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上帝要他長成的樣子

 「鴿子長成上帝要他長成的樣子,我們看到了,滿是喜樂。」

這是我對一位長輩關心小鴿子的回應。她的原話是:「鴿子會越來越好的,我曾看過像鴿子一樣的小孩長大後完全正常了。」

是呀,正常。每個特兒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待,就僅僅是「正常」。而我們帶著孩子費盡心力努力追趕,卻往往只能看著「正常」的背影,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

成功的例子才會被記住、被傳揚,失敗的例子,只會在顛簸的現實中匍匐前進,直到塵埋。當我們拿著別人的成功為座標辛苦前進之時,會不會忘記了,我們的孩子也在熬受著我們未必能同理的辛苦,一起匍匐前進?

在特教的教育現場裡,我們夫妻看過有些家長在老師的教導訓練下,急著看見孩子的「成長」,於是回去後便認真督促孩子持續練習,好讓孩子回學校後展現「成果」。孩子技能是學會了,但持續訓練形成的壓力無處宣洩,竟衍生出自我傷害的行為。我們對孩子這樣的演變,深深以為警惕。

所以,我們決定不同時扮演「老師與父母」的角色。在早療階段,我們陪同訓練、相信老師的教導;回到家裡,我們就是父母,要給鴿子愛的溫暖,以釋放他白天學習的壓力,老師交代的功課,但求完成,不求100分。

上帝造人,有人是公侯將相,有人是販夫走卒,但神愛世人,不因身份而有差別。特兒一樣是上帝所造,為什麼我們不以上帝的座標/眼光去看待特兒就好,而要以人為的「正常」來要求特兒?鴿子是我們信主後所生的孩子,在未知他是自閉兒之時,我們視鴿子為上帝給我們的禮物,在知道他是自閉兒以後,我們還是這樣看待他。憑著己意,我們做不到這一點,但神賜給我們祂看待世人的眼光,而我們在鴿子的照顧過程裡,也領受了「神就是愛」的信仰真理。

今天,我帶鴿子在社區中庭玩棒球,鴿子第一次做到連續擊中球的成就,我趕忙打開手機錄影,記錄這珍貴的一刻。也許他的動作不標準、揮棒的力量不夠、擊球點也掌握不佳,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一年前的鴿子只能偶爾「碰到球」,而今,他是在「擊球」----他的追跡能力與手眼協調都進步了。如果「緩慢」是上帝給鴿子的成長速度,那麼,我就陪他緩慢的成長,長成「上帝要他長成的樣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