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用一張圖說明特兒家長的認知盲點

 


用一張圖說明特兒家長的認知盲點。

這張「生長曲線圖」是根據客觀的統計資料繪製而成,家長總會據此量測自家的孩子的成長情況:在區間內,心安;在區間之上,興奮——但若在區間之下呢?

我們的特兒寶貝,就是在區間之下的受造物。縱軸的內容可以是「身高、體重」,也可以是「智力、情商、學習能力......」不管縱軸的指標是什麼,我們只會擔心再擔心,因為在正常。簡單的目標,卻是特兒家庭遙不可及的夢想:「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正常一點。這樣的要求,很過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釐清成長曲線圖裡的認知盲點。

若「區間內」等於「正常」,那麼「區間外」就是「不正常」。可是我們對「區間之上」的位置並不會有「不正常」的認知,因為我們給它起了另一個名字:優秀。

所以,我們骨子裡根本不在乎孩子正不正常,我們想要的,是自己的孩子將別人踩在腳下。

所以,我們努力督促特兒變「正常」,只是希望孩子不要被人踩在腳下而已,因為同時被踩在腳下的,還有「家長自己」。

這才是我們執迷於「正常」的心理潛意識。

其次,這張「成長曲線圖」既是「統計」而來,就意謂著圖表上的每一條線都不是你孩子的「真實曲線」;每一個孩子成長的「真實曲線」,都是由「上帝」親手繪製的——每個時間、每個成長,由每個點所連成的「曲線」,才是孩子「真實的成長曲線」。

而特兒家長眼裡盯著的,卻是別人家孩子的成長曲線。於是我們以「偏差的關注態度」忽略了我們的孩子,並在這樣的「實質忽略」中經營著扭曲的親子關係。

於是我們得到雙輸的結果:特兒還是不夠正常,而親子關係也毀了。

回到前面的問題:「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正常一點。這樣的要求,很過分嗎?」其實「過不過分」根本不該是個問題,「陷入認知盲點,逼特兒努力正常」,這才是問題。

因為你需要特兒為你同時解決「孩子+家長都不被踩在腳下」兩個問題。

該如何以正確的眼光看待特兒?在屬人的世界裡,很難,因為我們挪不開「比較」之心。只要有比較,我們就難以用「平常心」看待自家的特兒。

除非我們尋求「上帝的眼光」。

每一個受造物,都是神獨一無二、完美的創造,在神眼中,每個特兒都是可喜悅且值得被愛的。特兒的成長曲線圖只該有「孩子自己」的一條成長曲線,裡頭沒有別人。

也許特兒家長拿掉本不屬於孩子的「虛構成長曲線」,就能趨近上帝的眼光,就能為著特兒寶貝的每一個成長、每一個進步真心歡喜、真心稱讚,並在這樣真誠的愛與讚美裡,營造美好的親子關係。
***
「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善款

良善是一張張白花花的鈔票
購買符合行情的善行與善名

良善生意的獲利迭創新高
股東們都笑瞇了眼
一張張慈祥的臉

股東們決定多角化經營——
救人一命的生意要做
救人良心的生意要做
連救地球的生意
也不想放過

善款化成一棟棟宏偉的建築
披上灰色低調的外衣
公司的創業精神讓世人仰望:
啊!無與倫比的良善與儉樸

善款讓公司擴大為帝國,為世界
如一顆璀璨晶瑩的
水晶地球