對耶穌救恩血味的記憶。忘記耶穌救恩的血味,會使我忘恩。忘恩,伴隨的就是負義,與得蒙救贖的恩不相稱。泥味想甩掉,我的鉤兒就得分秒緊扣住耶穌。

多年來,個人非常喜愛文史類科,常在想要怎麼創作,才能寫出我的生命歷程,卻打轉了很多年。沒想到,就在那兩、三個禮拜之間,耶穌用一個一個的伏筆、一步一步的陪伴,帶著我「走」出這一小段生命故事。

我想見證的是,耶穌的救恩雖然是一次成就,但不是停在決志或受洗那時刻,而是一直動著,一直有陪伴、扶持的力量。因此,救恩的滋味也是不斷以動態在生命中迴盪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