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家裡有一場小小的風暴。
晚起的我剛晾完衣服,在客廳的兩個小孩各做各的事,互不搭理:弟弟在玩玩具,姊姊拿著筆不知在寫些什麼。我才在想兩個小孩怎麼那麼乖,女兒就先開了口:「我們在吵架。弟弟把我新買的玩具車刮壞了。」兒子也不吭聲,自己躲進房間,說要喝牛奶。
老婆這時發揮她循循善誘的本事,先對兒子開導:「為什麼把姊姊的玩具刮壞?」
「因為......我不想還給她。」兒子說。
「那是姊姊的玩具耶!不想還給她,就可以把它刮壞嗎?那如果別人不想把玩具還給你,可不可以也把你的玩具刮壞?」
「嗯......不可以。」
「所以這件事是誰的錯?」
「是我的錯。」兒子認罪了。
「好,那你去想辦法讓姊姊原諒你」老婆出招了——我嚇了一跳,也好奇兒子會怎樣「想辦法」。
兒子沈默了好久,在房間動都沒動。終於,他決定到客廳去,卻離姊姊老遠,看似正在「想辦法」。
「喂!當人家老爸的就只想在旁邊看好戲?」老婆不滿了。我湊到女兒身旁,輕聲的說:「你要怎樣才會原諒弟弟?」
女兒還沒開口,弟弟已經拿了昨天外公買的新玩具過來,擺在姊姊面前:「姊姊,這是阿公買的新玩具,給你看,你不要生氣了喔!」話才說完,又躲得遠遠的,觀察姊姊的反應。
這就是你想的「辦法」?兒子你也太「天才」了吧!我忍住笑,轉頭看著女兒。女兒想了想,說:「我希望弟弟從今以後不要碰我的新玩具,這樣我才要原諒他。」
「好,那我去跟弟弟說。」女兒點點頭,一滴淚珠滾了下來——原來女兒壓抑了心中的委屈至斯啊!(心疼中)
「弟弟過來!」我說。兒子小心翼翼地走過來:「姊姊說你不可以再碰她的玩具車,她才要原諒你。你做的到嗎?」
兒子這時陷入了兩難:他真的很想玩姊姊的玩具,不然也不會有那麼激烈的行為;可是他又很想姊姊原諒他,不然以後就沒人陪他玩、少一個人疼他了。他支支吾吾做不了決定,我出聲逼他:「喂!你不可以在碰姊姊的玩具車,可不可以做到?」
「好啦!我不碰姊姊的玩具車。」兒子屈服了,手裡下意識地玩弄著玩具車的包裝盒。「盒子也不可以碰!那是我要裝玩具車用的,我要好好保護我的玩具。」女兒又開出新的條件,兒子只好放下包裝盒,等待著姊姊的原諒。
女兒小心翼翼地把略微受損的玩具車收進包裝盒,回過頭笑著對他弟弟講:「我們一起玩吧!」兒子這才放下歉疚與忐忑,開開心心地和姊姊玩在一起。一場風暴終於雨過天青。
後記
我後來撿到女兒在衝突時寫的字條,內容是這樣的:
Dear diego:
Don't think everytime beacuse you're little,smart,cute,funny and everybody loves you,
so ttat you can be bad.
女兒選擇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弟弟的真實感受,以避開跟他之間的衝突。這個方式對他弟弟當然是無效的,因為他根本還不識字;不過我把這張字條給我老婆看,她倒是很鼓勵女兒,對她說:「妳這樣做很好。我們知道妳心裡真正的感受,才會知道要怎麼幫妳。」女兒點點頭。她實在是太打從心底信服這個老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