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的學生針對我關於「高中經典範文vs品格教育」的觀點提出她的看法,我發現我老了,居然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一一回覆。因文頗長,乃回覆於此,且誌師生之緣。
【文本】
我認為「讀幾篇古文,就能培養美好的品格與文素養」,這是太高估了這些文章的作用了。(ps:我沒說這些文章沒價值)
我進入教育職場,最喜歡教的就是論孟,因為我真的喜歡。但我卻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教育現場上了幾十年的文化教材(論孟),從學校出去的學子,最後反孔孟的的人一大堆?而且是跨世代的出現?後來我明白了:品德教育除了教材,更重要、更讓人有感的是「典範」,典範才是活生生的,有吸引力、感召力的東西。我們逼學生讀了一堆聖賢大道理,卻端不出幾個「受教」的現實典範出來,請問畢業的學子看到人面獸心、衣冠禽獸的社會現實,他會相信孔孟的大道理,還是認為這些道理都是鬼扯?
我不否定這些文章的價值,但要以此做為反對新課綱的理據,我覺得效力是很薄弱的。(反過來說,若以「成效檢驗」來衡量這些古文,那恰好證明讀了這些古文沒有培養出更多的范仲淹、柳宗元,這樣的經典教育是失敗的。)
【學生的回應VS我的回覆】
老師,恕我不認同你的邏輯(單純針對老師的文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