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信仰金句(網文節錄)

 基督信仰最核心的部分

——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而在於我們被誰擁有

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朱熹<觀書有感>有感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朱熹很有名的一首詩,詩中透過「自然現象→提問→解答」的三段式論述,得出「源頭活水」這個關於「讀書經驗」非常精采的結論。

有趣的是,第三句「清」之一字,並未出現在開頭兩句詩中,卻是頭兩句詩最關鍵的「總結」:方塘如「鑑(鏡)」之「映照的作用」,以及「天光雲影共徘徊」之「無量的內容」,都是建立在方塘「清」的本質上。也就是說,詩句推思至此,其實詩意已經完整(水清則能「容照萬物」,比喻心清則能「廣博學習」),然而朱熹的思考並沒有在此停下來,而是繼續追問:「這樣的『清』,究竟從何而來?」

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源頭活水」這個解答了。答案的確精彩,但我認為更重要、更關鍵的部分,是第三句的提問:「問渠那得清如許 」,因為沒有前面「精準的提問」,就不會有後面「精彩的答案」出來——何況這句「提問」所帶出來的思考,已經是「更進一層」了。

「問題比答案重要」,這是學生最容易感到疑惑的一句話,因為在學生的學習過程裡,一直都是在追尋答案:正確的答案、標準的答案﹑合理的答案......沒有答案,就無法滿足「學有所得」的心理預期,就容易產生疑惑與恐慌。然而在學海裡,所有「有答案」的部分通通屬於「已知」,在已知之外,仍有廣大的「未知」等著我們去探求,而想要探求未知,就必須以「優秀的,有效的」提問為準星,去進一步擴大已知的版圖,縮小未知的領域。所以「思考能力」是最重要的學習能力,過去如此,未來也一樣。

尤其在科技進步、技術更新的當代更是如此。太便利的數位工具,已經取代了大量人類的腦力勞動,讓人們不知不覺依著慣性,逐步弱化、退化了許多心智能力,這是「便利」衍生的後遺症,也是人類為了便利所付出的代價。「提問」就是思考力的展現,是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異於禽獸者的「幾希」。這個能力縱使不能夠精進,起碼不能任其退化。

在學習了路上,最悲哀的莫過於「空入寶山走一回」,就像銀行櫃檯行員,每天經手那麼多錢,卻沒有一張鈔票屬於自己;就像流水線上的作業員,熟練地操作生產工具,卻對產品一無所知。各位同學務必要讓AI僅僅是學習的助手,而非學習的主體,才不會成為對AI無法斷奶的嬰孩。

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

家長查經:「耶穌平靜風和海」(札記)

▲耶穌平靜風和海

經文:可4:35-41(太8:23-27)

4:35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
4:36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
4:37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4:38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
4:39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
4:40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4:41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1.耶穌的斥責:
Q:門徒為何膽怯、沒有信心?
A:主耶穌說的信心,不是「面對風浪不害怕」的信心,是「有主同在」的信心——信心是神賜給人的恩典

2.耶穌安睡的信心根源:
(1)耶穌是神,是權柄者,是彌賽亞、基督(太16 彼得認耶穌是主,耶穌承認了)
(2)證據:耶穌憑著話語(命令),就止息風浪(改變自然現象)
(3)類比:耶和華憑著話語(神說)就創造了世界(創1:1-2)

3.門徒的反應:懼怕
(1)內容:
不是懼怕「風浪」,是懼怕「耶穌斥責、止息風浪」這件事
(2)證據:
「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可4:41)

4.門徒反應的意義:
(1)意識到耶穌應該不只是「拉比」,因為他所做的事,比拉比更有「權柄」(所以才會懼怕)
(2)門徒雖然知道耶穌「比所知的更偉大」,但耶穌「彌賽亞/基督」身份的首次確認,要等到之後「彼得認耶穌是基督」之時(太16:13-20)

小結
1.神是信心的來源,信心是神給人的恩賜,不是人憑己意、己力修為的結果。
2.神蹟是神的作為,不是神的本身。信心要建立在「神、主耶穌」身上,而不是「神蹟」,因為撒旦也會行「奇蹟、奇事」。
3.「不斷確認神是否愛我」不是跟主建立關係的方法,「饑渴慕義」才是:「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兩張圖說明神的恩典

2025/02/12攝於文華高中校園圍牆
 2025/02/12攝於文華高中校園圍牆


2025/02/12攝於文華高中校園圍牆

天雨了。我走在文華高中旁的人行道上,路過長在圍牆鐵柵上的兩棵小榕樹。

這兩棵小樹是我無意間發現的。兩年前第一次看見時,較小的一棵還更瘦小,葉子也沒這麼大,如今兩片葉子也濃綠可愛了。

小樹有斷枝,意謂著曾經長過葉子,只是枯萎凋謝了。誠然,在這麼惡劣的條件下生存本就不容易,能量必須省著用,所以不管看過幾回,小樹永遠只有一根樹枝長出葉子,而我也沒有見過小樹的根。

我曾想移除小樹,但略為施力後總不忍真的下手。我想,在資源這麼貧脊、曝曬如此熱燙的鐵柵上活著,不用我動手,也許一段時間之後,我就會看見兩棵枯木了吧?

但今天,兩棵小樹仍好好地活在鐵柵上。一天的陰雨,濕透了小樹一身,有一片枯葉的那棵,一根斷枝上還冒出一點小小的嫩芽。

雨,不只下在高聳的行道樹上、粗壯的校園植栽上。在惡劣的鐵柵上,有兩棵不起眼的小樹,也同樣沐浴在恩雨之中。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5:44-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