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批改週記有感>

朔風送暖雨浪漫,少女情懷總是詩。
傴僂攜手黃昏後,畫意詩情未了時。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春寒有感>

落葉添枝瘦,微雨洗櫻紅。
沉沉天未晚,颯颯非秋風。


「板蕩」識忠貞

出處:http://www.baike.com/wiki/%E6%9D%BF%E8%8D%A1

《板》、《蕩》都是《詩·大雅》中譏刺周厲王無道而導致國家敗壞、社會動亂的詩篇。後因以指政局混亂或社會動盪。


板蕩
解釋:指政局混亂或社會動盪。

 典源
 《毛詩正義》卷十七之四〈大雅·板〉~632
毛詩序:「〈板〉,凡伯刺厲王也。」
《毛詩正義》卷十八之一〈大雅·蕩之什·序〉~64
〈蕩〉,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厲王無道,天下蕩蕩無綱紀文章,故作是詩也。
《昭明文選》詩庚·第三十卷(雜擬上·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王粲〉
幽厲昔崩亂,桓靈今板蕩。

釋義
 “板蕩”一詞典出《詩經·大雅》,其中有《板》《蕩》兩篇,寫當時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貧苦,後來“板蕩”便被用來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盪不安。

示例 
唐太宗《賜蕭蠫(瑀)》詩:“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裡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
南朝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王粲》詩:“ 昔崩亂, 今板蕩。”
嶽飛《五嶽祠盟記》:“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餘發憤 ,起自 相台 ,總發從軍,曆二百餘戰。”
黃遵憲《三哀詩》:“士生板蕩朝,非氣莫能濟;國家有妖孽,尤貴養正氣。”

董必武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緬懷先烈奮鬥的艱辛,眷念中原板蕩的沉痛,吾人紀念辛亥革命,吾人驅逐 寇到 鴨綠江 東之心將更堅強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